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61009)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徐升华徐生菊吴丹季凯文易艳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青海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影响因素
  • 4篇知识共享
  • 4篇生态
  • 4篇共享
  • 3篇实证
  • 3篇农产
  • 3篇农产品
  • 3篇农产品供应
  • 3篇农产品供应链
  • 3篇鄱阳湖生态
  • 3篇系统动力学
  • 2篇知识管理
  • 2篇知识转移
  • 2篇生态经济区
  • 2篇鄱阳湖生态经...
  • 2篇鄱阳湖生态经...
  • 2篇经济区
  • 2篇集群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化

机构

  • 13篇江西财经大学
  • 4篇青海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江西应用技术...
  • 1篇四川美大康佳...

作者

  • 8篇徐升华
  • 4篇徐生菊
  • 2篇吴丹
  • 1篇杜宾
  • 1篇季凯文
  • 1篇戴更新
  • 1篇廖述梅
  • 1篇杨同华
  • 1篇钟静婧
  • 1篇毛宏云
  • 1篇王凌剑
  • 1篇黄莉
  • 1篇易艳

传媒

  • 2篇情报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软科学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情报理论与实...
  • 1篇图书馆学研究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维学习的服务扩散模型构建与实证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主体认知渠道和多维消费者网络结构的线下线上异构性,构建多阶段时间序列学习(MSTSL)模型和多维网络学习(MNL)模型,探索多维网络融合的服务扩散规律;基于真实的扩散数据,改进消费者网络的服务扩散模型,并克服社会网络分析的仿真方法缺陷.以图书服务数据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本文提出服务扩散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现实数据;服务扩散中消费者的多维学习效应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揭示消费者群体服务采纳服务产品的不同学习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有益于深入描述服务产品扩散的内在规律及制定恰当的服务策略.
杜宾
关键词:消费者网络
生态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生态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和方向。要形成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共生关系,在保持集群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集群的生态效应,知识转移是关键。生态产业集群这一特定情境下的知识转移表现出许多与传统产业集群不同的特性,然而当前文献较少涉及生态产业集群内知识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章基于前人关于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结合生态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特性,对生态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和总结,提出生态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最后提出促进生态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建议。
黄莉徐升华
关键词:知识转移生态产业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其提升路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从"低碳化"和"集约化"2个视角,揭示了2009—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研究发现: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和低碳化利用效率均比较低,粗放式和高碳化利用现象较为普遍;2)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得益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土地集约化和低碳化利用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类型包括低碳集约型、低碳粗放型、高碳集约型、高碳粗放型4种组合.为此,提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选择单向突破式、渐进式和跳跃式的提升路径,合理增加对土地的投入,降低土地利用消耗,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水平和减少CO2碳排放总量,推进土地集约化和低碳化利用.
钟静婧毛宏云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化集约化
虚拟团队中交互记忆系统理论研究现状述评被引量:5
2013年
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TMS),团队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合作性分工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团队成员对于"谁知道什么"的一种共同认知。通过TMS,团队成员能够协调彼此的专长从而提高团队知识整合和共享水平。文章回顾了TMS和虚拟团队的相关概念,重点从虚拟团队中TMS的形成、效用以及虚拟性与TMS的关系三个角度对虚拟团队中TMS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未来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团队输入、输出和调节因素的影响,还需考虑到不同的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研究方法和范围的完善。
王凌剑廖述梅陈敏华杨丹洲戴更新
关键词:交互记忆系统虚拟团队虚拟性知识管理
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互动机制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企业在经济实践中也寻求协同合作,以控制成本和快速高效的方式开展创新活动,追求技术领先。协同创新潮流正是在这...
肖琳
关键词:企业管理协同创新知识互动绩效评价
基于鱼骨图和AHP的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在国内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内部、外部网络进行梳理,并利用鱼骨图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将影响因素导入AHP模型中,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影响因素进行排名,找出关键影响因素,为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的因素层中,群内企业因素和公共管理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外部因素和智力支持影响较小;方案层中,生态产业集群的环境维持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循环理念排在第二,政府主导调控和产业选择分列第三和第四。因此,在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系统思维为导向,着重做好群内企业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同时结合好资源输出效率和知识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徐升华吴丹
关键词: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生态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生态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是集群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生态产业集群运行的模式,提出依托型和平等型是生态产业集群企业运行的基本模式。再提出了生态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按知识转出企业、知识接受企业、生态产业集群转移情境三方面分析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生态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的一些管理建议与思考。
徐升华杨同华邹家成
关键词: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基于信息生态链的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系统动力学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更好地解决电子商务知识管理中的信息失衡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信息生态链的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的概念,以信息生态链为视角对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Vensim PLE软件环境上构建基于信息生态链的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的系统动力学量化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发现: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整体知识水平的变化曲线接近于指数曲线,得出信息生态链的结构、知识特性和信息文化的变化对知识管理水平的影响程度。
徐升华易艳邹家成
关键词:信息生态链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系统动力学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产业-经济-资源”系统模拟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徐升华吴丹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
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对32家上市公司的实证考察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DKSE估计模型,对我国32家生物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1年,我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改善带来的促进作用,但缺乏长久持续增长的动力;企业规模、专营化程度、研发投入强度、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对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
季凯文
关键词: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