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3052)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浩高明杨九东张明礼刘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黄埭中学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滇池
  • 3篇土壤侵蚀
  • 2篇滇池流域
  • 2篇养分
  • 2篇土壤养分
  • 2篇污染
  • 2篇耕地
  • 2篇CS
  • 2篇沉积物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滇池沉积物
  • 1篇滇池污染
  • 1篇冬季气候
  • 1篇断裂带
  • 1篇多期活动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塌陷

机构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黄埭中...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杨浩
  • 6篇高明
  • 3篇张明礼
  • 3篇杨九东
  • 2篇徐从安
  • 2篇汤正全
  • 2篇刘磊
  • 1篇陈云增
  • 1篇黄春霞
  • 1篇陈国兴
  • 1篇张振克
  • 1篇梁金城
  • 1篇秦明周
  • 1篇金峰
  • 1篇钱娟
  • 1篇隋志龙
  • 1篇唐敏
  • 1篇李偏
  • 1篇杨德勇
  • 1篇刘晓海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土壤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大南沟流域非耕地中土壤养分变化
2007年
选取黄土高原区大南沟流域非耕地中灌木林地、摞荒地、荒草地、林地土壤养分数据,利用常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水土流失造成摞荒地中土壤养分最低,需要把摞荒地改为灌木林地或林地;(2)磷含量从生长季开始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3)改变非耕地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占黄土高原一半以上的非耕地区是环境脆弱区之一,非耕地区土壤养分变化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汤正全吴薇琦高明
关键词:非耕地土壤养分黄土高原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被引量:19
2008年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地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云贵高原在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云南省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分异规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下的土壤平均侵蚀速率是耕地>非耕地。研究表明,整个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 280 t km-2a-1,属于轻度侵蚀,地貌部位、坡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张明礼杨浩高明杨九东刘晓海
关键词:土壤侵蚀滇池流域
江苏省句容地区^(137)Cs背景值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土壤侵蚀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主要环境问题之一,137Cs示踪作为一种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比较成熟的方法,其背景值的确定是前提。本研究通过两个疑似背景值点样品的采集,探讨了耕地土壤剖面137Cs活度的分布特征、增加样品的采集数量,并且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进行对比,确定江苏省句容地区137Cs的背景值为1820.36Bq/m2。此活度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的背景值接近,可以用该背景值进行土壤侵蚀速率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徐从安杨浩刘晓海杨九东张明礼
关键词:剖面分布
7^Be在示踪土壤侵蚀和沉积物中的研究探讨
2006年
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为测量土壤侵蚀和沉积速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这两种核素只能提供中长期(45年和100年)的土壤再分配的速率,因此有必要研究示踪个别事件或短周期的土壤再分配的速率作为示踪中长期土壤再分配速率的有益补充,7Be(半衰期53.3 d)作为自然放射性核素,能够满足示踪个别事件或短周期的土壤再分配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土壤再分配过程一般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引起的,需要评价他们各自对土壤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程度,用于评价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用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讨论了7Be产生规律以及沉降特点,阐述了7Be在土壤再分配过程中的示踪原理,并对现有土壤侵蚀定量估算模型进行阐述并改进了模型,提出了今后应用7Be技术的研究方向。
高明杨浩刘磊唐敏
吸附剂吸附^(241)Am影响因子的探讨
2009年
介绍了241Am在土壤中随水迁移的状况,并讨论了常用吸附剂吸附241Am的影响因子,以及吸附剂对241Am吸附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大规模处理241Am的建议。
徐从安李偏杨浩张明礼
关键词:吸附剂
滇池沉积物金属污染及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8
2008年
对滇池126个采样点沉积物0-5cm、5-10cm和10-20cm中Cu、Zn、Pb、Cr、Cd、Hg和As等7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用基于多方的基准中阈值效应含量TEC和可能效应含量PEC划分出5个沉积物环境质量等级,并借助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整体上为Ⅲ类,存在中度的金属污染.其中0-5cm和5-10cm为Ⅲ类沉积物,10-20cm为Ⅱ类沉积物.沉积物环境质量下层优于上层,表明滇池沉积物金属污染仍存在不断加剧的趋势.
陈云增杨浩张振克秦明周金峰
关键词:灰色聚类分析沉积物滇池
1960-1990年间云南省冬季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云南省4个研究区迪庆、丽江、昆明和西双版纳1960-1990年的冬季平均气温及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31 a来云南的气候变化以及月气温、降水等年内分布,得出的结论是:1960-1990年间云南典型地区的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增温速度由北到南分别为每10 a增温0.475℃,0.422 6℃,0.254 6℃和0.348 8℃,而冬季平均最低地面温度增温速度为每10 a增温0.871 3℃,0.450 6℃,0.446 6℃和-0.418 3℃,气温的增温速度超过了全球气温增速,气候变暖将对这一气候敏感区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
杨德勇吴薇琦汤正全高明
关键词:气候变化
恭城-栗木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作为广西24条深大断裂之一,恭城-栗木断裂带的现有研究状况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以断层岩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变形结构、变形环境与古应力场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地震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成生之间的联系。研究认为:⑴断裂带属脆性-脆韧性变形域,具有多期次的活动历史,新近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有自东西方向向西北方向逆时针旋转的作用轨迹;⑵断裂带的变形结构及活动特征与区域地震的发震及其迁移规律相协调。遵循区域地震发震的折返规律,该断裂可能再次活动并成为控震断裂;⑶断裂带对沿线岩溶作用过程和岩溶塌陷的发育具有时空控制作用,其伴生的岩溶塌陷不仅具有高发概率和高危害性,而且具有可循的规律性。
隋志龙黄春霞陈国兴梁金城
关键词:断裂带地震岩溶塌陷
应用^(137)Cs技术研究江西余江县小流域不同耕地上的土壤侵蚀被引量:7
2007年
选取江西余江县小流域的旱耕地与水稻田作为研究区,利用137Cs技术示踪红壤耕地的土壤侵蚀。由于耕作措施的混合作用,137Cs均匀分布在耕层深度内,且绝大部分含量集中在旱耕地和水田表层的18和27cm以内;采用了杨浩的土壤侵蚀模型得到了50a以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速率。结果表明,非耕地土壤侵出速率为2953t·km-2·a-1>旱耕地960t·km-2·a-1>水稻田840t·km-2·a-1;水田比旱耕地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微地貌是影响研究区内部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利用周维芝模型和杨浩模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都能反映土壤侵蚀的强度和空间分布。137Cs技术不仅用来示踪不同土地类型上50a来的土壤侵蚀速率和空间分布,而且为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一种很好的方法。
高明刘磊杨九东钱娟杨浩
关键词:耕地土壤侵蚀
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在滇池流域斗南村选取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的25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氮、磷和有机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和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差别:蔬菜花卉地上的含量都是最高的;其次是抛荒的蔬菜花卉地;作为粮食作物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小麦地和林地,因为其经济价值较低,投入较少,养分的含量是最低的;流入滇池的旁沟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综上所述,确定距离滇池最近的蔬菜花卉地和抛荒地是滇池的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从而为滇池污染的治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高明杨浩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养分滇池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