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01CB5101)

作品数:24 被引量:227H指数:9
相关作者:韩忠朝杨仁池卢士红刘斌刘拥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细胞
  • 14篇干细胞
  • 6篇造血
  • 5篇脐血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分化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单个核细胞
  • 4篇血管
  • 4篇间充质
  • 3篇血管新生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缺血
  • 3篇内皮
  • 3篇核细胞
  • 2篇血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第四因...
  • 2篇诱导分化

机构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3篇韩忠朝
  • 7篇杨仁池
  • 7篇卢士红
  • 4篇刘斌
  • 3篇刘拥军
  • 2篇戴毅
  • 2篇杨晨
  • 2篇余晓菲
  • 2篇李洪钧
  • 2篇赵丽华
  • 2篇张浪辉
  • 2篇陈志哲
  • 2篇冯义
  • 2篇冯四洲
  • 2篇孙爱红
  • 2篇李宗金
  • 2篇蔡英林
  • 2篇钱冠清
  • 2篇吕璐璐
  • 2篇冯义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5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生物学性状被引量:44
2006年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性状。方法脐带经酶消化后于DMEMLG/F12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经酶消化后,每cm脐带可得到中位数为1.01×106的有核细胞,CFUF产率为1/1609有核细胞,经贴壁传代可分离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为(28.02±10.53)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显示,>80%的细胞处于G0/G1期,S+G2+M期的细胞仅占(13.04±4.31)%。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13、CD29、CD44、CD105(SH2)、CD73(SH3)、CD166和MHCI阳性,CD45、CD34、CD38、CD31和MHCⅡ阴性。体外诱导实验证实,该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显示,该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配基、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不表达白细胞介素3。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2周可见鹅卵石形成区,共培养8周证实其支持长期造血能力。结论建立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脐带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的来源。
吕璐璐刘拥军许贞书王彤张浪辉朱雄鹏梁琳慧王晗陈志哲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多能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胶质瘤趋化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胶质瘤组织的趋化能力及分布规律。从新生儿脐血中分离出MSCs加以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同时做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性质。立体定向接种C6大鼠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模型。将 5 -溴脱氧尿核苷(5- BrdU)标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借助立体定向仪打入胶质瘤模型鼠预定靶区,分为原位组、同侧半球组和同侧脑室组。数日后处死大鼠,灌注固定取脑,制成石蜡切片。以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确定胶质瘤组织的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观察其在胶质瘤组织和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原位组、同侧半球组和同侧脑室组均可见MSCs在胶质瘤组织中广泛分布,而在周围正常脑组织中很少见。特别是在胶质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这一定向分布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人间充质干细胞对胶质瘤组织有明显趋化性,能从远处向胶质瘤组织迁移并定位于其中,提示MSC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载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戴毅孙爱红范存钢杨仁池韩忠朝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瘤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侧脑室细胞载体
血管干细胞与促血管新生在血栓性血管病中的应用
<正>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造血细胞和血管细胞可能有一个共同的干细胞—血液血管干细胞 (hemangioblaSt)。血液血管干细胞可以发育分化成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和血...
韩忠朝
文献传递
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和诱导分化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从脐血中分离内皮祖细胞 ,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 ,研究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条件。方法从新鲜脐血中纯化的CD133+ 细胞接种于添加了VEGF、bFGF、IGF-1的M199培养液中 ,观察梭形贴壁细胞的出现时间和特异性细胞标志。结果培养3~4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 ,14d左右可形成索条状结构 ,贴壁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VE_cadherin,vWF ,UEA -1和VEGFR -2。结论脐血中含有内皮祖细胞 ,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分化为内皮样细胞。
张志华杨晨李宗金钱冠清杨仁池丁顺利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诱导分化血管新生胚胎发育造血干细胞
