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5009)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史小康刘向培李耀东王汉杰贾庆宇更多>>
相关机构: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地面温度
  • 4篇气候
  • 4篇降水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指数
  • 3篇归一化植被指...
  • 2篇生物圈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湿度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2篇气候因子
  • 2篇区域气候
  • 2篇温度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陆面
  • 2篇陆面方案
  • 2篇雷达

机构

  • 8篇空军装备研究...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空军航空气象...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作者

  • 9篇史小康
  • 4篇李耀东
  • 3篇刘向培
  • 2篇刘健文
  • 2篇王汉杰
  • 1篇田辉
  • 1篇何明元
  • 1篇刘烈霜
  • 1篇王汉杰
  • 1篇贾庆宇

传媒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气象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Meteor...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PS雷达反射率拼图方法改进及静锥区填充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LAPS)融合我国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基数据时产生的资料空白问题,设计采用最大值和距离指数权重拼图方法来改进LAPS原有的最近邻居法,并且尝试通过最小二乘法来模拟静锥区的反射率值。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值法和距离指数权重法能够充分发挥多部雷达观测反射率的效能,有效地改善高仰角之间的资料空白现象,对静锥区也有一些的填补,特别是在对流层中层。最小二乘法拟合静锥区反射率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够较好地拟合静锥区周围观测资料比较多的情况。该研究改善了LAPS同化国产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多部雷达观测的利用效能,将会对LAPS分析产生积极的影响。
韩成鸣李耀东史小康
关键词:LAPS最小二乘法
SAL方法改进及其在土壤湿度区域预报效果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对区域土壤湿度预报结果的检验是评价数值模式预报效果、改进预报性能的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不断提高,然而土壤湿度区域预报检验采用的仍多为平均值或均方根误差等强度检验方法,不易完整和准确地了解模式的预报性能.SAL方法是针对降水预报设计的基于对象的区域检验方法,本文在SAL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进行土壤湿度区域检验的新方法(SAL-DN).理想试验和真实试验均表明:SAL-DN方法能够从结构、强度和位置这三个方面检验土壤湿度区域预报和实测存在的差异,且检验结果较符合实际情况.此外,相比SAL方法,SAL-DN方法能够检验土壤湿度、气温等具有双类(高、低值)中心的物理量,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史小康刘健文李耀东田辉刘向培
关键词:土壤湿度
不同陆面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1.1,分别选取BATS和CLM陆面方案,对2001~2005年我国的气候状况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CRU(Climate Research Unit)及GPCP(Global Preci...
刘向培王汉杰何明元史小康
关键词:陆面方案区域气候降水
文献传递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珋INDV(描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年际尺度平均状况)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其中林地珋INDV及ΔINDV(描述NDVI年内变化)最大,分别为0.41和0.70,草地最小;草地区域珋INDV平均增加6.21%,耕地珋INDV有小幅增加,林地有所减小。温度、降水是影响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总体上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年内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年际尺度的相关系数;在年际尺度上,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以耕地最大,平均为0.60,耕地和林地区域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年内尺度上,NDVI与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以林地最大,分别为0.90和0.75;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温度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以近似线性的趋势降低;在年内尺度上,温度、降水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速减小,温度和降水对林地的影响均较快;降水的影响较温度的持续时间更短。
刘向培刘烈霜史小康佟晓辉贾庆宇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小波变换植被覆盖温度降水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Rainstorm Process in Chongqing
2014年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 rainstorm process in Chongqing. [Methed] Based on precipitation product datasets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synoptic situation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heavy rain process during 11 -12 May, 2012 in Chongqing were made, and the diagnostic analysis included dynamic and vapor conditions, instability index, vapor helicity and vapor divergence flux. [ Result] The east-south moving short wave trough and east-north moving southwest vortex were the main synoptic systems causing the heavy rain; the positive vorticity advection before trough and after ridge helped the ascending motion from surface; the southwest stream at 700 hPa provided vapor and energy, promoting and maintaining the intens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on; the higher vapor helicity and lower vapor divergence flux were well corresponding with higher precipitation area, and had well temporal correlation, which was significant for forecast of precipitation area and its development; the ascended warm wet stream on the lower air came across the cold air on the upper air, triggering the heavy rain; the Kindex and A index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heavy rain forecasting.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and forecast of future rainstorm proces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Hu RongShi XiaokangLi Yaodong
关键词:RAINSTORM
东北区域农业生产对地面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气候效应,基于具有较高精度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ODIS)土地利用及地面温度数据,在月、季、年等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北区域耕地与草地的温度差异,以弥补基于常规站点观测资料的相关研究在空间分辨率、资料代表性等方面的不足。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月尺度上,农业生产对地面温度的影响显著,耕地区域白天(13:30)温度相对草地偏低,7~9月偏差较大,偏差幅度为-3.9℃,夜间温度偏差相对较小;在季尺度上,冬季耕地与草地温度差异较小,且在不同时次的变化不大,在其他季节,白天(10:30,13:30)草地温度明显偏高,其中夏季的偏差幅度最大;在年尺度上,耕地与草地NDVI差值与二者地面温度的差值具有负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39。
刘向培佟晓辉史小康杨剑刃顾锦容
关键词:农业生产地面温度
不同陆面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Regional Climate Model 4.0),分别选取BATS(Biosphere 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和CLM(Community Land Model)陆面方案,对2001—2005年中国的气候状况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及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降水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不同陆面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陆面方案下,区域气候模式均较合理地模拟出了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模拟降水对陆面方案敏感,RegCM_BATS总体上表现为正偏差,在东北区域的模拟偏差较大;RegCM_CLM表现为负偏差,在长江以南区域的模拟偏差较大;模拟结果的偏差在夏季较大,冬季较小;两模式模拟结果间的差异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两模式均较准确地模拟了不同强度降水出现频率的分布形势,总体上RegCM_CLM模拟低强度降水偏多;高强度降水偏少,而RegCM_BATS模拟低强度降水偏少,高强度降水偏多;不同陆面方案对地表蒸发量以及地表潜热通量模拟的差异是导致模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夏季地表蒸发对降水的影响较冬季更强;水汽平流输送对两模式模拟降水差异的影响较小。
刘向培王汉杰何明元史小康
关键词:陆面方案区域气候降水
土地利用对中国东部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
2015年
为探索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地面最高、最低温度,采用观测资料减去再分析资料的方法(OMR),研究了1979-2008年我国东部区域地面温度的变化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979-2008年,研究区域的地面最高、最低温度增加显著,变化趋势分别为0.45和0.47℃/10a;总体上,土地利用状况导致的地面最高温度变化较小,由此导致的地面最低温度变化占最低温度变化总量的25.1%;城镇对地面最高、最低温度的影响最显著,耕地对地面温度日较差的影响最显著;夏、秋季土地利用状况对地面最高、最低温度变化的影响以降低或者增加幅度较小为主,而在春、冬季则主要导致地面温度上升。
刘向培佟晓辉史小康刘烈霜吴洪星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面温度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
刘向培刘烈霜史小康佟晓辉贾庆宇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小波变换植被覆盖温度降水
文献传递
基于FY3微波亮温资料和NOAH模型的区域土壤湿度同化技术研究
<正>1引言土壤湿度描述了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它在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气候、水文、农业、林业等研究中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之一。但由于土壤湿度具有非常大的时空变率,缺乏土壤湿度观测资料是影响数值模式中土壤湿度...
史小康刘健文李耀东
关键词:土壤湿度数据同化FY-3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