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70)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邹尧杨文钰陈玉梅郭晔竺晓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贫血
  • 8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再生障碍性贫...
  • 4篇障碍性贫血
  • 4篇儿童
  • 3篇突变
  • 3篇重型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淋巴
  • 3篇患儿
  • 3篇范可尼贫血
  • 2篇血细胞
  • 2篇预后
  • 2篇突变分析
  • 2篇重型再生障碍...
  • 2篇重型再生障碍...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陈晓娟
  • 5篇竺晓凡
  • 5篇郭晔
  • 5篇陈玉梅
  • 5篇杨文钰
  • 5篇邹尧
  • 4篇刘天峰
  • 4篇王书春
  • 3篇张家源
  • 3篇阮敏
  • 3篇刘晓明
  • 3篇张丽
  • 2篇任媛媛
  • 2篇安文彬
  • 2篇常丽贤
  • 2篇戚本泉
  • 2篇万扬
  • 2篇孙聪聪
  • 2篇刘超
  • 1篇张然然

传媒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Blood ...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在儿童BCR/ABL阴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BCR/ABL阴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情况,并分析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与该部分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180例初诊BCR/ABL阴性B-ALL患儿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情况。根据有无IKZF1基因缺失将其分成两组:IKZF1缺失组和IKZF1正常组。回顾性分析IKZF1拷贝数缺失与BCR/ABL阴性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180例患儿中共有27例(15.0%)患儿发生了IKZF1缺失,其中IKZF1基因8个外显子全部缺失者4例,单纯1号外显子缺失者17例,4~7号外显子缺失者3例,2~7号外显子缺失者3例。IKZF1缺失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水平及流式MRD-高危组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IKZF1正常组;IKZF1缺失组患儿多发生在无特殊融合基因异常的BCR/ABL阴性患儿,且IKZF1基因缺失患儿易伴随出现11、8、5、7、21号等染色体的异常。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IKZF1缺失组无病生存率(DFS)明显低于IKZF1正常组(0.740±0.096 vs 0.905±0.034,P=0.002)。Cox法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年龄、性别、初始WBC、初诊时脑脊液状态、泼尼松松试验反应情况、染色体核型后,IKZF1缺失仍不利于患儿的DFS(P〈0.05)。结论部分BCR/ABL阴性B-ALL患儿存在IKZF1缺失,IKZF1缺失为BCR/ABL阴性B-ALL患儿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邹尧刘晓明张丽陈玉梅郭晔陈晓娟杨文钰王书春阮敏刘天峰张家源刘芳戚本泉竺晓凡
关键词:儿童
伴染色体异常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临床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分析符合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临床特征,并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例2001至2014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的符合NSAA临床特征且具有可分析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治疗反应等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304例符合NSAA临床特征患儿中有28例伴染色体核型异常,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7例(25.0%),7号染色体异常5例(17.9%),其他染色体异常16例(57.1%).伴有和不伴有染色体异常患儿在治疗反应率[40.9%(9/22)比58.6%(119/203),x2=2.539,P=0.111]、脱离血制品输注率[54.5% (6/11)比65.0%(39/60),x2=6.455,P=0.086]、5年无进展生存率(49.2%比70.8%,x2=0.849,P=0.357)及5年累积生存率(79.1%比92.8%,x2=0.330,P=0.5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与不伴有染色体异常的患儿疾病进展率[41.7% (10/24)比22.3% (48/215),x2=4.394,P=0.04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率[20.8%(5/24)比0.9%(2/215),x2=30.082,P=0.000]、5年累积AML或MDS发生率(33.4%比0.8%,x2=17.798,P=0.00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符合NSAA临床特征患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9.2%,伴染色体异常的患儿与不伴染色体异常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相似,但伴有染色体异常的患儿较不伴染色体异常患儿预后差,更容易进展为MDS或AML.
