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8)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国彬党小虎赵晓光杨帆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
  • 1篇载力
  • 1篇陕北黄土丘陵...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足迹
  • 1篇能值
  • 1篇丘陵区
  • 1篇小流域
  • 1篇小流域综合治...
  • 1篇流域
  • 1篇流域综合治理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影响评估
  • 1篇黄土丘陵
  • 1篇黄土丘陵区
  • 1篇承载力
  • 1篇承载力研究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党小虎
  • 3篇刘国彬
  • 1篇赵晓光
  • 1篇杨帆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响应被引量:4
2009年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小流域为对象,采用农村社会调查和统计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以来流域经济特征的变化,阐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对农村发展的主要影响。结果显示,流域农村各业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年不变价)分别由2000年的803万元和1230元提高到2005年的1069万元和1855元,表征产业结构多样性的香农指数也相应的由1.110增加到1.126。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等计算结果表明流域农民生活状况和收入分配明显得到改善。研究表明通过积极的土地利用和农村产业调整,基本上建立了适合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自然特点的特色产业链条,产业结构也由原来单一的种植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演变,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党小虎刘国彬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丘陵区
陕北生态脆弱区小尺度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复合承载力变化,以陕北县南沟小流域的生态恢复试验为例,应用能值方法揭示了该流域的动态可持续性.同时,应用情景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能值生活标准下的承载力变化,探讨了生态恢复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002~2005年流域环境负载率(ELR)总体上有所下降,持续性指数(ESI)有所增加.流域可更新资源承载力、中国1996年生活标准下以及全球1999年生活标准下的人口承载力分别为938人(下限)、10853人和3020人(上限).根据基于面积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流域可更新资源承载力和中国1996年生活标准下承载力分别为17844hm2和6572hm2,分别为流域面积的3倍和1.1倍.上述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提高了流域资源利用和转换效率,环境负载率下降,流域现有人口及其生产规模基本在其承载力范围内,但已经接近上限.鉴于当前较低的生活标准,流域的承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党小虎刘国彬杨帆
关键词:生态恢复
陕北生态脆弱区小尺度生态恢复响应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评估陕北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效果,该文以陕北安塞县县南沟小流域为例,应用经济、能值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生态与经济过程的演变,旨在揭示生态恢复的响应机制,探讨小尺度下经济可持续的生态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流域产业结构及其多样性显著改善。能值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5年流域资源输入结构有所改善,能值转换率呈下降趋势表明系统生产效率在提高,可持续性指数增加。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显示流域2000年和2005年的生态盈余分别为0.03hm2和0.239hm2,生态压力指数(IEFP)分别为0.980和0.838,生态压力减小,生态经济系统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每万元产值生态足迹(EFprod)2000年和2005年分别为53.5hm2和33.6hm2,单位生态足迹能值(EMEF)2002年和2005年分别为1.93×1012sej/hm2和2.00×1012sej/hm2,这两个生态经济综合指标的变化表明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在逐步改善。上述结果显示生态恢复提高了流域资源利用和转换效率,环境负载率下降,经济活动对生态生产性空间的占用减少,可持续性潜力增强。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是陕北生态脆弱区实现生态经济良性耦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党小虎刘国彬赵晓光
关键词:生态流域环境影响评估能值生态足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