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YY001)

作品数:29 被引量:231H指数:8
相关作者:李香玲牛保义代树兰席留生梅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上海电机学院温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主题

  • 6篇语义
  • 6篇概念化
  • 5篇语法
  • 4篇认知语法
  • 4篇文化
  • 3篇电视访谈
  • 3篇修辞
  • 3篇英语
  • 3篇配价
  • 3篇配价理论
  • 3篇构式
  • 2篇动词
  • 2篇修辞问句
  • 2篇言语行为
  • 2篇语言
  • 2篇转喻
  • 2篇问句
  • 2篇话语
  • 2篇家族
  • 2篇和谐文化

机构

  • 20篇河南大学
  • 8篇上海电机学院
  • 2篇温州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8篇牛保义
  • 8篇代树兰
  • 8篇李香玲
  • 2篇席留生
  • 2篇梅冰
  • 1篇朱向荣
  • 1篇王鑫
  • 1篇吕争

传媒

  • 4篇外语教学
  • 3篇外语学刊
  • 3篇山东外语教学
  • 2篇时代文学(下...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外语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外国语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东南传播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仿拟构式生成的认知语用学解释被引量:58
2009年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框架,探讨仿拟构式生成的机制和机理。我们认为,一个仿拟构式的生成是语言运用者的认知能力语用化的结果。在一个仿拟构式生成的过程中,语言运用者的认知能力表现为运用已知的概念或概念系统(构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知识)感知新信息;语言运用者的语用能力表现为模仿旧构式拟创新构式。仿拟的生成就是"运用已知的概念或概念系统感知新信息"的认知能力语用化为"模仿旧构式拟创新构式"的语言运用的方法;其根本动因是追求新奇,表达一种新的思想。
牛保义席留生
关键词:仿拟认知语用学构式语用化
移就修辞格“移”与“就”认知透视被引量:6
2010年
英汉移就修辞格的重心在于移,移原本属于A的信息上加于B。移就中移动的过程是一个基于A的背景知识对中心词B的范畴化过程。范畴化作为认知捷径可以帮助人们迁移知识。移就中移动的机制是以关于A的具体事件知识或百科知识为参照对B进行的范畴化。移就的生成是通过范畴化对自主成分的推衍。
李香玲
关键词:移就范畴化
话语角色研究的缘起与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话语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汲取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于80年代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至今已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人们对话语角色、话语与话语角色之间关系的认识与研究是一个逐渐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在相对较长的认识、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依赖从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语言材料,考察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会话过程,重视对话语角色与社会角色、话语角色之间关系的研究,考察语言手段和话语策略对话语角色的影响,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揭示话语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代树兰
关键词:话语分析话语角色
心智模拟概念化--量词“把”的语义概念化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量词"把"的语义是对动词"把"所表示的动作(握或抓)的心智模拟;是对动词"把"所表示的动作的方式、结果和次数的概念化。个体量词"把"的语义是对"握"或"抓"动作方式的心智模拟概念化;部分量词"把"的语义是对"握"或"抓"动作结果的心智模拟概念化;动量词"把"的语义是对"握"或"抓"动作次数的心智模拟概念化。
牛保义
关键词:概念化
关注多模态话语教学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被引量:38
2011年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模态的社会,意义的构建越来越依赖多模态话语的融合。传统上专注于单一模态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以多模态话语为特点的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借助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成果,开展新形式的教学模式的探讨。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多模态话语教学的重视,尽快将多模态话语教学提上日程。
代树兰
英汉语概念化对比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英汉语概念化对比包括英汉语注意概念化对比、英汉语判断概念化对比、英汉语视角概念化对比、英汉语格式塔概念化对比以及英汉语概念化动因的对比。本文认为,英汉语概念化对比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一条新的进路,能够对两种语言的一些语法结构形式语义概念化的异同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揭示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化背后的认知规律和特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牛保义
关键词:概念化语法语义
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交织出和谐文化被引量:3
2010年
文化寓于语言,语言折射文化,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语言接触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接触的过程是促进语言深层接触甚至语言融合的过程。语言接触和文化融合在构建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基于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的和谐文化是一种语言文化双和谐的优秀文化。
李香玲
关键词:语言接触文化融合和谐文化
基于历时语料的“家族词”认知解析——以“~客”为例
2010年
本文以"~客"为例,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的基础出发,借助人民网中相关新闻标题作为语料,通过历时的角度,考察日常语言中常见的家族词现象。研究发现,家族词的演变发展体现出人类在范畴化世界过程中的原型构建性;这种原型构建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人们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转移而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词义。
梅冰
“Bake NP NP”是属于动词还是属于构式?——以使用为基础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是在认知语法的范畴化理论框架内探讨"bake NP NP"与双及物构式"V NP NP"之间的范畴化关系,发现"bake NP NP"是从动词"bake"的使用例子中概括出来的具有一定规约性的单位。"V NP NP"通过原型范畴化和图式范畴化将"bake NP NP"范畴化为"give NP NP"家族的边缘成员和"transfer NP NP"图式的一个实例。作为实例,"bake NP NP"继承了图式"transfer NP NP"的语义特征,表示"传递"义。作为"give NP NP"家族的边缘范畴,"bake NP NP"表示通过"烘烤"过程实现的间接传递。因此,"bake NP NP"是一个表示"通过烘烤实现的间接传递"义的次范畴。显而易见,"bake NP NP"既属于动词,又属于构式。
牛保义
关键词:范畴化双及物构式认知语法
接触与融合路径下的和谐文化
2011年
文化寓于语言,语言折射文化,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文化的接触与融合必然与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密不可分。文化的接触与融合以语言的接触与融合为媒介,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又会进一步促进文化的接触与融合。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路径下建构的文化是一种语言、文化双和谐的优秀文化。
李香玲
关键词:语言文化和谐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