朱帅安文彬万扬任媛媛张然然章婧嫽刘超孙聪聪常丽贤陈晓娟杨文钰郭晔陈玉梅邹尧竺晓凡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预后
早期B细胞因子1基因异常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早期B细胞因子1(EBF1)基因异常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EBF1基因异常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初诊的B-ALL195例患儿EBF1基因异常情况。根据有无EBF1基因缺失将所有B-ALL患儿分为EBF1缺失组和非EBF1缺失组。结果 195例中15例(7.7%)发生EBF1缺失。两组初诊各项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EBF1缺失组无病生存率(DF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明显低于非EBF1缺失组[(59.5±14.8)%vs.(85.5±3.2)%;(55.6±14.3)%vs.(84.2±2.9)%;P均<0.05]。但两组总生存率(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7±8.8)%vs.(91.9±2.1)%,P>0.05]。Cox法分析显示在排除多项影响因素后,EBF1缺失仍为影响患儿DFS及EFS的不利因素(P<0.05)。结论部分B-ALL患儿初诊时伴EBF1基因缺失,EBF1缺失为B-ALL患儿DFS及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晓明张丽邹尧陈玉梅阮敏郭晔陈晓娟杨文钰王书春刘天峰张家源刘芳戚本泉竺晓凡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预后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联合不同方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评价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免疫抑制治疗(IST)不同时期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05例SAA患儿资料.将105例患儿按G-CSF的使用时期分为4组:A组(27例):全程未使用G-CSF;B组(24例):IST治疗前即开始应用G-CSF;C组(24例):IST治疗同时应用G-CSF;D组(30例):IST治疗结束后开始使用G-CSF.观察IST治疗的总体疗效.比较4组患儿开始治疗后4、6、12和24个月的治疗反应率、复发率、死亡率、生存期、IST前感染的持续时间、IST后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相关死亡率、克隆性演变发生率、生存率以及影响患儿长期生存的可能因素.结果 ①105例SAA患儿IST治疗后4、6、12和24个月的总体治疗反应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0.5%(7.6%+42.9%);60.0%(21.9%+38.1%);67.6%(38.1%+29.5%);69.5%(40.0%+29.5%),2年总体生存率为90.5%,随访39 (28~169)个月,总体生存率为87.6%.②4组患儿IST后4、6、12、24个月的治疗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4组患儿IST后4、6、12、24个月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105例患儿中共有4例在治疗后的6~ 24个月内复发,均在G-CSF使用组.⑤G-CSF的早期应用不能减少IST前感染的持续时间,对降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感染的发生及相关死亡也无明显作用(P均>0.05).⑥随访39(28 ~169)个月,105例患儿中共有2例发生了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均为G-CSF使用组患儿.⑦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4组患儿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⑧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同样显示:G-CSF的应用情况对患儿的长期生存无明显影响(P =0.277),而患儿确诊时的年龄
刘晓明邹尧王书春张丽杨文钰张家源刘芳刘天峰陈晓娟阮敏周剑峰蔡小矜戚本泉常丽贤安文彬郭晔陈玉梅竺晓凡
关键词:免疫抑制法儿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在范可尼贫血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丝裂霉素C试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彗星试验)试验在范可尼贫血(FA)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丝裂霉素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就诊的248例血细胞减少患儿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丝裂霉素c及SCGE试验。分别分析两种试验的检测结果,并将两种试验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SCGE试验各个指标的受试者T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寻找最适合的SCGE参数。结果(1)248例患儿男122例,女126例,男女比例0.97:1。中位年龄5岁(0.2—15岁)。17例诊断为FA,231例为非FA。(2)在丝裂霉素C为80ng/ml浓度下染色体畸变数目FA组为[(32.2±4.8)%],高于非FA组[(19.9±3.0)%]和正常对照组[(21.6±4.8)%],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678,P〈0.01)。(3)SCGE试验结果中,将17例FA患儿与231例非FA患儿各参数比较,两组患儿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4)将单细胞凝胶电泳各分析参数与丝裂霉素C的不同浓度下染色体畸变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SCGE各参数指标与丝裂霉素c浓度80ng/ml的染色体畸变数均相关(P=0.000),其中,最为显著相关的参数是彗星细胞率(r=0.848,P=0.000)。(5)SCGE试验指标的ROC曲线结果表明:彗星细胞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99。结论SCGE试验可以作为FA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SCGE的试验结果与丝裂霉素C的80ng/ml的染色体畸变数显著相关,FA患儿与非FA患儿的SCGE的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彗星细胞率可作为重要分析参数。
张丽刘强邹尧刘晓明张家源王书春陈晓娟郭晔杨文钰阮敏刘天峰刘芳蔡晓矜陈玉梅竺晓凡
关键词:贫血范可尼贫血全血细胞减少
范可尼贫血肿瘤相关通路的基因集富集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范可尼贫血(FA)患者高肿瘤易感性的潜在机制与原因。方法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setenrichmentanalysis,GSEA)对NCBIGEO数据库中21例FA患者和11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在肿瘤相关通路及肿瘤相关基因集中的富集特征与核心富集基因。然后利用对基因本体学(Geneontology)生物过程和结构基因组相关基因集的富集分析,进一步阐释了该病高肿瘤易感性的潜在原因。结果FA患者在抗Bcl-2抑制剂相关基因集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信号通路介导的肿瘤基因集中有显著富集特征。其中核心富集基因D4S234E、SST、FGF、IGF、FGFR和IGFBP等的高表达与促进肿瘤形成及耐药相关。在生物学过程上,FA患者细胞外分子的生物合成和结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在结构基因组相关分析中发现,包含上述IGF2在内的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具有模体RRCAGGTGNCV及CCT-NTMAGA的基因集具有富集特征,其中前者与肿瘤发生的关键转录因子TCF3匹配。结论FA患者的高肿瘤易感性与其体内在关键转录因子介导下的肿瘤相关细胞因子、激素等内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周全全王晓娟竺晓凡袁卫平程涛
