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30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3054)

作品数:13 被引量:239H指数:9
相关作者:吴钢魏晶姜萍王宏昌付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能值
  • 3篇农业
  • 3篇干旱
  • 3篇半干旱
  • 2篇地表径流
  • 2篇沙棘
  • 2篇沙棘林
  • 2篇生态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能值分析
  • 2篇区域农业
  • 2篇人工林
  • 2篇辽西半干旱区
  • 2篇流域
  • 2篇径流
  • 2篇旱区
  • 2篇干旱区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作者

  • 13篇吴钢
  • 8篇魏晶
  • 6篇姜萍
  • 5篇王宏昌
  • 4篇付海威
  • 4篇付晓
  • 4篇王涌翔
  • 3篇于德永
  • 2篇蔡井伟
  • 2篇刘阳
  • 1篇罗跃初
  • 1篇修瑞雪
  • 1篇曾晓安
  • 1篇邓红兵
  • 1篇关文彬
  • 1篇张楠楠
  • 1篇尚文艳
  • 1篇郭芳
  • 1篇孙建国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Journa...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应用...

年份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被引量:54
2005年
应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代表的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及产出结构,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朝阳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由此产生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流失以及产出能值的损失;对可更新有机能的不充分利用也是造成当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付晓吴钢尚文艳刘阳王宏昌付海威
关键词:能值分析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辽西大凌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34
2006年
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尤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通过专家评议,从生态系统的状态-压力-效应3个方面选取28项指标,对辽西大凌河流域不同时期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7年(7、48)与2002年(7、51)大凌河流域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但2002年面临的生态压力比1987年增加了32、5%.1987~2002年大凌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没有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朝阳市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小流域治理.大凌河流域2002年生态状态和生态效应分别是1987年1.29和1.42倍.
王宏昌魏晶姜萍吴钢
关键词:流域生态安全
辽西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被引量:17
2007年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棘混交林6—9月的月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山(对照)的10.1%、6.5%、2.3%、8.6%和5.3%,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荒山的2.65%、0.96%、0.15%、2.32%和0.69%.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小,水土保持功能最佳.
姜萍郭芳罗跃初魏晶孙晓伟吴钢
关键词:辽西半干旱区人工林水土保持地表径流土壤侵蚀
绿色GDP核算指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07年
绿色GDP指标的测算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绿化是当今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绿色GDP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回顾了其提出的背景和理论基础,概述了绿色GDP的表现形式和几种广泛应用的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在国家和城市尺度的应用实践,探讨了绿色GDP与其它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就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绿色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完善。
修瑞雪吴钢曾晓安孙建国于德永
关键词:绿色GDP真实储蓄
辽西低山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和沙棘林的水文生态效应被引量:19
2006年
利用设置在不同地类内的径流小区,对辽西大凌河流域的沟壑丘陵区进行定位观察,探讨辽西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沙棘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2002年6月~2004年6月平均降水量为238.9mm时,油松和沙棘平均林冠截留量分别为55.5mm和76.05mm,其截留率分别为23.08%和32.28%,即约有1/4~1/3降水被林冠截留.油松林中凋落物平均截留率为14.17%,沙棘林为20.8%.油松林和沙棘林年均径流深分别为2.516mm和0.893mm;侵蚀量为15.57t km^-2和0.76t km^-2;林地内径流深和侵蚀量约为荒地(对照)的1/20和1/50.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除土壤容重之外,0~20cm土层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都高于2~40cm土层;油松林和沙棘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荒地;pH、全磷和速效磷在地类和不同土层深度中没有显著差异.沙棘林和油松林的非毛管持水量分别是荒地的275.9%和182.1%.
魏晶吴钢
关键词:低山丘陵人工油松林沙棘林水文生态效应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值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运用能值分析法,研究了辽宁省朝阳与抚顺2个农业经济系统在25年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产品生产、环境压力以及可持续性的变迁。结果表明:2个农业系统的生产过程对购入资源的依赖性都呈增强的态势,由于较多依赖于购入的不可更新资源,生产过程对当地环境产生较大压力;25年中,系统的生态可持续性急剧下降。在这一过程中,朝阳农业系统表现出可持续性的更快下降,能值可持续指数从1.25下降到0.11;同样的工业化过程给朝阳较脆弱的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投入更多不可更新资源相比,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应该是减少本地不可更新资源流失的更优策略。
