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3)

作品数:116 被引量:3,173H指数:35
相关作者:金之钧汤良杰曾联波陈书平贾承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4篇天文地球
  • 4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8篇盆地
  • 38篇油气
  • 28篇塔里木盆地
  • 22篇成藏
  • 15篇地层
  • 14篇层序
  • 13篇盐岩
  • 13篇储层
  • 12篇油气成藏
  • 12篇碳酸
  • 12篇碳酸盐
  • 12篇碳酸盐岩
  • 9篇地质
  • 9篇层序地层
  • 8篇松辽盆地
  • 8篇含油
  • 7篇源岩
  • 7篇运移
  • 7篇砂岩
  • 7篇柴达木盆地

机构

  • 51篇中国石油大学...
  • 4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9篇中国石油大学...
  • 2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大学
  • 5篇东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2篇青海石油管理...

作者

  • 27篇金之钧
  • 21篇汤良杰
  • 13篇曾联波
  • 13篇陈书平
  • 10篇贾承造
  • 10篇吕修祥
  • 9篇辛仁臣
  • 8篇康永尚
  • 8篇鲍志东
  • 8篇张水昌
  • 7篇庞雄奇
  • 6篇王建伟
  • 5篇皮学军
  • 5篇张明利
  • 5篇李儒峰
  • 5篇漆家福
  • 5篇王英民
  • 4篇姜振学
  • 4篇张一伟
  • 4篇边立曾