关键词:范可尼贫血肿瘤易感性基因表达谱
Ⅲ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易感基因UNC13D参与同源重组修复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从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角度探讨UNC13D(秀丽新小杆线虫)基因参与Ⅲ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type 3,FHL3)的发病机制。利用DNA同源重组修复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UNC13D基因下调后DR-U2OS细胞同源重组修复率的变化情况,并研究此基因的相关功能。结果表明:下调DR-U2OS细胞的UNC13D基因表达后,同源重组修复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UNC13D编码蛋白Munc13-4不仅参与到细胞毒颗粒的胞吐过程中,而且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也起作用。结论:UNC13D基因突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毒颗粒的胞吐和降低DNA双链断裂后的同源重组修复率参与FHL3发病过程,这一研究结果为揭示FHL3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常丽贤曾慧敏周全全高敏魏蔚周剑峰安文彬袁卫平竺晓凡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
21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患者的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4月期间诊治的21例DBA患者进行9个与本病相关的核糖体蛋白基因(RPS19、RPS24、RPS17、RPL5、RPL11、RPS7、RPL35a、RPS10和RPS26)检测。结果表明,在21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了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8.1%,其中RPS19基因突变3例,RPS24、RPS7、RPL5、RPL11、RPL35a突变各1例。在本组患者中未检测到RPS17、RPS10和RPS26基因突变。RPL11及RPL5突变患者分别伴有六指畸形、足趾畸形,1例RPS19突变患者伴有尿道下裂。结论:本研究中DBA患者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部分RPS19突变患者可发生尿道下裂,RPL11及RPL5突变与指趾畸形相关。
陈玉梅阮敏邹尧郭晔王书春陈晓娟张丽刘天峰竺晓凡
关键词: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核糖体蛋白基因基因突变
先天性角化不良患儿基因分析及端粒长度测定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2例先天性角化不良(DC)患儿进行基因分析和端粒长度测定。方法:2例患儿表现为皮肤黏膜异常三联征(指/趾甲角化不良、口腔黏膜白斑、皮肤网状色素沉着)和骨髓衰竭,提取他们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DC的6个热点基因,包括DKC1、TERT、TERC、TINF2、NOP10、NHP2,进行DNA测序和基因分析,并应用流式-原位杂交(Flow-FISH)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对端粒长度。结果:1例患儿测序发现为TINF2基因中第6号外显子的c.811C>T(Q271X)突变,另1例患儿测序发现为TINF2基因中第6号外显子c.848C>A(P283H)突变,患者相对端粒长度显著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结论:低龄患儿出现典型皮肤黏膜改变、骨髓衰竭时,应考虑到DC可能。基因检测及端粒长度测定可避免误诊、漏诊及明确诊断。其中1例患儿TINF2基因中第6号外显子c.811C>T(Q271X)突变,另外1例患儿TINF2基因中第6号外显子c.848C>A(P283H)突变,此发现均为国内首次报道。
张家源安文彬张丽常丽贤戚本泉刘天峰刘芳杨文钰郭晔竺晓凡
关键词:先天性角化不良DNA突变分析
An investigation of long-term outcome of rabbit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e therapy for pediatric severe aplastic anemia
2023年
Children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face heterogeneous prognoses after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There are few models that can predict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IST for these patients.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more effective prediction model for SAA prognosis based on clinic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from 203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SAA.In the early stage,a novel model for long-term outcomes of SAA patients with IST was developed using machine-learning techniques.Among the indicators related to long-term efficacy,white blood cell count,lymphocyte count,absolute reticulocyte count,lymphocyte ratio in bone-marrow smears,C-reactive protein,and the level of IL-6,IL-8 and vitamin B12 in the early stage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long-term efficacy(P<.05).Taken together,we analyzed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rabbit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e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SAA through machine-learning techniques,which may shorten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f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reduce treatment costs and time.
Lixian ChangMingchen YanJingliao ZhangBinghang LiuLi ZhangYe GuoJing SunYang WanMeihui YiYang LanYuli CaiYuanyuan RenHaihui ZhengAoli ZhangZhenyu LiJian WangYingrui LiXiaofan Zhu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