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015)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永胜尹瑞平田秀民李泽坤哈斯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北京师范大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沙地
  • 6篇生物结皮
  • 6篇毛乌素沙地
  • 6篇毛乌素沙地南...
  • 6篇结皮
  • 4篇沙丘
  • 3篇理化性质
  • 2篇沙区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理化性
  • 1篇蒸发
  • 1篇植被
  • 1篇入渗
  • 1篇水分入渗
  • 1篇水分特征
  • 1篇水分特征曲线
  • 1篇水蚀
  • 1篇水蚀风蚀交错...
  • 1篇土壤理化

机构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6篇吴永胜
  • 5篇田秀民
  • 5篇尹瑞平
  • 4篇李泽坤
  • 3篇苗恒录
  • 3篇王健
  • 3篇哈斯
  • 3篇张欣
  • 2篇任杰
  • 1篇胡浩云
  • 1篇何京丽
  • 1篇王峰
  • 1篇刘静
  • 1篇刘萌萌
  • 1篇仁杰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水分入渗是土壤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明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覆盖沙区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环法测定不同类型地表(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依次用BS、LC、DC和MC表示)水分入渗速率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与BS相比,LC、DC和MC样地初始入渗率分别减少了37.7%、59.2%和73.6%,稳定前平均入渗率分别减少了37.5%、62.2%和81.3%,稳定入渗率分别减少了13.6%、67.4%和78.9%,累计入渗量分别减少了25.8%、61.3%和78.6%。2不同类型地表达到稳定入渗所需的时间在3~8 mi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分入渗速率与砂粒和土壤容重呈正相关关系,与粉粒、黏粒、结皮厚度、结皮抗剪强度、结皮层容重和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黏粒、结皮抗剪强度和土壤容重是影响该地区水分入渗速率的主要因子。因此,生物结皮在沙丘表面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减缓了该地区水分入渗速率,增加了降水的径流流失风险。
吴永胜尹瑞平何京丽田秀民刘静李泽坤
关键词:生物结皮水分入渗土壤理化性质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南缘人工植被区生物结皮发育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之后,有植物定植的沙丘表面广泛发育了生物结皮。揭示不同类型人工植被与生物结皮发育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受损荒漠系统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不同类型人工植被区(羊柴Hedysarum mongdicum、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柳Salix psammophila+羊柴、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沙地柏Sabina vulgaris)生物结皮厚度、抗剪强度、总盖度及分盖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植被区生物结皮发育特征表现出较大差异,小叶杨样地生物结皮厚度、抗剪强度和总盖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人工植被区(P<0.05),羊柴、沙柳+羊柴样地生物结皮的盖度较低。分盖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叶杨样地生物结皮以藓类结皮为主,其余样地则以藻类结皮为主。生物结皮盖度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小叶杨的建植有利于生物结皮的扩殖,沙柳行带间栽植羊柴则不利于生物结皮的发育。
吴永胜尹瑞平田秀民哈斯
关键词:生物结皮人工植被毛乌素沙地环境因子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不同类型地表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明不同类型地表(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的持水性能,采用砂性漏斗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不同类型地表表层[(0~5)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并用v-G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地表持水性能有差异,持水性能由弱到强依次是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不同类型生物结皮样地持水性能分别是裸沙的1.3、1.7和2倍,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持水性随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2不同类型地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S"型分布,不同类型地表吸湿过程较脱湿过程具有显著的滞后性;3用v-G模型对测定结果进行拟合,拟合系数均小于0.009,拟合度高,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此地区土壤,可用于模拟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生物结皮的水文效应,为受损系统的生态修复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胡浩云刘萌萌吴永胜
关键词:生物结皮水分特征曲线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及下层沉积物理化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定量研究我国半干旱沙区生物结皮及下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特征,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生物结皮及下层沉积物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层细颗粒物含量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2)结皮及下层(0-20cm)沉积物容重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减少的趋势;(3)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层(0-30cm)沉积物机械组成有差异,呈苔藓结皮下层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最高,黑褐色藻结皮次之,浅灰色藻结皮最少的特点;(4)生物结皮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pH值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5)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层(0-20cm)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减少的趋势,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垂直变化规律不明显。
尹瑞平吴永胜张欣哈斯任杰田秀民王健李泽坤苗恒录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沉积物理化性质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中微生物数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4年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半干旱沙区生物结皮中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0—5和5—10 cm)微生物数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结皮层微生物数量大于结皮下层,结皮层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结皮层细颗粒物含量高于结皮下层,结皮下层土壤中细颗粒物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结皮层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大于结皮下层,结皮层有机质、全氮含量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全磷含量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沙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粉粒、黏粒等细颗粒物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养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够敏感地指示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尹瑞平王峰吴永胜张欣李泽坤苗恒录仁杰田秀民王健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微生物理化性质
内蒙古十大孔兑区河谷沙丘风水复合侵蚀现代过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风水复合侵蚀作为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侵蚀营力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是该区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沿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带形成了一个自东北向西南分布的“水蚀风蚀交错区”,成为当前土壤侵蚀防治和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水交互侵蚀严重,已成为黄河多泥沙、多粗砂的主要源地,也是黄河下游“悬河加积”和故道“风沙再起”的症结所在。由于风水复合侵蚀是一个风、水和土壤沉积物三相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其机理的复杂性常常通过侵蚀过程得以反映。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半干旱地区沙丘河谷土壤侵蚀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对凝结水形成和蒸发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在水分极度匮乏的荒漠生态系统,凝结水是除降雨之外最重要的水分来源之一,它对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维持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明半干旱沙区生物结皮表面的凝结水形成和蒸发特征,采用自制的微型蒸渗计(直径7 cm、高5 cm的PVC管)实验观测了不同类型地表(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对凝结水形成和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共有20次凝结水形成记录,除降雨天气外,几乎每天都能观测到水分凝结现象;(2)不同类型地表凝结水总量依次为(1.998±0.075),(2.326±0.083),(2.790±0.058)和(3.416±0.068)mm,生物结皮表面的凝结水总量显著大于裸沙(P<0.05);随生物结皮的发育,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表面的凝结水总量呈增加的趋势,凝结水总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测期间不同类型地表日平均凝结水量依次为(0.100±0.003),(0.116±0.004),(0.140±0.002)和(0.171±0.003)mm,不同类型地表日平均凝结水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凝结水形成过程的观测结果显示,凝结水19:00开始形成,23:00—凌晨1:00形成不明显,1:00—7:00继续形成,除浅灰色藻类结皮外,太阳升出后在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表面继续形成少量的凝结水;凝结水7:30开始蒸发,10:30到11:00之间结束蒸发,凝结水在裸沙和浅灰色藻类结皮中的保持时间显著大于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中的保持时间(P<0.05);(4)凝结水的形成受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大气地表温度差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但其形成过程不与某一个气象因素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尹瑞平吴永胜张欣哈斯田秀民李泽坤王健苗恒录任杰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凝结水蒸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