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5168)

作品数:20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佐民卢平王砚军解芳张一兵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机械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0篇润滑
  • 8篇自润滑
  • 8篇高温自润滑
  • 4篇润滑剂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有限元
  • 3篇润滑材料
  • 3篇陶瓷
  • 3篇自润滑材料
  • 3篇高温自润滑材...
  • 2篇弹性模量
  • 2篇增强复合材料
  • 2篇熔渗
  • 2篇热应力
  • 2篇摩擦热
  • 2篇金属
  • 2篇金属陶瓷
  • 2篇浸渗
  • 2篇颗粒增强复合...

机构

  • 20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济南大学

作者

  • 19篇刘佐民
  • 4篇王砚军
  • 4篇解芳
  • 4篇卢平
  • 3篇燕松山
  • 3篇张一兵
  • 2篇杨丽颖
  • 2篇王守仁
  • 1篇赵方
  • 1篇邢东征
  • 1篇郑锐
  • 1篇夏元烽
  • 1篇卢艳
  • 1篇李燕
  • 1篇胡超
  • 1篇郭红

传媒

  • 6篇中国机械工程
  • 6篇润滑与密封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浸渗型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熔融铅-锡-银-稀土系固体润滑剂与TiC/FeWCrMoV微孔金属陶瓷预制体真空压力熔渗复合法制备浸渗型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该复合材料熔渗质量及其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工艺,并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其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其最佳烧结工艺为1230℃烧结保温60min,最佳熔渗工艺为750℃、5MPa压力下熔渗60min;可得到由金属陶瓷硬质相与多元润滑剂软质相组成的互穿网络结构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当润滑剂体积分数超过一定量时(>13%)该材料既具有高的强韧性和耐磨性,又具有良好的高温摩擦学性能。
王砚军刘佐民王守仁
关键词:高温自润滑熔渗
BN-C-硅油超微/纳米高温润滑胶体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制得一种新的超微/纳米复合胶体,基于纳米六方氮化硼对硅油的润滑性改善作用机制以及六方氮化硼(h-BN)和石墨(C)的相似性质,通过将h-BN和C混合后高能球磨,然后真空烧结,最后与硅油混合后重新进行球磨细化,制备出BN-C-硅油复合胶体。探讨了该胶体的结构形态、润滑机制以及摩擦盘表面粗糙度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胶体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无论在常温还是高温下,该胶体的摩擦因数显著低于BN-硅油胶体和纯硅油;BN-C-硅油胶体的润滑性能受摩擦副粗糙度的影响,粗糙度值越小,胶体的摩擦因数越小。结合汗腺式金属陶瓷烧结体(干摩擦因数为0.25)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该复合胶体的应用,结果表明浸渍该胶体后可得到200℃下干摩擦因数为0.13的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
郭红刘佐民
关键词:硅油复合胶体高温自润滑
高温发汗自润滑材料摩擦过程动态特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高温发汗自润滑材料微观结构特征及销-盘摩擦学试验结果,分析了该类材料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的动态演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建立了该类材料的摩擦过程动态特征预测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其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因数、摩擦表面形貌及摩擦表面润滑剂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和摩擦学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高温发汗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燕松山刘佐民
关键词:动态特征元胞自动机
厚壁胞体多孔结构接触强度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选用H59黄铜为材料,制备了含圆形单孔、双孔、三孔以及四孔的圆柱体试样,采用型号为YE-600的液压式压力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压缩试验,探讨了布孔方式对厚壁胞体多孔结构接触强度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法探讨了多孔结构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双孔材料水平布孔方式优于垂直布孔方式;三孔材料斜正三角形布孔方式优于正三角形布孔方式;四孔材料正方形布孔方式优于菱形布孔方式;微孔分布半径的增大和微孔个数的增加均有助于提高厚壁胞体多孔结构的接触强度;裂纹萌生于微孔边缘且离初始接触点最近的地方,它由最大拉伸主应力引起并沿着微孔拉应力集中区进行扩展.
解芳刘佐民
关键词:布孔方式