吴钢王涌翔付晓孙晓伟刘建民于德永
关键词:能值分析农业经济系统环境压力可持续性
辽西5种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从森林生态系统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输出3个层次对辽西半干旱地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松×沙混交林、沙棘纯林、杨树纯林、杨×沙混交林在2002年雨季的月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地的10.1%、6.5%、2.3%、8.6%、5.3%。在各人工林类型中,以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为最少,依次为沙棘林<杨×沙混交林<松×沙混交林<杨树林<油松林。在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最好,其次是混交林,最后是杨树和油松纯林。今后的植树造林工程一定要多栽植各种混交林,尽量少营造油松和杨树等纯林。
李云岚李春华魏晶王宏昌吴钢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人工林沙棘林混交林地表径流土壤侵蚀
相图法在区域农业经济系统能值研究中的运用被引量:15
2008年
能值分析方法将不同的资源类型以统一的太阳能值来衡量,考虑了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贡献力的差异,是研究和分析复杂能量系统资源代谢过程,评价过程的环境压力和发展可持续性的有效方法。运用能值方法对比分析了我国辽宁省两个经济与环境基础不同的农业生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结构的变化,以及变化对当地环境和系统发展的影响,并运用相图分析方法更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系统的发展进程,现状和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同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脆弱的系统来说,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对系统可持续性的削弱程度更大。能值的相图分析法为能值方法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
蔡井伟付晓孙晓伟刘建民吴钢
关键词:能值环境经济系统区域农业
基于3S技术的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被引量:4
2006年
为提高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抽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RS、GPS与GIS技术,构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利用了RS技术信息丰富、宏观性强等特性,还充分发挥了GIS具有的强大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决策过程,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数据信息基础和更新方法基础,实现全流域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及动态更新、动态管理和动态监督,从而使辽西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李春华张楠楠李云岚丁福俊关文彬邓红兵吴钢
关键词:水土保持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vegetation biomass and nutrients bio-cycle in alpine tundra ecosystem on Changbai Mountains,Northeast China被引量:5
2007年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iomass and elev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 and storks of nutrients among five vegetation types (Felsenmeer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FA, Lithic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LA, Typical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TA, Meadow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MA, and Swamp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SA) on alpine tundra of Changbai Mountains, Jilin Province, China in growing seasons of 2003, 2004 and 2005. The biomass of 43 mono-species and soil nutrients in alpine tundra ecosystem were also investigated. Dominant species from Ericaceae (such as 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and Vaccinium jliginosum var. alpinum) were taken to analyze organ biomass distribut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and elevation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iomass-237.3 in(Elevation) +494.36; R^2=0.8092;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phosphorus and sulphur concentrations of roots, stems and leaves among the five vegetation typ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cks of roots, stems and leaves and in sulphur stock of stems and leaves among TA, MA, and SA vegetation types (p〈0.05). The nutrient stock of five vegetations was averagely 72.46 kg.hm^-2, of which N, P, S were 48.55, 10.33 and 13.61 kg·hm^-2, respectively. Soil N and S concentrations in meadow alpine tundra soil 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four soil types (Cold desert alpine tundra soil, Lithic alpine tundra soil, Peat alpine tundra soil, and Gray alpine tundra soil).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 in SA type was higher (p〈0.05) than in other types. Soil nutrient stock (0-20cm) was averagely 39.59 t.hm^-2, of which N, P, S were 23.74, 5.86, 9.99 t·hm^-2, respectively.
魏晶姜萍于德永吴钢付海威
关键词:STOCK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