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10103910)

作品数:29 被引量:72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毅余文华李玉春李锋王晓云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大阪市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蝙蝠
  • 16篇翼手目
  • 4篇翼管
  • 4篇扁颅蝠
  • 3篇性二型
  • 3篇物种
  • 3篇回声定位
  • 3篇核型
  • 3篇褐扁颅蝠
  • 3篇保护区
  • 2篇多样性
  • 2篇树栖
  • 2篇泰坦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回声定位声波
  • 1篇地理分布
  • 1篇调查初报
  • 1篇动物

机构

  • 24篇广州大学
  • 16篇山东大学(威...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京都大学
  • 5篇大阪市立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18篇吴毅
  • 16篇余文华
  • 12篇李玉春
  • 8篇李锋
  • 8篇郭伟健
  • 8篇王晓云
  • 7篇张秋萍
  • 6篇徐忠鲜
  • 5篇本川雅治
  • 5篇王英永
  • 4篇周全
  • 4篇胡宜峰
  • 1篇邓学建
  • 1篇李小琼
  • 1篇张礼标
  • 1篇彭红元
  • 1篇余嘉明
  • 1篇丘彬
  • 1篇丘渊雄
  • 1篇林思婉

传媒

  • 6篇四川动物
  • 5篇动物学杂志
  • 3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Zoolog...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安徽林业科技
  • 1篇Integr...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南方林业科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olecular phylogeographic analyses and species delimitations reveal that Leopoldamys edwardsi(Rodentia:Muridae)is a species complex被引量:6
2019年
Leopoldamys edwardsi is a species with wide distribution ranges in southern China but is not discussed in studies on geographic variation and species differentiation.We used 2 mitochondrial(Cytb,CO1)and 3 nuclear(GHR,IRBP and RAG1)genes to clarify species phylogeography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Maximum likelihood(ML)and Bayesian phylogenetic inference(BI)trees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L.edwardsi is a species complex containing 3 main lineages with high Kimura-2-parameter(K2P)divergences(i.e.lineages LN,LS and LHN)foun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and Hainan Island,respectively.The 3 species delimitation methods,automated barcoding gap discovery,Bayesian poisson tree process analysis and Bayesian phylogenetics and phylogeography,consistently supported the existence of cryptic species.Divergence times among the main lineages were inferred to be during the Pleistocene,with LHN/LS split at 1.33 Ma and LN/(LHN+LS)at 2.61 Ma;the diversifications of L.edwardsi complex might be caused by the rapid uplifts of Tibetan Plateau,paleoclimate change and complex topography.The divergence between LHN and LS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separation of Hainan Island from the mainland via the formation of the Qiongzhou Strait.Lineages LN and(LS+LHN)likely diverged due to the Wuyi-Nanling mountain range forming a dispersal barrier.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edwardsi complex contains at least 3 distinct species:LHN represents L.hainanensis,endemic to Hainan Island and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a subspecies L.e.hainanensis;LS represents a cryptic specie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southern Chinese continent;and LN represents the nominotypical species L.edwardsi.
Haotian LILingming KONGKaiyun WANGShuping ZHANGMasaharu MOTOKAWAYi WUWenquan WANGYuchun LI
毛翼管鼻蝠在广西和江西分布新纪录及其性二型现象被引量:7
2015年
于2013年分别在广西北流大容山和江西井冈山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1只和9只蝙蝠标本,主要特征为:体型中型,鼻部前端呈短管状,背部毛基黄褐色,毛尖褐栗色,头骨和牙齿均粗壮。在室内使用Petters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录制其静止和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其超声波为FM型,飞行状态下主频率51.3~59.0 k Hz。根据形态特征鉴定该蝙蝠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广西和江西两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对该种蝙蝠雌雄标本进行对比发现,6项外部形态和头骨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该种具有性二型现象。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
