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SHDC12012103)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洪波刘建民黄清海杨志刚赵文元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动脉狭窄
  • 5篇血管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硬化性
  • 2篇硬化性狭窄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中动脉
  • 2篇缺血
  • 2篇粥样硬化性狭...
  • 2篇卒中
  • 2篇颅内动脉狭窄
  • 2篇脑血
  • 2篇基底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洪波
  • 7篇刘建民
  • 6篇黄清海
  • 5篇许奕
  • 5篇赵文元
  • 5篇杨志刚
  • 5篇张永巍
  • 3篇贾泽军
  • 2篇赵瑞
  • 2篇邓晓群
  • 2篇张磊
  • 1篇马小龙
  • 1篇叶汇
  • 1篇李子付
  • 1篇袁渊
  • 1篇田春鸥
  • 1篇袁林

传媒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平板CT脑血容量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为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再通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探讨平板CT(FDCT)脑血容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术前病人TICI分级均为0级。均采用机械血管再通技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即刻完成FDCT脑血容量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双侧半球脑血容量变化及手术对其影响。结果术后TICI分级2级4例,3级5例。术前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低于健侧(P<0.001),血管再通术后病侧脑血容量明显升高(P=0.002),术后双侧半球脑血容量无明显差异(P=0.376)。结论 FDCT脑血容量检测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显示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下降,且该方法可在导管室内完成,缩短检查时间,有助于为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张永巍洪波杨志刚刘建民叶汇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重建术脑血容量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可信度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 MRI)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信度。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66例经DSA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 M1段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进行HR MRI检查,测定MCA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umen area,LAnarrow)、血管面积(vessel area,VAnarrow)及参考血管LAreference及VAreference,分析MCA斑块分布部位(前壁、后壁、上壁、下壁);比较2位研究者的定量测量及定性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其中一位研究者首次及1个月后的再次分析结果;ICC法分析观察者自身差异及不同观察者间差异。结果 HR MRI测量VAnarrow、VAreference、LAreference具有非常好的组间(ICC 0.801、0.843、0.808)及组内一致性(ICC 0.811、0.916、0.958);LAnarrow测定结果的一致性一般(ICC 0.584、0.625),要差于其他3个指标。HR MRI判断有无斑块的一致性非常好(ICC 0.917、0.960);HR M RI判定MCA不同部位(上壁、下壁、前壁、后壁)斑块的组间(ICC 0.856、0.836、0.791、0.905)、组内(ICC 0.876、0.827、0.825、0.950)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HR MRI的MCA粥样硬化性狭窄定量、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但对血管最狭窄处的定量分析可信度仍有待提高。
贾泽军袁渊杨志刚赵瑞许奕黄清海赵文元马小龙邓晓群洪波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
远端滤网保护伞在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观察远端滤网保护伞在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术中应用远端滤网保护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纳入23例患者,末次事件至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0 d(范围为8-510 d).结果 23例中,22例成功应用保护伞,1例因颈内动脉迂曲不能到达远端,技术成功率为96%.18例术后血流达到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2 b-3级,其中13例(57%)达到完全再通(TICI 3级),再通成功率为78%.2例回收的保护伞中可观察到粥样斑块碎屑.9例(39%)术后磁共振弥散成像显示多发点状梗死灶,1例发生颅内出血(出院时无神经功能缺损).术后行头颅CT灌注成像的21例,均显示血流动力学较术前改善(P<0.01或P<0.05).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症状性卒中及死亡.影像学随访(19.7±9.3)个月,临床随访(21.0±8.4)个月,1例术后4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经过再次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无症状性卒中或死亡发生.结论 术中使用远端保护伞辅助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是安全可行的,但其疗效尚需要长期随访和进一步临床验证.
李子付洪波张永巍黄清海许奕赵文元刘建民
关键词:颈内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治疗
脑供血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初步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拟行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抑制情况,寻找术前最佳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以指导临床。方法据既往是否有单纯阿司匹林服用史及术前阿司匹林不同给药剂量,将我院93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无服药史低剂量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无服药史高剂量组(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有服药史低剂量组、有服药史高剂量组。TEG检测服药后1d和服药后3d花生四烯酸(AA)通路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通路血小板抑制率。结果不同时间点分析:既往无服药史低剂量组,服药后3d血小板抑制率[AA:(89.09±17.42)%,ADP:(57.02±23.97)%]高于服药后1d[AA:(82.24±22.25)%,ADP:(49.62±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无服药史高剂量组,服药后3d血小板抑制率[AA:(95.06±8.05)%,ADP:(47.76±24.95)%]高于服药后1d[AA:(88.88±14.66)%,ADP:(36.17±2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分析:相同服药时间下,无服药史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有服药史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AA通路抑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既往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的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抗血小板治疗3d比治疗1d可达到更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而低剂量与高剂量间血小板抑制效果相当。
袁林刘建民洪波黄清海张永巍许奕赵文元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血管成形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栓弹力图
关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一些问题被引量:2
2013年
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vertebrobasilar acute ischemic stroke,VBAIS)的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40%~86%,预后良好者仅占13%~21%。VBAIS在发病方式、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均与前循环缺血卒中有一定的差异。而后循环急性缺血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也存在其特殊性,是近年来被逐渐关注的一个问题。
洪波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椎-基底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狭窄形态、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①本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75.4(54.3~99.0)%下降至10.0(0~40.0)%。②所有患者获得[中位数(M),范围]30.5(2~72)个月的临床随访,其中19例获得平均9个月(0.5~47)个月的DSA造影随访,14例获得平均8(2~35)个月的CT血管造影或MR血管造影随访。3例(7.5%)患者于30 d内发生了卒中,其中1例为术后24 h内发生的非致残性小卒中,1例为24 h内的栓塞事件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为术后1周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2.5%)患者发生30 d后非致残性的小卒中。随访中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4/31),其中3例位于入颅段,1例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技术成功率高,治疗相对安全,中短期疗效较好。但支架置于入颅段椎动脉狭窄处,再狭窄率较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杨志刚田春鸥张磊张永巍贾泽军黄清海许奕赵文元刘建民洪波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症状性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3年1月,51例接受Gateway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37例、Enterprise支架8例、Solitaire支架5例、Neuroform支架1例)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技术成功率为100%。基底动脉病变部位的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术前的74(50~95)%下降至术后的26(0~48)%。4例(7.8%)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言语不清、一侧肢体肌力减退等缺血症状,MRI检查提示桥脑新发梗死,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引发的缺血事件。积极治疗后2例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2例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②51例患者中有49%的狭窄部位在基底动脉下段,33.3%在中段,17.6%在上段。基底动脉上段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缺血并发症率高于基底动脉中下段(22.2%比4.8%),但因例数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5,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安全可行,但穿支动脉缺血事件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以基底动脉上段最为多见。
张磊杨志刚张永巍洪波黄清海许奕赵文元刘建民
关键词:基底动脉狭窄并发症
基于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5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国人缺血性卒中主要原因,防治难点在于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3.0 T HR MRI具有在体、无创、无电离辐射等优势,能够从管壁结构及斑块特性的视角筛选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的卒中高危因素,观察疾病进程和临床疗效,具有潜在的预判介入手术获益人群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HR MRI在MCA狭窄患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学可行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学等3方面,缺乏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因素分析(尤其是术后再狭窄)相关实践,值得深入探讨。
贾泽军赵瑞杨志刚黄清海邓晓群洪波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斑块血管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