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7009)

作品数:10 被引量:97H指数:4
相关作者:耿金菊王晓蓉张蕤杨小弟金相灿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通量
  • 5篇磷化氢
  • 3篇释放通量
  • 2篇叶绿素A
  • 2篇生物可利用性
  • 2篇太湖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排放通量
  • 2篇微囊藻
  • 2篇磷形态
  • 2篇可利用性
  • 2篇AGP
  • 2篇沉积物
  • 1篇稻田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有毒气体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色谱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耿金菊
  • 6篇王晓蓉
  • 4篇张蕤
  • 3篇杨小弟
  • 2篇李玉成
  • 2篇洪宇宁
  • 2篇金相灿
  • 2篇王宁
  • 2篇王海明
  • 1篇王睿
  • 1篇任洪强
  • 1篇张娟
  • 1篇袁信芳
  • 1篇金红梅
  • 1篇乔松
  • 1篇钱卉
  • 1篇韩超
  • 1篇鲜啟鸣
  • 1篇张宇峰
  • 1篇章婷曦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化工时刊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Scienc...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梅梁湾磷化氢气体浓度和通量日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以太湖梅梁湾湖区为研究对象,考察水面上空磷化氢浓度和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白天大气中磷化氢浓度(7.39±7.00)ng.m-3显著低于夜间(37.05±22.74)ng.m-3,光照是影响大气中磷化氢浓度的主要因素.磷化氢通量全天正负交替,白天平均通量(11.41±23.76)ng.m-2.h-1,水体为磷化氢的释放源;夜间平均通量为(-37.62±26.45)ng.m-2.h-1,水体表现为磷化氢的汇;一天内平均日变化为(-13.11±35.04)ng.m-2.h-1,磷化氢总体为从大气向水体迁移的过程.磷化氢通量与水温显著正相关,而与大气中磷化氢浓度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磷化氢与温室气体(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均呈现负相关.
韩超耿金菊张娟鲜啟鸣王晓蓉任洪强杨龙元
关键词:磷化氢通量日变化温室气体
不同浓度M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MA培养液进行藻类增长潜力(AGP)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Mn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2+为0mg/L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很大抑制,叶绿素a含量较低;Mn2+为0.7~6.0mg/L时,铜绿微囊藻生长较快,叶绿素a含量都较高,并且相互差异不明显;Mn2+为12.0mg/L时,可能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生了毒性,生长受到抑制,且叶绿素a含量较低;Mn2+在藻类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范围内,其生物可利用性与溶液中Mn2+浓度呈正相关。
王海明王宁王晓蓉李玉成金相灿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AGP叶绿素A生物可利用性
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H_3的分布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中PH3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产生机制,2006年12月对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化氢(PH3)、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有机质(OM)的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PH3在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含量在[(2.63±0.38)^(39.35±5.49)]×10-12之间,最大值出现在长江口,最小值出现在辐射沙洲海域。辐射沙洲海域TP和IP的含量较低,长江口及吕四一带含量相对较高,且沿着长江入海方向逐渐减少。OP和OM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南至北,由西到东含量逐渐减小,长江口及吕四港一带含量较高。区与区间PH3与TP、IP及OP的相关性分析表明,IP作为PH3的生成前体物可能性比OP高。
乔松张宇峰耿金菊张蕤洪宇宁王哓蓉
关键词:磷化氢磷形态沉积物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大气中磷化氢浓度与排放通量的监测被引量:1
2010年
磷化氢(PH3)是大气和生物圈中广泛存在的活泼性有毒气体.在我国北极黄河站所在地,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磷化氢分布进行了测试,并采用静态箱法测试了北极不同区域磷化氢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在北极各个区域均检测到磷化氢,其浓度范围是16.3~600.2ng/m3,最大值出现在苔原区,海面大气中的磷化氢浓度最低.北极地区煤矿区不同海拔高度地面大气中均检测到磷化氢,其浓度范围是65.8~1259ng/m3,最大值出现在煤矿中心处.北极地区不同区域磷化氢的释放通量不同,保护区释放通量均值为(32.31±5.353)ng/(m2.h),高于其他区域,海面大气释放通量最低.
