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11A180024)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裴冬丽张庆琛李成伟丁锦平王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白粉
  • 3篇小麦
  • 3篇白粉菌
  • 3篇ITS序列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3篇病原菌鉴定
  • 2篇育种
  • 2篇系统学
  • 2篇棉花
  • 2篇基因
  • 2篇分子系统
  • 2篇分子系统学
  • 2篇白粉病
  • 2篇病菌
  • 1篇形态学鉴定
  • 1篇续断
  • 1篇遗传育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防御

机构

  • 12篇商丘师范学院
  • 4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裴冬丽
  • 6篇张庆琛
  • 5篇李成伟
  • 4篇丁锦平
  • 2篇王文静
  • 2篇魏理
  • 1篇任永哲
  • 1篇洪权春
  • 1篇马原松
  • 1篇徐艳花
  • 1篇杨红超
  • 1篇李雪丹
  • 1篇王春杰
  • 1篇曹静
  • 1篇冯翊阳
  • 1篇孟开开

传媒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杆菌介导的菜薹遗传转化
2012年
以菜薹的子叶、下胚轴、子叶柄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先在农杆菌中侵染不同的时间,然后转入2种筛选培养基(加AgNO3、不加AgNO3)中,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菜薹遗传转化最适外植体、最适侵染时间以及AgNO3对外植体的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柄是最适外植体;15 min侵染时间整体上优于10 min侵染时间;AgNO3可以促进农杆菌侵染后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
杨红超
关键词:菜薹农杆菌子叶下胚轴
辣椒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的构建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RT-PCR方法克隆辣椒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部分序列,并构建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载体pYL156-PDS,经农杆菌介导侵染辣椒叶片,采用表型观察、半定量RT-PCR方法评价构建的VIGS体系的沉默效果.结果表明,辣椒新生叶片呈现明显的光漂白现象,且叶片内源PDS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研究证明,辣椒VIGS体系已被成功构建,为规模化验证辣椒基因功能提供了技术平台.
张庆琛魏理丁锦平裴冬丽李成伟
关键词:辣椒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小麦灌浆期间贮藏性同化物运转、分配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产量器官的运转再分配是小麦产量的最终决定因素,水肥条件是小麦栽培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分别就水肥条件对小麦贮藏性同化物积累、转运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有关小麦贮藏性同化物的运转、分配问题。
王文静高志英李俊娇
关键词:小麦
基因枪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遗传转化技术迅速发展为小麦遗传育种奠定了技术支撑.概述了基因枪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基因枪方法在小麦增产、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逆性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并探讨了小麦分子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张庆琛曹静裴冬丽李雪丹王春杰
关键词:小麦基因枪分子育种
C_4光合pepc基因转化水稻和小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作为C4途径的关键酶,一直是水稻、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热点。综述了PEPC基因工程现状,着重介绍了转C4光合pepc基因水稻、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及高光效育种最新进展;并指出转基因高光效育种的分子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有价值高光效种质有待进一步创制;将转基因高光效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开展水稻、小麦分子聚合育种,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张庆琛裴冬丽任永哲徐艳花孟开开
关键词:小麦光合生理特性高光效育种
谷胱甘肽还原酶在植物防御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s)在防御反应中参与重要作用,深入了解植物GSTs在抗性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将为广谱和持久抗性的作物育种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归纳了植物GSTs的分类和结构,总结了植物GSTs的基本功能,分析了其在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植物GSTs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裴冬丽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植物防御
车前草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探明河南商丘地区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的系统进化关系,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形态学、致病性、分子系统学鉴定方法对该地区的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商丘地区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呈近柱形或桶形,无纤维体,大小为(25~36)μm×(13~17)μm,3~5个串生;分生孢子梗稍弯曲,无分枝,大小为(149~215)μm×(11~16)μm,其脚胞呈柱状,大小为(45~64)μm×(10~15)μm;病原菌接种叶片与自然状态叶片的病症相似,均为不定形的污白色斑。2)对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594bp目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JQ 845878),经MEGA3.1软件序列分析发现其与来自污色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sordidus)的AF 011309、AB077658序列聚为1枝,而与来自同属另3个种的ITS序列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车前草白粉病病原菌为G.sordidus。
张庆琛裴冬丽丁锦平李成伟
关键词:车前草ITS序列
黄萎菌诱导棉花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棉花耐黄萎病品种中棉41和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为材料,通过测定黄萎菌诱导前后活性氧积累及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棉花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黄萎菌后36h,2个品种的棉花叶片O2-产生速率均达到高峰,而中棉41O2-产生速率明显高于冀棉11;同时,叶片内丙二醛(MDA)的含量也均达到一个高峰,中棉41中MDA含量高于冀棉11;在接种后24h和36h,冀棉11和中棉41棉花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达到一个高峰,且冀棉11变化幅度大于中棉41;对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接种后24h,2个品种均达到一个高峰,但是耐病品种中POD活性增加幅度不及感病品种。在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的过程中,活性氧和保护酶系参与不同的抗性反应途径。
丁锦平张庆琛魏理裴冬丽李成伟
关键词:棉花黄萎菌活性氧保护酶过氧化物酶
不同有毒介质对棉花黄萎病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探讨核黄素和壳聚糖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含毒介质法分别研究了核黄素和壳聚糖对棉花黄萎病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试验设置10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核黄素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并分别以2%的无菌NaOH溶液和1%的醋酸溶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各质量浓度的核黄素对菌丝的细胞膜渗透性无明显影响;而各质量浓度的壳聚糖均可使菌丝的细胞膜渗透性发生变化,在同一处理时间下,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50mg/mL时菌丝细胞膜渗透性最强,但当壳聚糖质量浓度大于0.50mg/mL时,菌丝细胞膜渗透性随着壳聚糖质量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说明溶液中含有壳聚糖可以影响病菌的细胞膜渗透性,进一步可能会影响病菌的生长,因此可以在无害农药中加入适量壳聚糖预防棉花黄萎病。
丁锦平
关键词:核黄素壳聚糖棉花黄萎病菌相对渗透率
续断菊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鉴定和分子系统学鉴定方法对中国商丘地区首次检出的续断菊白粉菌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圆柱形,简单无分枝,大小为108~220μm×10~12μm,包含1个足细胞,2~3个短细胞;分生孢子串生,圆柱形,无明显纤维体,大小为29~42μm×19~24μm;附着胞呈乳头形;病原菌接种叶片病症与自然状态一致,形成薄而边缘不明显的白色斑片;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595bp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10848),经MEGA 3.1软件分析,其与来自二孢白粉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的AY739111,HM449077,AB453762,AB077673序列聚为1枝,而与来自同属另3个种的ITS序列亲缘关系较远.研究表明,商丘地区的续断菊白粉菌为二孢白粉菌(G.cichora-cearum).
张庆琛裴冬丽冯翊阳李成伟洪权春
关键词:形态学鉴定ITS序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