传媒

  • 13篇地球科学(中...
  • 7篇地质学报
  • 6篇石油学报
  • 6篇地质科学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科学通报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沉积学报
  • 5篇中国科学(D...
  • 4篇大庆石油学院...
  • 4篇地质论评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地学前缘
  • 3篇地球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22篇2005
  • 42篇2004
  • 11篇2003
  • 12篇2002
  • 3篇2001
  • 6篇2000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车拗陷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被引量:57
2002年
库车拗陷三叠至侏罗系烃源岩分布面积10000 km^2以上,厚度可达1000 m,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煤岩有机碳含量分别可达6%,40%和93%,有机质以腐殖型为主,形成了一个超强充注的富气系统;上第三系、下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优质区域盖层分别与上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至下第三系砂岩构成库车拗陷最重要的储盖组合,其次是侏罗系泥岩与砂岩构成的储盖组合;褶皱-逆冲断带圈闭定型晚,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其中可识别出10种构造样式,它们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分布特征,与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有关的盐下断弯背斜为最有利圈闭;该油气系统以晚期成藏为特征喜马拉雅早期以形成凝析油气藏和油藏为主,主要分布在生烃中心的外环,喜马拉雅中、晚期是气藏主要形成期,分布在靠近生烃中心的内环;气藏超压与巨厚膏盐岩盖层形成封闭体系、强烈构造挤压作用及抬升作用有关.在库车拗陷褶皱-冲断带第二、三排构造带,第三系膏盐岩、膏泥岩优质区域盖层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是进一步寻找大中型气田的主要目标。
贾承造顾家裕张光亚
关键词:煤系烃源岩断层相关褶皱油气藏大中型气田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被引量:17
2004年
为了更好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实践 ,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从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的形成、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入手 ,剖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宏观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潜山及背斜 ;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的储集层有不整合面以下的风化壳及碳酸盐岩内部的孔缝发育带 .相对凹陷而言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 ,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 ;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 ,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塔北隆起牙哈潜山油气藏、巴楚隆起和田河气藏以及塔中隆起西北倾没部位的塔中 45油藏都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是碳酸盐岩聚集油气的有利地区 .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更多隐伏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 。
周新源吕修祥金之钧庞雄奇王毅杨海军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储集层不整合面圈闭
库车前陆区中—新生代盆山波动耦合被引量:7
2004年
通过对沉积充填、构造发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波动性的研究和盆地沉降分析 ,说明了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前陆坳陷中、新生代存在耦合作用 .研究认为 ,中、新生代库车坳陷的盆地充填可划分出5个超层序 ,沉积具有旋回性特点 ;盆地沉降速率具有快速沉降与慢速沉降交替的特点 ;沉降中心和构造发育具有波浪状向前 (向南 )推进的特点 .沉积和构造发育的波动性表明 ,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坳陷具有波动耦合的特点 .
陈书平金之钧孙海龙
关键词:前陆盆地地层层序不整合面沉积相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隐蔽油气藏油气充注特征
本文通过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一新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储层流体包裹体及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油气运移充注方向及特征。研究区古近系和新近系隐蔽油气藏具有两期油气充注特征,第一次充...
刘小平邱楠生
关键词: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油气充注流体包裹体
文献传递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构成模式对岩性圈闭分布的控制被引量:24
2004年
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 ,研究了松辽盆地深水坳陷湖盆期 (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的层序构成模式对岩性圈闭分布的控制 ,结果表明 ,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 ,在河口的前方形成分布较广、相对较薄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及湖底扇。沿短轴方向为陡坡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 ,而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 ,向湖区方向过渡为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 ,在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区发育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长轴缓坡部位 ,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河流—三角洲复合体靠近深湖区的边缘地带。在盆地陡坡部位 。
蔡希源辛仁臣
关键词:松辽盆地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岩性圈闭
露头油藏的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1
2004年
露头油藏是一种潜水面控制的特殊油藏 ,研究它可以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和指导干燥盆地的勘探 .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吐哈盆地七克台油田分析认为 ,露头油藏形成于潜水面埋深较大、油源丰富、发育露头圈闭的盆地 .这种油藏有 2种成藏模式 ,一种是在削顶背斜的翼部形成的 ,另一种是在侧向岩性封堵的单斜上形成的 .露头油藏具有埋藏浅 (深度几十至几百m)、形成时间晚、储集层物性好 (孔隙度一般大于 1 5 % )的特征 。
秦长文庞雄奇姜振学
库车坳陷西段第三系盐上层基底沉降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根据地震层速度资料与地层砂泥岩含量的关系 ,求得新生界各层砂泥岩含量 ,结合经验的和实测的其它必要参数 ,计算了库车坳陷西段第三系盐上层的总沉降和构造沉降。根据变化趋势 ,可将沉降曲线划分为两种类型 :上凸型和下凹型 ,北单斜带为下凹型 ,其余构造带为上凸型 ,沉降曲线不同阶段沉降速度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天山造山带与库车坳陷的盆山耦合作用。根据总沉降和构造沉降曲线的关系 ,上凸型沉降曲线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 ,第一亚类为构造沉降曲线与总沉降曲线协调变化 ;第二亚类为两者不协调变化 ,反映盐的流动特点 ,这种现象在克拉苏构造带的南亚带最明显。
陈书平汤良杰贾承造皮学军谢会文
关键词:盆地沉降地球动力学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油气多期成藏动力学被引量:19
2002年
根据烃源岩生烃期、封盖层与圈闭形成期、有机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等技术综合确定了轮南低凸起区有二叠纪、白垩纪至早第三纪、晚第三纪至第四纪3个成藏期和二叠纪末期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两个油气藏调整期.综合研究表明,早海西期形成的奥陶系大型潜山在二叠纪时为源自寒武系至下奥陶统的石油沿奥陶系风化壳顶面由南向北侧向充注成藏,成藏后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的改造、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调整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再次充注的复杂过程,形成了早期重质海相原生油藏和晚期原生轻质油气藏.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油气藏则是奥陶系油气藏向上调整与再分配的结果,其中,三叠至侏罗系油气藏的形成受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向北掀斜的影响,源自不同烃源岩层系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进入三叠系底部不整合面继而由北向南侧向运移和聚集成藏.
何登发贾承造柳少波潘文庆王社教
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成藏动力学叠合盆地
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油气聚集模式探讨被引量:14
2005年
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很难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但由于其后期长期或多次出露地表遭受淋滤剥蚀和近地表岩溶作用,使碳酸盐岩中裂缝、溶蚀孔和溶蚀洞发育,形成了良好的古风化壳储层且主要分布在潜山顶面以下的风化壳带内。研究表明:来自库车坳陷丰富的湖相烃源岩油气,经大范围分布的古生界与中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提供的运移通道和下第三系与白垩系之间或侏罗系、三叠系砂岩疏导层向南运移,到达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层后,受到上覆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的封盖而聚集成藏。
杨宁吕修祥陈梅涛赵风云张亚光郑多明
关键词: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油气聚集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界面特征及低位域沉积模式被引量:60
2004年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 ,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陡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而且在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十分明显。在层序内部均可识别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在层序的低位域 ,沿盆地长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 ,在河口的前方形成分布较广、相对较薄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及湖底扇 ;沿短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 ,而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 ,向湖区方向 ,过渡为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 ,在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区发育大量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
辛仁臣蔡希源王英民
关键词:沉积相地震剖面三角洲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