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4D228)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白凤翎马春颖李鸿雁张丽华刘岩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大肠菌群
  • 2篇食品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肉品
  • 1篇肉品加工
  • 1篇食醋
  • 1篇食品中微生物
  • 1篇酸度
  • 1篇酸奶
  • 1篇凝固型
  • 1篇凝固型酸奶
  • 1篇贮藏
  • 1篇贮藏过程
  • 1篇微生物菌相
  • 1篇微生物污染
  • 1篇卫生标准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现状
  • 1篇污染现状分析

机构

  • 6篇渤海大学

作者

  • 6篇白凤翎
  • 2篇马春颖
  • 1篇李鸿雁
  • 1篇何余堂
  • 1篇刘岩
  • 1篇张丽华
  • 1篇邢怡

传媒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凝固型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相演变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凝固型酸奶中乳酸菌、杂菌、pH值和酸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温度对酸奶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相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贮藏30d后酸奶中的乳酸菌数8.2×108cfu·mL-1下降到7.9×107cfu·mL-1,杂菌数由30cfu·mL-1增加到5.8×105cfu·mL-1,pH值缓慢下降,酸度缓慢增加。0-5℃是最佳的贮藏温度,建议贮藏期限以2周为宜。
白凤翎
关键词:凝固型酸奶贮藏过程微生物菌相PH值酸度
食醋大肠菌群检验国家标准方法改进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食醋中大肠菌群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与限量标准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应用滤膜对大肠菌群检验初发酵步骤进行改进研究,试验表明,采用滤膜对食醋样品过滤处理后进行初发酵能够较好地解决国标法中存在的不足。
白凤翎邢怡马春颖
关键词:食醋大肠菌群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大肠菌群检验方法探究被引量:13
2005年
主要对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大肠菌群测定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应用范围等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大肠菌群检验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食品卫生大肠菌群检验方法和标准的修订建议。
白凤翎
关键词:大肠菌群
我国肉品微生物污染现状分析与安全对策被引量:8
2008年
从我国肉品微生物污染来源,畜禽的屠宰加工状况,肉品加工和检验人员素质,肉品微生物法规与标准等方面对我国肉品微生物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阐明我国肉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和肉品卫生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
白凤翎李鸿雁
关键词:肉品加工微生物污染安全对策
国际食品中大肠杆菌相关检验标准探究被引量:8
2005年
对国际卫生标准中大肠杆菌的检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重点剖析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等检验项目的内涵、检验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国食品卫生检验体系提出迫切要求。
白凤翎
关键词:大肠杆菌大肠菌群
食品中微生物卫生标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对动物性食品、焙烤食品、发酵食品、海产品、饮用水、果仁食品等的细菌卫生标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监测,应用生态学模拟对鲜猪肉在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反映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之间具有同步效应,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之间的关联却不十分清楚,发酵食品、焙烤食品、海产品和饮用水等都很难得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白凤翎马春颖刘岩何余堂张丽华韩密
关键词:食品卫生标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