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20305)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林廖丹姚曦姜丹汪嘉莉更多>>
相关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炎
  • 1篇原发性慢性肾...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肾炎
  • 1篇沙坦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肾炎
  • 1篇舒洛地特
  • 1篇旁分泌
  • 1篇缬沙坦治疗
  • 1篇系膜
  • 1篇系膜增生
  • 1篇系膜增生性
  • 1篇系膜增生性肾...
  • 1篇细胞修复
  • 1篇慢性病
  • 1篇慢性肾小球
  • 1篇慢性肾小球肾...
  • 1篇膜增生性
  • 1篇膜增生性肾炎

机构

  • 2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篇廖丹
  • 2篇张林
  • 1篇杜晓炯
  • 1篇代小雨
  • 1篇汪嘉莉
  • 1篇姜丹
  • 1篇姚曦

传媒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系膜增生性肾炎: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肾脏实质细胞分化,因而可能具有修复肾脏损伤的作用。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小鼠抗大鼠Thy1.1单克隆抗体制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造模后1周,治疗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2×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他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2周,检测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弥漫性增多伴基质增加,部分肾小球硬化,间质存在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肾小球增生和系膜增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也明显减轻;(3)模型组和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4)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系膜增生性肾炎损伤,其部分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过高表达有关。
廖丹张林代小雨汪嘉莉杜晓炯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系膜增生性肾炎旁分泌
口服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观察口服舒洛地特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7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经常规治疗后分成两组,Ⅰ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舒洛地特250LSU 2次/天口服+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Ⅱ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治疗4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结果 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SBP)、血肌酐(Cr)、尿素氮(U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采用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较单独使用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廖丹姚曦姜丹张林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慢性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