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1840)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0H指数:8
- 相关作者:景元书温新龙张娣李亚春李婷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太湖蓝藻水华形成的适宜气象指标被引量:7
- 2019年
- 根据2005—2017年卫星遥感反演的太湖蓝藻水华信息,利用区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各类气象因子对太湖蓝藻深水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日平均气温为0~35℃区间内会出现蓝藻聚集现象,其中最适宜气温区间为15.1~35℃,该区间内累计出现蓝藻水华的面积占比达90%、出现大面积蓝藻水华占比达93%;②在卫星观测到蓝藻前6h,平均风速为0.2~4.8m/s区间内能观测到蓝藻水华,其中最适宜的平均风速区间为0.5~3.4m/s,该区间内蓝藻水华累计出现次数占比达94.7%,大面积蓝藻水华主要出现在平均风速<2.0m/s的情况下,占比89%;③降水总体上呈负效应,但在观测到有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情况下,前24h有小雨(<10mm)的情形与总降水次数之比达88%,说明小雨的适度扰动有利于形成大面积蓝藻水华;④日照充足有利于蓝藻生长,但并非蓝藻水华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元回归综合气象指数模型,拟合结果较好,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
- 杭鑫罗晓春谢小萍李亚春
- 关键词:蓝藻水华卫星遥感太湖
- 结合卫星遥感技术的太湖蓝藻水华形成温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气温对太湖蓝藻的复苏生长和水华形成、大面积暴发及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太湖湖面及周边地区20032013年气象与卫星观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太湖蓝藻水华形成的温度范围宽泛,在蓝藻复苏后,在日平均气温0.35.0T区间都能观测到蓝藻水华现象,其中日平均气温15.1.35.0T区间为太湖蓝藻水华频发区间,累计频次和面积占比分别为85%和90%;大面积蓝藻水华集中暴发的气温区间为20.1.35.0T,累计频次和面积占比分别为72%和73%;蓝藻水华出现的概率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二次正相关关系,而平均面积则随气温在均值附近波动,日平均气温达33T后平均面积迅速减小.表明气温并非复苏后太湖蓝藻水华出现与否的主要限制因子,适度高温有利于蓝藻水华形成,但在日平均气温33T以上时蓝藻水华会受到抑制.在此基础上将蓝藻水华分成4个阶段:休眠期、复苏期、增长期和衰退期,确定了基于气温的阶段量化指标,对应起始和终止的界限温度分别为:(0T,5T)、(5T,15T)、(15T,30^)和(30^,0^),据此可以计算出每年蓝藻水华的各生育阶段对应的时间节点,为防控提供依据.
- 李亚春谢小萍朱小莉杭鑫李心怡景元书
- 关键词:蓝藻水华卫星遥感界限温度太湖
- 不同磷条件下高温胁迫对铜绿微囊藻增殖的影响及其恢复被引量:9
- 2015年
- 为研究磷浓度与高温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胞增殖及其恢复生长的影响,对低磷(0.05 mg/L)、中磷(0.50 mg/L)和高磷(5.00 mg/L)3种不同磷浓度下,35℃高温胁迫3、6和12 d后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以25℃为对照,测定了细胞密度、叶绿素a、胞内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低磷和中磷条件下,35℃高温未成为限制条件,反而促进细胞增殖。随磷浓度的增加,35℃高温的抑制作用增强,高磷条件下,温度成为限制因子,抑制藻的生长,第12天细胞密度仅为对照的85.51%。解除胁迫后,低、中磷条件下前期胁迫时间越长,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越高,高磷条件下的细胞密度发生低补偿,胁迫3、6和12 d组比对照降低了3.44%、2.85%和10.32%。高磷组的各指标数值较高,组间差距相对较小,磷营养充足有利于微囊藻的补偿生长。不同磷营养下微囊藻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补偿效应,可根据其自身变化为蓝藻生长的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 李婷景元书韩玮
- 关键词:磷高温胁迫铜绿微囊藻
- 气温对太湖蓝藻复苏和休眠进程的影响
- <正>1引言蓝藻是淡水湖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浮游植物种类,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和营养盐浓度下,就会暴发性地生长,形成蓝藻水华~[1]。蓝藻水华已经成为当前最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营养盐是水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太...
