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385004)

作品数:1 被引量:22H指数:1
相关作者:吴宜灿邱励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聚变
  • 3篇次临界
  • 2篇核能
  • 2篇核能系统
  • 1篇中子
  • 1篇中子源
  • 1篇聚变堆
  • 1篇聚变驱动
  • 1篇聚变驱动次临...
  • 1篇概念设计
  • 1篇包层
  • 1篇TBM
  • 1篇FDS
  • 1篇次临界堆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等...

作者

  • 5篇吴宜灿
  • 2篇邱励俭
  • 1篇吴斌
  • 1篇王祥科
  • 1篇黄群英
  • 1篇李春京
  • 1篇郑善良
  • 1篇刘晓平
  • 1篇陈义学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核技术
  • 1篇第一届反应堆...
  • 1篇第十二届反应...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变次临界堆及聚变堆研究进展
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在世界上已有6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而聚变反应堆的设计研究和技术发展也一直未间断过。目前国际上代表性的磁约束聚变反应堆研究包括美国的ARIES系列、欧洲的PPCS系列、日本的SSTR系列、中国的聚变裂变次临...
吴宜灿FDS课题组
文献传递
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清洁核能系统——聚变能技术的早期应用途径
提出作为聚变能技术早期应用途径的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清洁核能系统概念,并从国家的能源需求,国内外核电发展状况论述开发这种系统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国内外聚变驱动器技术及次临界包层技术进展和国内多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说明开发这种...
吴宜灿邱励俭
关键词:次临界聚变中子源包层
文献传递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概念设计研究
在深入分析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实现核废料嬗变、可裂变重金属核燃料和氚核燃料增殖,产能等多种功能的次临界反应堆概念,概念有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参效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和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高压He气/液态...
吴宜灿柯严郑善良汪卫华储德林黄群英刘晓平许德政王红艳黄德所朱晓翔高纯静李静惊陈义学吴斌汪太平柏云清章毛连刘松林罗月童刘萍李春京李强童莉莉翁晓毅吴磊王祥科FDS课题组
关键词:聚变次临界堆概念设计
文献传递
FDS/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的研究发展
FDS-Ⅰ是聚变-裂变次临界混合堆系统,得到国家863计划及中科院的支持,具有嬗变核废物、生产核燃料、增殖能量和产氚等多种功能。FDS-Ⅱ是中国正在发展的高功率纯聚变反应堆,聚变功率为2.5GW。FDS/ITER-TBM...
王红艳吴宜灿汪卫华刘松林柏云清宁全利汪太平FDS热工课题组
文献传递
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清洁核能系统──聚变能技术的早期应用途径被引量:22
2000年
提出作为聚变能技术早期应用途径的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清洁核能系统概念,并从国家的能源需求、国内外核电发展状况论述开发这种系统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国内外聚变驱动器技术及次临界包层技术进展和国内多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说明开发这种系统的现实性和基础。文中也给出了建议的发展进程。
吴宜灿邱励俭
关键词:次临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