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4176)
- 作品数:29 被引量:228H指数:9
- 相关作者:鲁大鹏王艳平郑雅娟邢汝东张文松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人RPE细胞增生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滞剂5-硝基-2-(3苯丙氨基)苯甲酸(NPPB)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PPB对ARPE-19细胞增生的影响;利用血清饥饿法对ARPE-19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加以确定;进行核仁染色,观察NPPB对ARPE-19细胞周期进行中核仁变化的影响。结果NPPB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ARPE-19细胞的增生;核仁染色显示了ARPE-19细胞核仁数量和形态随着细胞周期进行而发生变化,NPPB使ARPE-19细胞核仁萎缩,抑制核仁形成,使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结论氯离子通道阻滞剂NPPB能够抑制静止期的ARPE-19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从而抑制ARPE-19细胞的增生。
- 郑雅娟辛华张文松王丹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核仁
- 基于Internet的群决策支持系统过程建模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进步,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的使用效果却并不如期望的那样与技术同步提高,其中群决策过程本身的合理性是影响决策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对Internet 下的GDSS过程建模进行了研究综述,从文献研究和软件成果两个方面分析了GDSS过程建模方面的研究瓶颈,提出了Internet下GDSS过程建模优化的研究方向。
- 黄海量韩冬梅
- 关键词:群决策支持系统INTERNET
- 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变化及其在休克双相血管反应性变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是否存在双相变化,以及钙敏感性的双相变化与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的关系。方法取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在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间点(休克即刻、休克30min、休克1h、休克2h)大鼠SMA血管环对梯度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性,以及在去极化状态下(120mmol/LK+)血管环对梯度浓度钙的收缩反应性变化(钙敏感性),分析血管反应性变化与钙敏感性变化的关系;同时观察钙敏感性增强剂血管紧张素(Ang)和钙敏感性抑制剂胰岛素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休克早期(即休克即刻和休克30min时)SMA对NE和钙的反应性明显升高,量效曲线明显左移,最大收缩力(Emax)明显升高(P均<0.05);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血管环对NE和钙的反应性均逐渐下降,到休克2h均已明显降低,其量效曲线明显右移,E-max明显降低(P<0.05或P<0.01);休克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反应性变化与钙敏感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624,P<0.05)。具有钙敏感性增强作用的Ang(1×10-9mol/L)可明显升高休克2h血管环对NE和钙的反应性(P<0.05或P<0.01),而有钙敏感性抑制作用的胰岛素则可降低休克早期(休克即刻)血管环对NE和钙的反应性(P<0.05或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存在钙敏感性的双相变化,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双相变化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双相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 李涛刘良明杨光明徐竞明佳
-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血管低反应性钙敏感性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在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及Wistar大鼠各20只,在SD大鼠与Wistar大鼠之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为选择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给药组、选择性COX-2抑制剂西乐葆给药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消炎痛给药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混浊、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评分得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V),对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态计算得出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并进行角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在7 d时RV值>5,排斥反应已经发生,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未发生排斥反应。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病理切片检查可见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术后7d出现植床周围少许新生血管。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术后7 d时新生血管接近创口。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COX抑制剂组角膜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及RV值均少于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产生。
- 张文松周鸿雁谷树严郑雅娟徐韶琳
- 关键词: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化
- 电沉积镍-储氢合金复合电极的析氢电催化性能被引量:4
- 2005年
