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530)

作品数:11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夏荣张琦朱鑫方乌宇波王苑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输血
  • 3篇抗体
  • 2篇血型
  • 2篇用血
  • 2篇基因
  • 1篇单采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抗体
  • 1篇血小板输注
  • 1篇血小板输注无...
  • 1篇血型正反定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成分
  • 1篇血液成分单采
  • 1篇血液生化指标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抑制因子1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夏荣
  • 5篇张琦
  • 4篇朱鑫方
  • 3篇乌宇波
  • 3篇王苑
  • 2篇方勇
  • 2篇杨李辉
  • 2篇张敬军
  • 1篇邹和建
  • 1篇曹日针
  • 1篇曹曰针
  • 1篇兰炯采
  • 1篇范亮峰
  • 1篇陈诚
  • 1篇张艳霞
  • 1篇宋晓冬
  • 1篇唐晨
  • 1篇胡晓燕
  • 1篇张丽清

传媒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上海医药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9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视输血的抗体筛查试验被引量:18
2015年
抗体筛查试验(以下简称抗筛)临床常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针对红细胞血型抗原的不规则抗体,而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红细胞血型抗体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三类,即天然抗体、免疫性抗体和自身抗体;而按其出现的规律也可分为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和特殊类型抗体三类。
兰炯采夏荣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
类Ce同种抗体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一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一例患者标本以不同介质卡进行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及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样本首次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型仪检测血型(玻璃珠卡及凝胶卡),采用试管法复查患者血型;盐水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做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Rh分型为DCCee型,产生类抗-Ce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结论患者产生自身抗体,且有一定的格局,通过试验指导临床用血,给予患者O型Rh分型为Dcc EE的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显著。
张丽清朱鑫方陈诚夏荣
关键词:微柱凝胶抗-CE
泛素化修饰途径的研究进展
2014年
泛素(ubiquiti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细胞内泛素可启动依赖“ATP-泛素-蛋白酶”的蛋白质降解途径,主要负责真核细胞内蛋白的选择性降解。泛素与免疫系统紧密相关,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在一系列特殊的酶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其能广泛地参与在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反应的各个阶段,并在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免疫耐受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笔者将就泛素化修饰在人体免疫调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曹日针夏荣
关键词:泛素免疫机制泛素化
影响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56名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输血前采用固相凝集法筛查血小板抗体,对抗体阳性者做血小板(HLA和HPA)抗体确认。以1和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并分析其中98例血小板输注效果不理想病例的原因,以找出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PTR率为38.3%(98/256),其中男性为32.2%(39/121)、女性为43.7%(59/135)[有妊娠史者占59.3%(35/59)],超重者(25≤BMI≤29.9)为42.9%(33/77),血小板输注次数≥3次者为53.8%(35/65);41~70岁者占本组PTR比例的58.2%(57/98),有抗体产生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者占27.6%(27/98),发生PTR而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者占71.4%(71/98)[其中存在感染者占35.2%(25/71)、发热者为33.8%(24/71)]。结论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引起PTR的重要免疫因素,而非免疫性因素造成的PTR占比更大,尤以感染和发热居多;PTR率随患者年龄、体重及输注次数增加而升高;女性患者,尤其有妊娠史者PTR率较高。
曹曰针张琦王苑乌宇波夏荣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女性患者
3228例临床用血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临床应用输血指证情况,发现临床输血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法收集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统计各种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输血指证应用不合理情况。结果 3 228份病例中输注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的比例分别为14.9%,29.1%,4.7%,28.5%。其中血小板合理使用情况最好,冰冻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严重。除冷沉淀外,外科不合理用血情况普遍比内科严重。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使用不合理主要是超输血指证输血,冰冻血浆输血前无评估比例最高,达19.2%。冷沉淀不合理使用主要是符合输血指证但输注剂量不足,内科高达55.2%,外科35.4%。结论部分临床医生凭经验用血,对输血指证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在符合输血指证的情况下对输注剂量的判断也存在一定问题。还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知识,进一步保障用血供求和输血安全。
胡晓燕王苑朱鑫方张琦夏荣
关键词:合理用血成分输血
