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1057)

作品数:59 被引量:101H指数:5
相关作者:尹成友夏新仁关闯覃开云王光明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电子电信
  • 8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6篇电磁
  • 10篇天线
  • 9篇等离子体
  • 8篇特性分析
  • 7篇电磁散射
  • 7篇散射
  • 7篇矩量
  • 7篇矩量法
  • 7篇格林函数
  • 7篇函数
  • 6篇电磁波
  • 5篇色散
  • 5篇滤波器
  • 4篇有限磁场
  • 4篇媒质
  • 4篇磁化等离子体
  • 3篇电磁特性
  • 3篇多层结构
  • 3篇隐身
  • 3篇时域有限

机构

  • 31篇解放军电子工...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空军工程大学
  • 5篇西安电子科技...
  • 5篇电子工程学院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杭州电子科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航空综合...

作者

  • 41篇尹成友
  • 25篇夏新仁
  • 8篇关闯
  • 5篇覃开云
  • 4篇王光明
  • 3篇熊俊卿
  • 3篇宋铮
  • 3篇焦永昌
  • 3篇胡梦中
  • 3篇黄冶
  • 3篇陈小舟
  • 3篇郭丽
  • 3篇王磊
  • 2篇梁玉
  • 2篇王蕊
  • 2篇廖飞龙
  • 2篇郭立新
  • 2篇张欢
  • 2篇魏光辉
  • 2篇王安琪

