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03031802)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孙昌进于金明周翔平杨志刚张尚福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周围型
  • 2篇周围型非小细...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评价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病理学特征
  • 1篇氧分压
  • 1篇三维放疗

机构

  • 4篇四川省肿瘤医...
  • 3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孙昌进
  • 3篇于金明
  • 3篇杨志刚
  • 3篇周翔平
  • 2篇周清华
  • 2篇李超
  • 2篇郎锦义
  • 2篇张德康
  • 2篇黄建鸣
  • 2篇罗云秀
  • 2篇张尚福
  • 2篇吕海波
  • 1篇孙江涛
  • 1篇李婕
  • 1篇肖明勇
  • 1篇孙家瑜
  • 1篇李彦
  • 1篇王光辉
  • 1篇王捷
  • 1篇阴俊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VX2兔脑瘤模型三维放疗解剖学靶区灌注CT与增强CT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利用灌注CT血容量图(BV)评价兔VX2脑瘤模型大体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并设增强CT(CECT)作为对照.方法 对20只成功建模兔VX2脑瘤模型行灌注CT检查,测量脑瘤兴趣层面在增强CT、血容量(BV)图像上长、短径,并与其同层病理学GTV、CTV结果比较.结果 20例GTVBV长、短径平均值分别为(11.98±3.29)、(7.03±1.82)mm,GTVCECT的分别为(6.36±3.85)、(3.17±1.93)mm,同层病理学GTV的分别为(8.19±2.29)、(4.83±1.31)mm,CTV的分别为(12.87±3.74)、(7.71±2.15)mm.GTVBv与GTV病理长、短径均不同(t=7.17,P=0.000和t=8.37,P=0.000).GTVCECT与GTV病理、CTV病理长、短径也均不同(t=-3.18,P=0.005和t=-4.24,P=0.000;t=-11.59,P=0.000和t=-9.39,P=0.000).GTVBv与CTV病理长、短径相似(t=-1.95,P=0.067和t=-2.06,P=0.054).采用CECT评价CTV病理的长、短径外放比例平均值分别为81.83%±40.33%、276.73%±131.46%,利用GTVBV评价脑瘤CTV的长、短径外放比例平均值分别为7.93%±17.84%、12.52%±27.83%(t=-7.36,P=0.000和t=-8.78,P=0.000).结论 灌注CT的BV图较传统CECT能更好评价脑瘤的解剖学靶区.
孙昌进罗云秀于金明吕海波李超张德康黄建鸣王捷郎锦义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与延迟增强模式对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在确定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s)良恶性的价值并与延迟动态增强CT对照。资料与方法61例SPNs患者同时行首过及延迟时间动态增强CT扫描。记录SPNs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eak height,PH),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用于确定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最佳界值点。计算并比较两种增强方式最佳界值点对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良性结节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10.912±5.452)HU,(18.172±11.567)HU]均小于恶性结节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22.864±13.514)HU,(26.350±12.744)HU]。首过及延迟时间PH值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最佳界值点为分别为15HU、17HU,对SPNs良恶性的诊断,首过时间PH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77.78%、84%、80.33%、87.5%、72.41%和0.84;延迟时间PH值分别88.89%、48.00%、72.13%、71.11%、75.00%和0.76。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胸部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较延迟动态增强模式能更准确评价SPNs良恶性。
孙家瑜孙昌进杨志刚周翔平周清华车国卫张尚福
关键词:X线计算机图像增强
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其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 CT 在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的价值。方法 33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行首过时间动态 CT 检查,记录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H),用 CD34免疫组化(S-P 法)测定微...
孙昌进杨志刚周翔平孙江涛张尚福李婕
文献传递
64层灌注CT评价兔VX_2体部肿瘤模型氧分压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利用64层灌注CT评价兔VX_2肿瘤模型氧分压并与氧微电极法对照。方法:对45只成功建模兔VX_2脑瘤模型行灌注CT检查。测量脑瘤兴趣区灌注值(perfusion)、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最大峰值(peak enhancement intensity,PEI)。结果与该兴趣区氧微电极法测得氧分压(PO_2)对照。结果:45例成功建模兔VX2脑瘤兴趣区灌注值范围为1.3 ml/min~127.0 ml/min,平均为27.102 ml/min±26.723 ml/min;BV为1.2 ml/100g~53.1ml/100g,平均为22.196 ml/100g±13.680ml/100g,PEI为8.7 HU~124.6HU,平均为43.456 HU±28.73 HU;TTP为8.2 sec~62.5 sec,平均为38.823 sec±14.759 sec;对应区域PO_2为0.14 mmHg~46.70mmHg,平均为15.981 mmHg±14.815mmHg。灌注值与对应区域PO_2相关系数为0.673,有统计学意义(P=0.00)。BV、PEI、TTP与与对应区域PO_2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0.253、-0.18,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1,P=0.094,P=0.237)。结论:64层灌注CT有预测肿瘤氧分压的能力。
孙昌进王光辉李超李涛罗云秀吕海波张德康李彦黄建鸣肖明勇阴俊于金明郎锦义
关键词:灌流肿瘤放射疗法氧分压
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的价值。方法33例周围型NSCLC患者行首过时间动态CT检查,记录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H),采用CD34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评价首过时间PH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首过时间PH值及MVD不同N分期(N0与N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过时间PH值与MVD呈正相关(r=0.793,P=0.000)。首过时间PH值判断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N0与N1-2)的最佳界值点为12 HU,利用该界值点判断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75.0%、84.8%、91.7%和66.7%。结论肺部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有在活体替代MVD评价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特征的能力,首过时间PH值可能成为常规CT对NSCLC分期的有效补充。
孙昌进杨志刚周翔平周清华孙江涛张尚福李婕于金明张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