-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镍稀土储氢合金(NiAB5)复合电极,利用稳态极化曲线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该电极在2800KOH溶液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电极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与电沉积纯Ni电极相比,NiAB5复合电极具有较低的析氢过电位和电化学反应阻抗以及较大的交变电流密度和比表面积,在纯Ni及NiAB5电极上析氢反应的标准活化自由焓分别为74.2kJ/mol和39.8kJ/mol,即NiAB5复合电极表现出较高的析氢电催化活性.复合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析氢反应符合VolmerHeyrovsky历程,电化学脱附为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
- 宋全生唐致远郭鹤桐CHAN S LI
- 关键词:电沉积复合电极稀土储氢合金析氢反应
-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阐述了LDPC码的发展、定义、构造方法及其译码思想.在此基础上,对LDPC码与Turbo码在编译码方面以及性能方面作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LDPC码的整体性能要优于Turbo码.最后,探讨了LDPC码的应用,特别是LDPC码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 王芳岳殿武
- 关键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TURBO码迭代译码正交频分复用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编码的X蛋白(HBx)是一种多功能病毒调节蛋白,具有广泛的基因转录调控作用,并能与宿主细胞的多种蛋白质直接作用,从而调节基因表达及宿主细胞蛋白质功能,进而影响病毒的复制、宿主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及癌变等。
- 范红梅杨林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细胞凋亡肝细胞癌
- 眶部肌锥外间隙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高分辨率MRI表现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探讨眶部肌锥外间隙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高分辨率MR(HR-MR)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眶部肌锥外间隙NHL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MRI信号及其对邻近结构侵犯等.MR扫描采用1.5 T MR扫描机,眼眶部表面线圈,SE及快速SE(FSE)序列常规横轴面或冠状面及斜矢状面扫描,全部病例行脂肪抑制技术.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及HR-MRI检查.结果 16例中的13例病灶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上份,紧靠眶隔的后方,呈不规则的长条状铸型改变;其余3例为弥漫性病变,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呈不规则形.11个病灶的体积>3 cm3, 4个病灶的体积为中等大小(1~3 cm3),只有1例病灶<1 cm3.13例病灶边缘不清晰并浸润眼外肌但不推移眼外肌; 7例浸润眼球壁,仅3例眼球突出,2例弥漫性病变者伴有骨质破坏.与肌肉比较,所有16例病灶T1WI均为等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13例,等信号3例;所有16例病灶均有强化,15例为均匀强化,10例为明显强化.结论眶部肌锥外间隙NHL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铸型生长、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份,紧靠眶隔的后方、病灶边缘欠清晰并浸润,但不推移眼外肌,T1WI信号等于肌肉、T2WI信号高于肌肉、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眶部肌锥外间隙NHL的HR-MR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与其他眶部占位相鉴别.
- 周全刘斯润黄力Ame-Jm Lemke
- 关键词:NHLMRI表现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外肌弥漫性病变
- 细胞角蛋白19-mRNA在口腔鳞癌侵袭转移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单层细胞角蛋白CK19mRNA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局部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23例O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OSCC中CK19-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检测CK19-mRNA在OSC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远处转移及复发的关系。结果23例OSCC组织中CK19-mRNA均呈阳性表达,且表达量明显高于癌周组织(P<0.01)。CK19-mRNA表达仅与分化程度有关。23例OSCC手术前后外周血中均无CK19-mRNA的表达。结论CK19-mRNA可作为辅助诊断OSCC分化程度的指标,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与OSCC转移无关,不能作为判断OSCC远处转移的指标。
- 舒萍鲁大鹏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角蛋白19
- 细胞角蛋白(CK)13在鼻腭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K)13在鼻腭囊肿衬里上皮中变化的规律和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诊断的36例鼻腭囊肿的衬里上皮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13在鼻腭囊肿上皮中的表达。结果CK13在鼻腭囊肿的纤毛上皮表达呈阴性;在纤毛柱状与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型上皮的中间层表达呈弱阳性;CK13在部分鳞状上皮的基底层、中间层或表层表达为阳性;鳞状上皮的全层呈强阳性。结论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出现化生鳞状上皮细胞时,同时表达CK13;CK13随着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程度的逐渐增强而逐渐增多;CK13可作为判断鼻腭囊肿上皮鳞状化生的标志和检测化生程度。根据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和CK13的表达,推测鳞状上皮细胞是由纤毛柱状上皮化生而来。
- 鲁大鹏赵宵虹贾海鸥邢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