输血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输血对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线粒体同工酶(m-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42例输血患者输血前和输血24 h后血清标本用于检测ALT、LDH、AST、m-AST、TBIL、DBIL指标。结果输血后ALT、LDH、AST、m-AST、TBIL、DBIL分别是输血前1.07、1.56、1.20、1.58、1.55、1.81倍,其中LDH、AST、m-AST、TBIL、DBIL显著升高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可引起LDH、AST、m-AST、TBIL、DBIL等指标显著改变。
杨懿岚张琦宋晓冬夏荣
关键词:输血生化指标年龄
SOCS1基因调控未成熟DC及其预防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构建慢病毒干扰的树突状细胞(DC)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小鼠骨髓来源DC,构建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的DC(DC-SOCS1)。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SOCS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变化。通过脂多糖(LPS)刺激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SOCS1是否依然保持未成熟DC(i DC)的特性。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n≥5),DC-GFP组:输注DC-GFP+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DC-SOCS1组:输注DC-SOCS1+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i DC组:输注i DC+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输注PBS+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输注的异基因骨髓细胞量为1×107/只,脾细胞量为2×107/只,DC-SOCS1和DC-GFP的输注量为2×106/只。通过眼静脉将指定细胞输入各组实验小鼠体内,观察小鼠体重、外周血和靶器官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微量标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各组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1)RT-PCR和Western blot均证实转染后DC-SOCS1细胞内SOCS1表达量明显提高,2)流式检测LPS刺激前后DC-GFP组、DC-SOCS1组和i DC组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量,CD80:LPS刺激前为25.34%、23.74%、29.16%,LPS刺激后为67.92%、52.17%、82.42%;CD86:LPS刺激前为46.61%、44.77%、46.18%,LPS刺激后为:80.47%、57.11%、74.10%;MHC-Ⅱ:LPS刺激前27.61%、23.67%、22.86%,LPS刺激后为:90.33%、48.57%、94.58%。3)移植后21 d各组小鼠血细胞恢复情况,WBC(×109/L):2.18±0.32、3.37±0.37、1.12±0.05、1.48±0.20;Plt:330.83±53.04、563.25±71.76、153.27±16.97、101.00±6.01;Hb(g/L):103.83±8.24、128.00±6.19、88.14±7.45、99.75±8.16(P<0.05)。4)与DCSOCS1组小鼠相比,其他各组均有不同程度靶组织损伤表现:小肠绒毛断裂坏死,粘膜下层及肌层水肿;肺组织水肿,肺泡腔破坏以及炎性渗出;肝汇管区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结�
王苑张琦张艳霞张敬军夏荣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别嘌呤醇引起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5801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5801基因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本院服用别嘌呤醇患者及因服用别嘌呤醇引起不同程度皮肤不良反应的的病例,检测其HLA-B*5801基因的携带情况,分析别嘌呤醇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5801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服用别嘌呤醇患者的HLA-B*5801基因携带率为11.9%,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的该基因携带率高达50%(χ2=20.51,P<0.05),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TEN)的患者100%携带有HLA-B*5801基因。结论别嘌呤醇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5801基因有密切相关,建议首次服用别嘌呤醇患者检测HLA-B*5801基因。
朱鑫方邹和建方勇乌宇波杨李辉夏荣
关键词:别嘌呤醇皮肤不良反应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被引量:6
2015年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是通过手工操作或血细胞分离机对患者血液进行病理成分分离和去除(或置换)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目的。该法作为难治病和重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已被临床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可靠、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本文介绍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疗效肯定的适应证及治疗方法。
夏荣
关键词:输血血浆置换
脑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用血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脑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用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华山医院脑部肿瘤围手术期用血患者10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39岁)13例,中年组(40-59岁)50例,老年组(60-80岁)38例。回顾性分析三组围手术期临床输血资料。结果 :在围手术期用血中,脑膜瘤患者占47.52%(48/101),其次为胶质瘤和转移瘤患者,分别占19.80%(20/101)和10.89%(11/101)。脑部肿瘤围手术期用血患者主要集中在中年组,占49.50%(50/101);48例脑膜瘤患者总计输注红细胞170 U,血浆282 U,血小板11 U,占各类脑部肿瘤患者的首位。围手术期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例均输注红细胞量分别为2.43 U、3.2 U和3.67 U。结论 :随患者年龄增大,红细胞用量均呈上升趋势,故应重视中、老年患者的围术期血液管理工作。
唐晨张琦张敬军夏荣
关键词:脑肿瘤围手术期输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