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36-1948)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周维东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延安时期
  • 2篇延安文学
  • 2篇文化
  • 2篇文艺
  • 2篇文艺运动
  • 1篇动机
  • 1篇学院文化
  • 1篇战线
  • 1篇真人
  • 1篇身份
  • 1篇苏区
  • 1篇苏区教育
  • 1篇苏维埃运动
  • 1篇统一战线
  • 1篇群众文艺
  • 1篇文化创造
  • 1篇文化身份
  • 1篇文武
  • 1篇文武双全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周维东

传媒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学院互动机制的形成——以报纸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学院的频繁互动,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现象,也是考察许多近代文化现象的社会基础。以民国时期的报纸为中心,其与现代学院的互动方式主要表现为:文人论政、学者办刊和大众传媒上的学术活动三种方式。这些互动形式的形成,在报纸方面是出于公信力建设的需要,在现代学院方面则是民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未尽政治理想的必然途径。民国传媒与现代学院的互动推动了近代"公共领域"的建设,但学院派知识分子对自身文化属性的麻木也使这种互动成为一把双刃剑。
周维东
关键词:民国时期学院文化
延安时期(1936—1948)集体创作的形式与功能被引量:3
2011年
"集体创作"是抗战文学中出现的一个典型现象,意即由很多创作者共同完成一部文学作品。在人类历史上,文学最初的形态都是由"集体"创作而来,但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个人创作"或"个体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常态,由此,在集体创作大量出现的抗战时期,这种创作方式就成为值得关注的现象。在抗战文学的地域分野中,集体创作在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而就这两个地区相比,解放区文学中的集体创作现象则显得更加突出。
周维东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抗战文学延安时期延安文学文艺运动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中国经验”的误区
2012年
近来在批评界炙手可热的"中国经验",反映出现代以来中国理论界长期存在的两大理论误区:将文化意义上的"中国"的内涵简化为"传统";将中国现代文学简单认为是继承中、西方文学经验的产物。"中国经验"的误区要求我们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格局中,正确理解"文化身份"和"文化创造"的意义。
周维东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化身份文化创造
“统一战线”战略与延安时期的鲁迅文化——以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为中心被引量:4
2011年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对当代鲁迅思想的传播和接受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从左翼文化多元构成的角度回溯这一评价,其存在着用左翼革命伦理掩盖左翼文化多元性,以及多重鲁迅评价的模糊性。究其原因,毛泽东对鲁迅评价的模糊性源于建立文化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以及通过鲁迅公众影响建构延安新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叙事策略。
周维东
关键词:延安时期鲁迅文化毛泽东统一战线
被“真人真事”改写的历史——论解放区文艺运动中的“真人真事”创作被引量:10
2014年
解放区文艺运动中的"真人真事"创作包括了三个层面: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真人演真事"和"真人"决定"真事"。三个层面的"真人真事"创作成为文艺工作者走向工农兵、工农兵走向文艺的捷径: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最终成为知识分子改造自我的"摹写"运动;"真人演真事"成为解放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塑造的过程;"真人"决定"真事"创作提升了"经验"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使群众在"真人真事"中虚构历史。可以说,"真人真事"创作既改变了解放区文艺,也改写了历史。
周维东
关键词:群众文艺
“文武双全”与“延安文学”——“统一战线”与“延安文学圈”的形成被引量:5
2014年
一、问题的缘起1936年11月22日,"中国文艺协会"在陕北保安成立。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对这个协会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之情溢于言表:中国苏维埃成立已很久,已做了许多伟大惊人的事业,但在文艺创作方面,我们干的很少。今天这个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过去我们是有很多同志爱好文艺,但我们没有组织起来,没有专门计划的研究,进行工农大众的文艺创作,就是说过去我们都是干武的。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
周维东
关键词:延安文学苏维埃运动工农大众苏区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