传媒

  • 29篇微波学报
  • 8篇上海航天
  • 5篇核聚变与等离...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无线电通信技...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微型电脑应用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现代雷达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军械工程学院...
  • 1篇探测与控制学...
  • 1篇雷达科学与技...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电子科学...
  • 1篇2015年第...
  • 1篇2016年全...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20篇2009
  • 10篇200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目标模拟精度过程中校准数据的自动获取被引量:1
2012年
幅度相误差会影响四元组射频目标模拟器中的最终目标模拟位置的精度。为了最大程度减小幅相误差,采用迭代方法进行校准。迭代校准方法需要各射频器件的实际S21的幅值和相位的实测数据,而高分辨率的数控衰减器和移相器所需测量数据巨大,传统手工测试效率低下且准确度难以保证。为解决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VEE的自动测试系统。
魏明陈宁付家骏卢秋沅
关键词:校准
有耗媒质中跨界面目标电磁散射的高效计算被引量:1
2010年
计算分层媒质中三维目标电磁散射的首要任务是求解格林函数.传统的离散复镜像法计算格林函数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该文将增强型离散复镜像法与二维离散复镜像法相结合,求解了有耗分层媒质中任意跨界面三维目标的空域格林函数,并且与直接数值积分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是一致的.该文方法与一维离散复镜像法相比,极大地提高了矩量法矩阵阻抗的填充效率,有效解决了有耗媒质情况下的空域格林函数计算问题,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李文尹成友马亮
关键词:电磁散射矩量法分层媒质格林函数
等离子体天线的原理及特性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等离子体柱天线的系统构成,分析了等离子体柱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讨论了表面波在等离子体柱天线中的传播特性、等离子体柱内的电子分布,以及天线的长度、噪声与辐射特性。分析表明:表面波能激发和维持等离子体柱,等离子体柱可构成等离子体天线,且具易隐身、可控性等优点。
夏新仁尹成友金贤龙王守杰
关键词:隐身噪声
基于RWG-MoM圆柱共形微带振子天线的全波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提出了一种分域求解法,解决了矩量法计算遇到的Sommerfield积分中Hankel函数奇异问题,实现了矩量法分析中全部阻抗矩阵元素的计算。采用三角面对基函数对圆柱分层介质上共形微带振子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验证了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研究了圆柱分层介质上z及φ方向共形微带振子天线的电磁特性,计算结果与对应平面情况进行了比较。
胡梦中尹成友熊俊卿宋铮张艳颖
关键词:矩量法空域格林函数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平衡点的三点快速优化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优化算法,使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达到平衡状态且拥有较低的回损值。算法使用商用软件分析出两个级联单元在3个邻近频率点的转移矩阵。利用Bloch方法计算出传输线的衰减系数和相移系数,据此提出一种适应度函数,并利用其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中采用自适应变异率和移民策略避免了早熟收敛与随机搜索问题;所分析的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减少了传输线单元,且无须大规模扫频,从而提高了优化速度。通过比较发现,该算法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和更好的优化效果。
陈小舟尹成友关闯
关键词:漏波天线超宽带滤波器
CRLH结构微带天线的小型化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运用分层媒质格林函数结合矩量法对复合左右手(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CRLH)结构微带天线进行了准确的数值计算,由于CRLH结构在匹配性能上的不足,该结构天线在S参数性能上很难达到要求。该文提出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对CRLH结构微带天线的虚地结构进行了编程优化,大大改善了CRLH结构微带天线的S参数,对优化获得的小型微带天线进行加工制作,测试结果较为理想,并得出:改变虚地的形状、大小不仅可以优化天线的S参数,而且可以改变天线的第一谐振频率。从而为实现CRLH结构微带天线的宽频化、多频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闯尹成友陈小舟宋超
关键词:复合左右手微带天线量子遗传算法小型化
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双通带可调谐滤波器设计被引量:6
2018年
从理论上分析了开路支节加载双频谐振器的谐振模式,通过在谐振器末端加载变容二极管的方式,设计了一款双通带独立可调谐滤波器。通过调节谐振器末端变容二极管电容值大小来改变通带的中心频率,通过调节支节末端的变容二极管来调节通带的带宽。该滤波器的两个通带之间相互独立,调谐其中一个通带对另一个通带几乎没有影响。通过引入源与负载的耦合,使得双通带两侧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提高了滤波器的选择性和带外抑制能力。最终设计出的滤波器第一通带的中心频率在1.08~1.19 GHz之间连续可调,绝对带宽在112~152 MHz之间连续可调;第二通带中心频率在2.07~2.22 GHz之间连续可调,其绝对带宽在132~189 MHz之间连续可调。在调谐过程中,通过调节中心开路支节末端变容二极管加载直流电压大小,实现调谐过程两通带带宽基本维持不变。
蔡伟伟梁飞吕文中王晓川晋征
关键词:可调谐滤波器变容二极管
任意角入射到非均匀等离子体的WKB法被引量:1
2009年
用WKB法研究了以任意角入射的电磁波在非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衰减特性,给出了电磁波在非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双程衰减公式。选用抛物线型等离子体密度分布进行计算,基于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概念分析了双程衰减与入射电磁波频率、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等离子体最大密度和电磁波入射角等的关系。对等离子体隐身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新仁尹成友金贤龙王守杰
关键词:非均匀等离子体隐身
有限磁场中等离子体通道天线的辐射特性分析
2009年
为了弥补现有高功率微波武器辐射天线的不足,提出了等离子体通道天线(PCA),研究了该天线的辐射特性。根据PCA的工作原理,将PCA等效为电子在横向旋转、轴向漂移的均匀冷磁化等离子体束,且认为该等离子体束的横截面为沿轴向不改变的圆形;推导出了一般性天线的辐射方向函数;结合麦克斯韦方程和本构关系,得出了PCA的色散方程,求出PCA的表面波波矢。重点讨论了PCA的辐射特性随等离子体密度、天线长度、半径及纵向速度的变化,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PCA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夏新仁尹成友金贤龙王守杰
关键词:有限磁场
超宽带延时幅相控制多功能芯片的设计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航空航天和卫星通信等设备的需求,介绍了一款超宽带延时幅相控制多功能芯片。该芯片集成了数字和微波电路,有T/R开关、5位数控延时器(10 ps步进TTD)、5位数控衰减器(1 d B步进ATT)、2个行波放大器、均衡器及数字电路。基于GaAs E/D PHEMT工艺研制出了芯片实物,芯片尺寸为4.5 mm×5.0 mm×0.07 mm。采用微波在片测试系统对该幅相控制多功能芯片进行了实际测试,在3~17 GHz频段内实现了10~310 ps延时范围,1~31 d B衰减范围。测试结果显示,发射/接收增益大于2 d B,发射1 d B压缩输出功率P1 d B_Tx大于12 d Bm,接收1 d B压缩输出功率P1 d B_Rx大于10 d Bm,全态输入输出驻波均小于1.7,+5 V下工作电流130 m A,-5 V下工作电流12 m A。衰减器全态RMS精度小于1.4 d B,全态附加调相小于±8°。延时器全态RMS精度小于3 ps,全态附加调幅小于±1d B。
陈月盈朱思成赵子润
关键词:超宽带多功能芯片数控衰减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