陈柏承余文华吴毅李锋徐忠鲜张秋萍原田正史本川雅治彭红元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性二型
哈氏管鼻蝠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又一新发现——江西省分布新纪录被引量:5
2018年
于2015年使用蝙蝠竖琴网在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到10只管鼻蝠标本,其主要特征为:体型中等,前臂长为33.4-39.5mm,背毛整体呈金褐色。根据其体侧膜连接点位于第一脚趾的基部、头骨较大及第一、二上门齿相对大小与位置均与Csorba&Bates描述的哈氏管鼻蝠特征相符,该鉴定结果也得到系统发育学证据的支持,故鉴定上述标本为哈氏管鼻蝠,为该种类继在海南、广东发现后在中国大陆的又一新发现,也为江西省蝙蝠分布的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陈子禧吴毅余文华黎舫朱剑兰龚彩敏徐嘉宽胡宜峰李玉春
江西省蝙蝠新纪录——褐扁颅蝠及其核型报道被引量:5
2014年
2013年8月在江西井冈山采集到1只体型很小的雌性蝙蝠,其主要特征为:体重仅为4.7 g,前臂长25.21 mm;大拇指基部和足掌具肉垫;头颅骨扁平,颅高约为颅宽的1/2。经鉴定为褐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是江西省首次采集、记录到该种蝙蝠,属该省翼手目新纪录,并在国内首次报道其核型:2n=32,FN=52。
张秋萍余文华吴毅徐忠鲜李锋陈柏承原田正史本川雅治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褐扁颅蝠核型
菲氏管鼻蝠在广东和江西省分布新纪录被引量:3
2017年
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2只和1只森林型蝙蝠,主要特征为:体小;被毛毛色分层,背毛基部黑色、中部浅灰褐色、毛尖深灰褐色,腹毛基部2/3黑灰色,毛尖银白色;脑颅稍膨大,颧骨发达且突出,与Francis和Eger(2012)对菲氏管鼻蝠Murina feae的再描述相符,该种为广东和江西两省翼手目Chiroptera分布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吴梦柳万艺林陈子禧张昌友叶复华王晓云郭伟健余文华李玉春吴毅
海南省蝙蝠新记录--毛翼管鼻蝠被引量:2
2018年
于2016年12月21日,利用蝙蝠竖琴网在海南省琼中县捕获1只雌性蝙蝠,主要特征为:体型较大,前臂长为46.54 mm;具有管状外鼻孔;体毛较密,后肢、翼膜与尾膜均覆盖红栗色绒毛,整体呈红栗色;头骨较大,颅全长21.26 mm,牙齿粗壮。经鉴定该标本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海南省蝙蝠分布新记录。
胡宜峰黎舫吴毅李玉春余文华
关键词:雌性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资源调查初报被引量:4
2016年
2015年~2016年,对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原有资料记栽仅普通伏翼1种的基础上,共记录了7种树栖蝙蝠,即增加了渡濑氏鼠耳蝠、华南水鼠耳蝠、褐扁颅蝠、毛翼管鼻蝠、哈氏彩蝠和管鼻蝠(待定种)6种。树栖蝙蝠数量、分布与栖息地等资源调查初报,对该自然保护区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张昌友王晓云赖辉莲叶复华郭伟健吴毅
关键词:资源调查
哈氏管鼻蝠在广东的新发现及南岭树栖蝙蝠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1
2017年
笔者于2010~2016年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岭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共计8属13种,其中哈氏管鼻蝠(Murina harrisoni)为广东省蝙蝠分布的新发现,喜山鼠耳蝠(Myotis muricola)为南岭保护区蝙蝠分布新纪录.经对13种树栖蝙蝠统计分析,其中管鼻蝠属(Murina)4种、鼠耳蝠属(Myotis)3种,2属共计7种,占53.85%;金背伏翼属(Arielulus)、伏翼属(Pipistrellus)、假伏翼属(Hypsugo)、毛翼蝠属(Harpiocephalus)、扁颅蝠属(Tylonycteris)和斑蝠属(Scotomanes)等6属各1种.列为易危(VU)等级的有渡赖氏鼠耳蝠(M.ruforniger)和大黑伏翼(A.circumdatus)2种,列为近危(NT)等级的有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等5种,列为无危(LC)等级的有普通伏翼(P.pipistrellus)等4种,列为数据缺乏(DD)等级的为哈氏管鼻蝠(M.harrisoni)和水甫管鼻蝠(M.shuipuensis)2种.
吴毅陈子禧王晓云黎舫胡宜峰郭伟健余文华李玉春
关键词:多样性
毛翼管鼻蝠在湖南的新发现及中国适生分布区预测被引量:7
2017年
2015年8月在湖南省炎陵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森林型蝙蝠3只,其主要特征:体型较大,鼻孔管状,体毛厚密,后肢、翼膜与尾膜均覆盖棕色绒毛,前臂长47.8~52.2 mm,颅全长20.66~22.21 mm,雄性个体较雌性小.经鉴定为翼手目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lus harpia),为湖南省蝙蝠分布新纪录.同时,通过Max Ent生态学模型对毛翼管鼻蝠在中国潜在分布区进行建模与预测,结果提示低温是影响该物种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该种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集中于华南沿海地区,海南分布区有待进一步验证.
余文华胡宜锋郭伟健黎舫王晓云李玉春吴毅
中管鼻蝠在湖北和浙江的分布新纪录被引量:6
2018年
2017年7-8月在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浙江省淳安县,使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4只(3♂、1♀)和5只(2♂、3♀)蝙蝠标本,中等体型,体毛厚且柔软,颜色分层,背毛基部呈深灰色,毛中部到毛尖颜色由浅棕色过渡到棕褐色;鼻孔突出,朝左右两侧延长成短管状;耳廓圆滑,耳屏尖长;头骨脑颅高,颧弓平直且较宽厚,与中管鼻蝠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COⅠ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同样支持该鉴定结果,故鉴定上述标本为中管鼻蝠,为该种在湖北和浙江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标本现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黄正澜懿胡宜峰吴华曹阳刘宝权周佳俊吴毅余文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