张蕤吴敏王强王强耿金菊
关键词:磷化氢释放通量
不同形态Fe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室内利用MA培养液进行藻类增长潜力(AGP)试验,考察了不同有机配体(EDTA、NTA和DTPA)与Fe3+形成的配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EDTA、Fe-NTA和Fe-DTPA均能显著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提高Fe的生物可利用性,但三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Fe-NTA能显著提高叶绿素a含量,Fe-EDTA和Fe-DTPA对提高叶绿素a含量不明显,3种有机配合态Fe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影响大小为Fe-NTA>Fe-DTPA、Fe-EDTA;Fe的有机配合态比羟基配合态更有利于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吸收利用。
王海明王宁袁信芳耿金菊李玉成王晓蓉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AGP叶绿素A生物可利用性
太湖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的观测
2008年
磷化氢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痕量气体,它是磷的气相载体,能够在湖泊水体和大气中进行迁移转化,参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造成影响。太湖是典型的磷限制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为了弄清磷化氢是太湖水体的源与汇以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本文利用静态箱观测法对冬夏两季太湖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观测,利用柱前两次低温冷阱富集-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化氢(PH3)的释放通量日变化为白天低,晚间高。极大值出现在5:00,极小值出现在11:00~14:00。不同点位间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在(0.04±0.01)~(3.32±0.13)ng·m-2·h-1之间,夏季PH3释放通量要高于冬季,平均释放通量为(1.34±0.20)ng·m-2·h-1。太湖水体是大气中磷化氢的源。
王强耿金菊金红梅王晓蓉
关键词:太湖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
痕量磷化氢检测方法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磷化氢(PH3)是一种剧毒、十分活泼的还原性气体,是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还原产物,已被证实是大气中稳定存在的痕量气体。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环境介质中痕量磷化氢的分析测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大气中游离态磷化氢的分析、水中溶解态磷化氢及致密介质中基质吸附态磷化氢的分析方法。
张蕤耿金菊钱卉杨小弟
关键词:气相色谱
开放式空气CO2增高条件下稻田磷化氢气体的释放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磷化氢(PH3)已被证实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气体.采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研究了不同氮施肥水平(常氮250 kg/hm2和低氮125 kg/hm2)下,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田磷化氢释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旺盛期(分蘖,拔节)磷化氢通量和浓度高于生长缓慢期,FACE圈常氮区分蘖期磷化氢释放通量最大,为(155.2±22.71)ng/(m2.h).整个水稻生长期磷化氢平均释放通量最大值在FACE圈常氮区观察到,为(41.72±7.06)ng/(m2.h),最小值(-1.485±6.229)ng/(m2.h)出现在对照圈低氮区.FACE处理显著促进磷化氢的排放,不同氮素水平对磷化氢释放影响差异不显著.磷化氢的净通量和浓度与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对水稻成熟期全天释放通量及浓度测试表明,光照是影响白天磷化氢浓度的主要因素.
张蕤杨小弟耿金菊洪宇宁顾雪元王晓蓉王睿朱建国
关键词:FACE磷化氢释放通量水稻田
The determination of atmospheric phosphine in Ny-lesund被引量:2
2010年
Phoshpine (PH3), a volatile and toxic gas, has been proved to commonly exist in the environment.The determination of gaseous phosphine and its emission fluxes in Ny-lesund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ed that gaseous phosphine exist in Arctic atmosphere commonl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hosphine ranged from 16.3-600.2 ng/m3, wit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phosphine in tundra areas and the minimum in surface air of ocean.The concentration of phosphine ranged from 65.79-1259 ng/m3 in colliery atmosphere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the maximum was found in the center of colliery.Emission fluxes of phosphine were different in various Arctic areas.Emission fluxes of phosphine from protected areas, wit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32.13±5.353 ng m–2 h–1, were higher than from other areas.And the flux of phosphine from ocean was lower.
ZHANG RuiWU MinWANG QiangGENG JinJuYANG XiaoDi
关键词:排放通量有毒气体海洋表面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6
2007年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的5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Fe/Al-P)分布的差异性要大于活性较差的组分(Ca-P和OP),这与太湖不同湖区水动力条件,污染状况及沉积环境的有关。TP的平均含量为606.6 ̄1691.8mg·kg-1,高营养程度的北部湖区高于其他湖区。无机磷(IP)是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54.7% ̄81.0%。在富营养程度高的藻型湖区梅梁湾,Fe/Al-P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58.3%),远高于Ca-P(<25%)和OP(<20%);而在水质较好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则以有机磷(OP)(43%)为主;在中营养的贡湖,各形态磷比例相当。在垂向分布上,各形态磷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不同湖区,不同磷形态的变化趋势不同。
章婷曦王晓蓉金相灿
关键词:沉积物太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