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9QD12)

作品数:3 被引量:67H指数:3
相关作者:邵龙义鲁静孙斌杨敏芳汪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聚煤
  • 3篇层序
  • 2篇聚煤作用
  • 2篇古地理
  • 2篇古地理演化
  • 1篇地层
  • 1篇盆地
  • 1篇盆地东缘
  • 1篇聚煤模式
  • 1篇可容空间
  • 1篇格架
  • 1篇古地理背景
  • 1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层序地层
  • 1篇层序格架
  • 1篇沉积层
  • 1篇沉积层序

机构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济宁矿业集团...

作者

  • 3篇鲁静
  • 3篇邵龙义
  • 2篇杨敏芳
  • 2篇孙斌
  • 2篇汪浩
  • 1篇邵凯
  • 1篇田文广
  • 1篇董大啸
  • 1篇李明培
  • 1篇王伟超
  • 1篇李文灿
  • 1篇李锰

传媒

  • 2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纪煤系层序-古地理与聚煤作用被引量:46
2012年
为了揭示克拉通陆表海盆地层序界面形成机制及等时地层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煤层聚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开展了本溪组-山西组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盆地基底沉降差异形成的海侵方向转换面(BTR)、正常海退形成的冲刷面(NSS)和暴露面(NES)及其对应的整合面(NCC)、强制性海退形成的河流侵蚀面(FEU)和暴露面(FES)及对应的整合面(FCC)4种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煤系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认为基准面周期性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演化、废弃和聚煤作用的发生,而聚煤基底沉积环境和聚煤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控制了煤层厚度及其平面上的稳定性,提出了等时地层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的综合聚煤模式。结果表明:区域广泛分布的厚煤层形成于Ⅱ型层序界面及Ⅰ型层序最大海退面(初始海泛面)附近;澙湖-潮坪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剩余可容空间相对较低的潮坪环境,潮坪-三角洲-澙湖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基底沉降速率快、剩余可容空间中等的潮坪环境,浅水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基底沉降速率快、剩余可容空间相对较高的三角洲平原间湾湖泊和局限海环境。
鲁静邵龙义孙斌杨敏芳董大啸田文广李明培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演化聚煤作用
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序与聚煤模式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揭示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聚煤特征,以鲁西南二叠系山西组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BFSR)造成的陆表侵蚀不整合面(SU)及其对应的整合面(CC*)、河流侵蚀面(RES)、古土壤层(PSS)、最大海退面(MRS)、海泛面(FS)、最大海泛面(MFS)7种层序界面,将煤系划分为12个准层序(2种准层序类型)、2个四级层序、1个三级层序,提出了低可容空间沉积背景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聚煤模式.结果表明: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基准面与沉积界面基本一致,准层序以侵蚀面和海泛面为界并主要沉积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绝对海平面下降速率超过基底沉降速率是层序边界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平面上聚煤中心位于下三角洲平原和间湾湖泊环境,指出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及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是泥炭沉积的关键因素.
鲁静邵龙义汪浩孙斌杨敏芳
关键词:层序地层聚煤
层序格架内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古地理背景下聚煤作用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系统揭示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聚煤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恢复有关理论、方法以鲁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本溪组-太原组为例进行了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区域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古土壤层底界面、海泛面、区域性强制海退面5种关键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煤系划分为17个准层序(2种准层序类型)、2个三级层序;等时层序格架内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聚煤作用受基准面(相对海平面)高频波动影响,煤层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平面上聚煤作用以障壁岛-潮坪过渡带为中心,向两侧潮坪和澙湖煤层厚度、煤层层数减小。指出聚煤期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及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基准面上升速率)是控制泥炭沉积的关键因素;从绝对海平面变化、盆地基底沉降、下伏地层成岩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平面上可容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剩余可容空间变化规律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聚煤模式。
鲁静邵龙义李文灿黄尊灵邵凯汪浩李锰王伟超
关键词:层序格架古地理演化聚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