- 谢小萍李亚春杭鑫黄珊
- 关键词:气温积温休眠蓝藻
- 文献传递
-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的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被引量:8
- 2014年
- 环境一号卫星在大型水体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探求遥感影像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中的应用,基于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和同步实测叶绿素a浓度值,通过影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几何精校正等预处理获取水体反射率,分别将单波段和不同特征波段组合的反射率与实测叶绿素a值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选取R2>0.8的波段组合进行建模,通过对3种波段组合反演结果对比和精度验证,发现基于CCD数据第4波段与第3波段反射率比值的二次模型具有良好的反演效果,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小相对误差为0.76%,平均相对误差10.99%,均方根误差为0.007 6 mg/L,明显低于实测叶绿素a浓度的平均值;最后基于该模型实现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并对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 温新龙景元书李亚春顾春明张娣
- 关键词:太湖富营养化蓝藻水华叶绿素A环境一号卫星
- 基于通径分析法的太湖蓝藻水华定量气象评估模型被引量:7
- 2019年
- 利用2005-2017年太湖周边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和基于遥感解译的蓝藻水华信息,基于信息量权数法构建太湖蓝藻水华影响程度指数(简称为蓝藻指数),应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年平均气温(T_y)、1-3月平均气温(T_(1-3))、年降水量(R_y)、6-7月降水量(R_(6-7))和年高温日数(D_(Tmax)) 5个气象因子对蓝藻水华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太湖蓝藻水华气象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7年蓝藻指数值最大,为0.759,2017年其次,为0.709,2009年最小,仅为0.113,蓝藻指数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直接通径系数中Ty和T1-3为正值,其余为负值,表明T_y和T_(1-3)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发展具有正效应,而R_y、R_(6-7)和D_(Tmax)具有负效应,总通径系数绝对值排序为:T_y> T_(1-3)>R_y> R_(6-7)>D_(Tmax),由此可以反映各气象因子对蓝藻水华影响程度的权重.根据模型计算的综合气象指数与蓝藻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826,通过0.01显著性检验,根据百分位法将蓝藻指数和气象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分类总精度为84.6%,其中中度以上达90.9%,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综合气象因子与蓝藻水华发生发展程度的关系,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可用于太湖蓝藻水华定量气象评估.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环境因子、尤其是气象因子在蓝藻生长和水华形成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太湖蓝藻水华的监测、预测预警和精细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杭鑫李心怡谢小萍李亚春
- 关键词:蓝藻水华卫星遥感通径分析太湖
- 富营养化状态下太湖蓝藻水华气象条件影响的评估被引量:9
- 2019年
- 根据2005~2017年太湖流域气象观测数据与同步卫星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蓝藻水华在日平均气温为0~35℃的区间内都会出现,高发区间为15. 0~35℃,大面积蓝藻水华也多集中在20. 0~35℃区间内,33℃以上的高温会产生抑制作用。蓝藻水华在卫星过境前6 h平均风速为0. 5~3. 4 m/s区间内集中出现,占94. 7%,89%的大面积蓝藻水华出现在0~2. 0 m/s,风向主要影响蓝藻水华的移动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影响总体上呈负效应,但大面积蓝藻水华在前24小时有降水的情况下,其中小雨量级(<10 mm)的占比达88%;说明降水的适度扰动可能有利于大面积蓝藻水华形成;日照充足可能有利于蓝藻生长,但并非蓝藻水华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气象评估多元回归模型,实际值和模拟值拟合的相关系数达0. 83;通过了0. 001显著性检验,可用于蓝藻水华的定量气象评估,从而为政府防控蓝藻水华提供决策依据。
- 杭鑫徐敏谢小萍李亚春
- 关键词:蓝藻水华卫星遥感太湖
- 气象条件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影响分析
- 近几十年来蓝藻水华事件增多趋重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1,2]。蓝藻水华的形成除了其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外,气象条件、营养盐和其他环境因素也都起着关键作用,但任何一种单因子都难以驱动水华形成~[3-5]。当湖泊水质富营养...
- 杭鑫李亚春谢小萍
- 关键词:蓝藻水华卫星遥感
- 文献传递
- 结合卫星遥感技术的太湖蓝藻水华形成风场特征被引量:17
- 2016年
- 为进一步了解太湖蓝藻水华形成和分布与近地面风场的关系,利用太湖湖面及周边地区2003-2013年气象与卫星观测数据分析、并应用WRF3.5.1数值模型模拟,发现太湖蓝藻水华主要出现在卫星观测时刻前6h平均风速为0.5-3.4m/s的区间,占比达94.7%;蓝藻水华面积总体上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大范围蓝藻水华主要出现在前6h平均风速≤2m/s的情形下,占比达89%;风向则主要影响蓝藻水华在太湖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局地风场对于太湖蓝藻水华的形成、输移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 李亚春谢小萍杭鑫朱小莉黄珊景元书
- 关键词:蓝藻水华卫星遥感数值模拟
- 亚高温胁迫解除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恢复被引量:3
- 2014年
- 以25℃为对照,研究了在35℃亚高温条件下处理3、6和12 d后转入正常条件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恢复过程,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酶活性.结果表明:35℃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第12天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4.5%和22.3%,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未受到明显抑制,胁迫时间越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越高,丙二醛含量越高.胁迫解除后,藻的生长得以恢复,丙二醛含量与酶活性下降,35℃处理3、6和12 d分别出现低补偿、超补偿和等补偿生长,胁迫时间是影响补偿生长程度的重要因素.在恢复培养后期,处理组与对照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各生长参数趋于稳定.对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随胁迫时间、恢复时间的变化进行拟合发现,铜绿微囊藻的补偿效应与水华发生的过程存在相似性,这种生物内源特性为制定湖泊水华的预测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婷景元书韩玮张晓忆
- 关键词:亚高温铜绿微囊藻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