高温发汗自润滑复合材料真空熔渗过程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阐述了熔融固体润滑剂熔渗微孔预制体的熔渗原理,通过对微孔预制体孔隙特征的统计学分析和熔渗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熔渗饱和度和熔渗压力的表达式,分析了影响熔渗质量及熔渗过程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可改进熔渗工艺的几个问题。试验表明,基于熔渗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以60Sn40Pb-10Ag-0.3RE复合固体润滑剂熔渗的TiC-Fe-Cr-W-Mo-V系微孔预制体可以很好地实现预制体与固体润滑剂的熔渗复合,是制备高温发汗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有效途径。
王砚军刘佐民杨丽颖王守仁
关键词:熔渗固体润滑剂高温自润滑
基于材料热参数的摩擦表面接触形变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材料热参数对摩擦表面热弹性和热膨胀产生的互逆变形原理,运用Hertz理论和材料本构关系推导出了描述摩擦表面接触变形的理论模型;利用Voss提出的连续随机相加算法思想,模拟分形布朗运动以建立工程粗糙表面;并将模拟表面与理论模型相结合,实现了热参数对摩擦表面粗糙度演变规律的描述。研究表明,摩擦表面的接触形变与其材料的热参数相关;实例分析表明,材料热参数对摩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很大,且不同热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从各个参数变化与工程表面的粗糙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热参数中除热导率与粗糙度变化呈现反比例非线性关系外,其他热参数的变化与粗糙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变化曲率的大小有所不同;显然,这种影响程度可用来描述不同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表面粗糙度动态演变过程。
卢艳刘佐民
高温发汗润滑体单胞接触应力分析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无限大板"中孤立小孔应力集中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以特征参数λ表征的厚壁单胞体接触应力理论模型;以高温发汗润滑体为对象,采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单胞体在特征参数λ≤0.4情况下的胞内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外载荷的增大,接触半径逐渐增大,且接触区域的各向应力(绝对值)均逐渐变大;最大剪应力逐渐从胞体表面向胞体内部迁移,其y向最大应力从接触中心逐渐向孔边θ=0和θ=-π,r=r2处转移,x向最大应力从接触中心逐渐向孔边θ=-π/2,r=r2处转移;该应力集中区逐渐取代胞体接触表面而成为微裂纹诱发源。λ对胞体接触应力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当λ=0.4时,孔穴应力集中区与胞体接触区的y向应力差值最大;当λ=0.1时,两处的x向应力差值最大;当外载荷大于1000N时,λ=0.2的胞体内的最大剪应力具有最小值。
解芳刘佐民
关键词:孔穴应力分析
基于α因子的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混合律模型被引量:7
2008年
在复合材料弹性模量预测的细观力学模型基础上,运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混合律模型及其表达式,该模型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出了可表征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复合材料计算模型的比例因子α,并应用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分析中。为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引用了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预测计算并进行了验证,与模型Reuss、Voigt、Tamur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由SD制备方法获得的6066/SiC复合材料,当使用建立的α因子模型时,计算结果处在Voigt模型和Reuss模型的上、下限之间,其相对误差为Tamura模型的1/2。
卢平刘佐民
关键词:弹性模量连续介质力学复合材料最小二乘法
基于材料匹配性的球轴承Heathcote黏-滑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Hertz理论,推导出了与材料弹性模量相关联的滚动球轴承Heathcote接触区黏滑量计算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借助有限元法分析了材料匹配性对滚动球轴承黏-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匹配性对滚动球轴承黏滑量影响较大,此外,载荷对接触区黏滑量的影响也较大,载荷每增加10%,接触区长轴和短轴相应增大3%,瞬时回转轴上移,接触区变形最大点黏滑量增加6.3%左右。探讨了载荷的变化对轴承Heathcote黏-滑特性的影响。
胡超刘佐民
关键词:滚动轴承有限元法分析
基于润滑体胞结构及胞核组分的润滑剂析出特性研究
2010年
以汗腺式体胞结构为对象,建立胞体微孔结构模型,提出利用胞核最大变形量来衡量其润滑析出能力,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胞核孔隙率、工作温度以及胞核组分对胞核润滑析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胞核最大变形量与胞核孔隙率、工作温度呈线性关系,与胞核组分无对应关系,如胞核组分中Pb含量增加时,润滑析出量增加,但当胞核组分中Cu含量增加时,润滑析出量反而减少。
卢平刘佐民
关键词:有限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