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去除前后对改善肢体缺血疗效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对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和动员的去除CD34^+细胞的PBMNC移植治疗裸鼠下肢缺血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探讨PBMNC的治疗机制。方法经过单采获得G-CSF动员的PBMNC后,一部分通过CD34磁珠抗体分选得到去除CD34^+细胞的PBMNC。动员的PBMNC和动员的去除CD34^+细胞的PBMNC荧光标记后按1×10^6细胞或相应体积的PBS分别局部肌肉注射移植到裸鼠缺血下肢。观察下肢血流灌注以及毛细血管密度。用ELISA法检测下肢肌肉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进一步观察表达的VEGF是否由移植细胞分泌。结果PBMNC移植后缺血下肢血流明显恢复,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但去除CD34^+细胞的PBMNC移植组疗效有所下降。细胞移植后4周,PBMNC组的血流灌注由(20.3±4.2)%恢复为(96.4±5.6)%,对照组仅恢复为(71.3±4.4)%(P〈0.01),去除CD34^+细胞组恢复为(83.8±5.2)%(P〈0.05)。PBMNC组血管密度为(521±47)/mm^2,去除CD34^+细胞组为(3964-21)/mm^2(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276±43)/mm^2](P〈0.05)。在PBMNC组可以观察到移植的细胞整合到缺血的毛细血管壁。缺血肌肉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共表达VEGF和移植的单个核细胞。结论移植G-CSF动员的PBMNC不但可以通过干细胞整合到血管壁的机制促进血管生长,还可以通过提供细胞因子的机制促进血管生长。去除CD34^+细胞削弱了动员的PBMNC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血管新生效应。
周斌李抒顾东生武开宏刘鹏霞韩忠朝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缺血造血干细胞
脐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改善肢体缺血的研究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的移植对局部缺血的恢复作用。方法 脐血CD133+ 细胞在体外诱导扩增 10~ 14d后 ,收集贴壁梭形细胞 ,检测其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的表达。将荧光标记的贴壁细胞从尾静脉移植到后肢单侧缺血的裸鼠体内。结果从脐血CD133+ 细胞中可诱导出EPC ,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的贴壁细胞。移植后 ,可整合到缺血部位新生血管内。移植EPC后裸鼠缺血后肢的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及坏死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缺血手术后 2周EPC组的缺血肢 /正常肢的血流比由 19 1%± 3 1%恢复为 77 3%± 5 6 % ,而对照组仅恢复为 4 0 6 %± 3 4 % (P <0 0 0 1) ;缺血后肢的完全恢复率由对照组的 1/10上升至 7/12 (P <0 0 5 )。缺血局部VEGFmRNA上调 ,体外VEGF对EPC具有趋化作用。 4h内趋化到下腔的细胞数为817个± 33个 ,而对照组为 4 74个± 6 2个 (P <0 0 5 )。结论 脐血CD133+ 细胞能诱导EPC ,体内移植后能促进肢体缺血的恢复 ,而缺血局部上调的VEGF表达可能是EPC定向整合到缺血局部的关键因素。
杨晨张志华卢士红杨仁池钱冠清韩忠朝
关键词:肢体缺血贴壁细胞
神经干细胞及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被引量:18
2002年
新的观点认为 ,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内在胚胎期和成体期都存在着具有自我复制和多潜能分化特性的神经干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认识不仅对神经发育和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为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在神经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的研究 。
李凌松路艳艳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帕金森病细胞移植干细胞发育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孙爱红冯四洲冯义张磊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充质干细胞MSC细胞生长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神经恢复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观察移植人脐血CD34+干细胞是否可以存活、分化、促进脊髓损伤的行为和功能恢复。方法2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行脊髓半切术并移植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的脐血CD34+细胞,对照组行脊髓半切术后注射PBS液。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对移植组和对照组所有大鼠在术前和术后24h、1、2、3、4周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移植细胞的定位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在脊髓病理切片中出现Brdu标记人脐血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到7%Brdu阳性细胞表达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GFAP),2%Brdu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核抗原(NeuN)。神经功能检测发现1周后移植组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植人脐血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行为和功能恢复,为神经损伤治疗提供了有用的细胞源。
李洪钧刘海英赵宗茂卢士红杨仁池朱惠芳蔡英林张庆俊韩忠朝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Bcr3/abl2和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用增强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BCR ABL和VEGF反义寡核苷酸联用对K5 62细胞株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bcr3/abl2和VEGF的反义寡核苷酸(AS ODNs) ,应用脂质体Oligofectamine作为转染载体。在转染后72h进行台盼蓝染色细胞计数;建立裸鼠K5 62移植瘤动物模型,瘤内注射AS ODNs,观察肿瘤体积生长变化,组织学检测肿瘤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后72h ,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 3 .47% (ASO B3/A2组) ,1 2 . 79%(ASO VEGF组)和41 . 5 5 % (半量联合治疗组)。经过4次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 3 .1 8% (ASO B3/A2组) ,1 7. 2 8% (ASO VEGF组)和5 7 .83% (半量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肿瘤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伴随明显的肿瘤细胞凋亡增加和肿瘤血管密度减少。结论:双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应用协同抑制K5 62细胞增殖,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可为CML基因治疗提供一项新策略。
丛秀丽杨晨冯四洲李彬杨仁池韩忠朝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K562细胞肿瘤细胞生长基因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