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2107)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毅柏连发顾国华陈钱张保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图像
  • 3篇夜视
  • 2篇夜视系统
  • 2篇双谱
  • 2篇图像融合
  • 2篇微光图像
  • 2篇灰度
  • 1篇等效
  • 1篇等效电路
  • 1篇选通
  • 1篇英文
  • 1篇制冷
  • 1篇制冷器
  • 1篇散射
  • 1篇双通道
  • 1篇水平集
  • 1篇图像复原
  • 1篇图像配准
  • 1篇图像消噪
  • 1篇图像修复

机构

  • 7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7篇柏连发
  • 7篇张毅
  • 4篇陈钱
  • 4篇顾国华
  • 3篇张闯
  • 3篇张保民
  • 1篇唐文彦
  • 1篇许文海
  • 1篇杨明伟

传媒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红外技术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中的光谱匹配及滤光技术被引量:7
2007年
在分析夜间自然辐射、目标和背景自身的辐射以及反射光谱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微光CCD摄像机的光电阴极响应谱线,提出光谱分割的设想,并据此设计单通道双谱微光夜视系统方案.依据光谱匹配及滤光技术的原理,提出光学薄膜设计及制作要求.对实际制作滤光膜的分谱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滤光薄膜的分谱效果对于单通道双谱微光系统提高目标识别概率是有效的.
张闯柏连发张毅张保民
关键词:夜视系统光谱匹配分谱
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中的图像修复及消噪技术
2007年
基于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中对图像修复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集的图像修复及消噪技术。在阐述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及待修复微光条纹图像的特点,设计了处理速度高的水平集修复算法;考虑微光图像的噪声对修复结果的影响,在修复的同时加入了热传导滤波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对微光条纹图像进行实时且有效的修复。
张闯柏连发张毅
关键词:图像修复水平集图像消噪热传导方程
距离选通成像实现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5
2009年
距离选通成像是解决水下激光微光成像后向散射噪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距离选通成像系统中蓝绿激光光源的脉冲特性、单脉冲能量及选通成像器件的选通性能将决定距离选通成像的距离分辨、探测距离等性能;距离选通成像过程中选通控制器与选通像增强器的直接电连接,将产生严重的干扰脉冲,影响距离选通成像的实现。在分析距离选通成像机理及距离选通水下成像系统方案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蓝绿激光光源和选通成像器件的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提出了激光脉冲同步距离选通成像方法,有效解决了距离选通成像中的干扰现象。在由国产蓝绿激光光源及选通像增强器构成的水下激光微光成像实验平台上实现了稳定的距离选通成像。
柏连发张毅陈钱顾国华
关键词:后向散射距离选通
微光图像和紫外图像分析与融合方法研究(英文)被引量:13
2007年
在分析了微光图像和紫外图像的特征以及双通道彩色夜视系统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光图像和紫外图像双通道彩色夜视理论。在设计并试验了灰度调制法、谱域融合法、特有成分融合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光图像和紫外图像假彩色融合的改进算法以及新算法,包括微光图像和紫外图像分段灰度调制法、图像差别提取法、基于物体对夜天光反射特性的成分分离法,以及体现图像传感器光谱响应和视觉自然感受的色空间映射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柏连发张毅顾国华陈钱张保民
关键词:图像融合微光图像紫外图像双通道
基于灰度空间相关性的双谱微光图像融合方法被引量:11
2007年
图像的灰度空间相关性可以反映图像的清晰度,而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改善图像的清晰度.根据微光全波图像和微光短波图像的光谱特点,在分析微光全波图像和微光短波图像的一维灰度直方图及二维灰度空间相关性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灰度空间相关性的图像融合方法.该融合方法由基于标准偏差的灰度调制和灰度统计平衡两部分实现,同灰度调制融合法及谱域融合法比较,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图像的清晰度,同时便于硬件实现.文中详细阐述了该融合方法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场景时的实验结果.
张闯柏连发张毅
关键词:图像融合
基于红外TFT-LCD的非机械式微扫描技术研究
2007年
提出了一种旨在提高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空间分辨性能的非机械式微扫描方法,该方法利用在3~5μm和8~14μm中远红外波段有良好的光开关性能的红外液晶材料,制作成像素间距和规模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相当的TFT-LCD矩阵。按行、列选择红外TFT-LCD矩阵的开与关,得到与二级机械式微扫描一致的同一场景的4幅微位移图像,通过插值重建获得采样频率提高到2倍的场景微扫描图像。分析了该方法的实现机理,给出了实际可行的微扫描系统方案,并采用该方法的思想对辐条状图案进行了微扫描仿真。与常规的机械式微扫描技术相比,该非机械式微扫描方法具有重量轻、机械复杂度低、稳定可靠、重复精度高的显著优点。
张毅柏连发陈钱顾国华张保民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图像复原
基于像素空间相关度的微光双谱图像实时配准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目前不同光谱波段图像配准算法复杂、精度低和实时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像素空间相关度的双通道图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将该指标用作实时图像配准的控制参数,在基于DM642的视频图像实时处理仿真平台上,对微光双谱图像进行了实时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基于控制点、边缘等图像配准算法相比,该文提出的实时配准方法准确、有效,且不受图像灰度变化、噪声及不同微光成像波段成像器的光谱响应特征的影响。
张毅柏连发陈钱顾国华
关键词:图像配准彩色夜视灰度共生矩阵
热电制冷器的等效电路模拟与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作为半导体激光器组件的重要一部分,热电制冷器(TEC)工作特性的模拟对激光器组件的设计与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实际器件的结构模型,建立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所造成的附加热阻和接触电阻的数学模型,进而推导出TEC的等效电路模型。用SPICE进行了TEC各种特性的仿真和讨论,分析了环境温度、制冷功率、附加热阻、接触电阻、工作电流以及电流源等对TEC工作特性的影响。采用等效电路模拟对于TEC的设计、优化和应用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杨明伟许文海唐文彦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热电制冷器等效电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