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1KJB170006)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彭丽霞郭志荣陈海山孙照渤周放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夏季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2篇冬春
  • 2篇雪深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环流
  • 2篇积雪
  • 2篇积雪深度
  • 2篇降水
  • 2篇海温
  • 1篇地区降水
  • 1篇雨日
  • 1篇日数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热带
  • 1篇中学生
  • 1篇夏季降水

机构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5篇彭丽霞
  • 3篇陈海山
  • 3篇郭志荣
  • 2篇董丽娜
  • 2篇周放
  • 2篇孙照渤
  • 2篇江燕如
  • 1篇倪东鸿
  • 1篇朱伟军
  • 1篇李忠贤
  • 1篇施健
  • 1篇许小峰
  • 1篇许蓓
  • 1篇王丽娟
  • 1篇陈旭红
  • 1篇李慧敏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冬春雪深年代际变化与南亚高压可能联系
S3利用1978年—2006年SSMR和SSM/I卫星遥感雪深反演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值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雪深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在此基础...
周利敏陈海山彭丽霞许蓓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深度
文献传递
“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中学生预报思路建立的思考与建议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天气预报综合实习"课程中学生预报思路不清的现象,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期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建立制作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
郭志荣江燕如陈旭红王丽娟
南亚高压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1948—2012年NCEE/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CAM3.0大气环流模式,探讨了南亚高压(SAH)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的关系。(1)SAH呈显著年代际变化,以1970年代末期为界,之前强度偏弱;之后强度增强、面积扩大、东西扩展,冬季西侧扩展程度大于东侧,夏季则相反。(2)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1970年代末期以后,热带、副热带辐散风分量表现为显著的两个上升区和三个下沉区。两个上升区一个位于东太平洋,另一个随季节变化位置有所改变,冬季位于印度洋,夏季位于南海-西太平洋海域;三个主要下沉区分别位于非洲中北部、亚洲东部和中太平洋地区。(3)与SAH强度年代际变化相对应,夏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冬季低层涡旋风分量在印度洋表现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在赤道中太平洋则呈现异常反气旋性环流。(4)数值试验表明:SAH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密切,冬季印度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夏季则是南海-西太平洋海温起作用较大,另外东太平洋海温也起了一定作用。
彭丽霞朱伟军李忠贤倪东鸿陈海山潘林林
关键词:年代际辐散风海温
1961-2010年江苏省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异常时环流场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1961—2010年江苏省41个台站气温资料,500 hPa高度场和海温场等资料对江苏省夏季气温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同期及前期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夏季气温变化幅度南北差异较大,南强北弱。(2)夏季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总是小于其他3个季节。(3)各区夏季异常低温日数在1970s以前呈现增多趋势,1970s以后呈现减少趋势;而异常高温日数在1970s以前呈现减少趋势,1970s以后呈现增多趋势。(4)冷夏年500 hPa高度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弱,位置偏东,而东亚大槽较深,位置偏西,环流经向性较大;暖夏年反之。(5)冷夏及冷夏前期,海温场分布具有La Nina事件特征,而在暖夏及暖夏前期,海温场分布具有El Nino事件特征。
周放孙照渤
关键词:夏季气温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东部387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暴雨日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近50年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经历了3次年代际变化,先后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以及21世纪初。(2)根据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主模态的空间分布型,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主要分为6种类型:渤海型、北方型、淮河型、长江型、南方型、南方和北方两支型。该分型对实际暴雨日数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3)分析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不同分布型的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日数的分布类型与东亚夏季风密切相关,渤海型和北方型分布对应季风位置偏北,淮河型和长江型分布对应季风位置偏南,南方型分布时季风位置更加偏南,当暴雨日数呈现南方和北方两支型分布时,季风较强,影响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4)分析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不同分布型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影响中国东部夏季不同暴雨日数分布型的水汽输送与西太平洋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密切相关,形成暴雨的水汽更多来自于西太平洋。(5)分析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不同分布型的海温场特征,结果表明,渤海型和北方型暴雨日数多发生在拉尼娜发展或者维持时期;淮河型和长江型暴雨日数多发生在厄尔尼诺维持或者衰减时期;南方型暴雨日数多发生在厄尔尼诺发展时期;而当暴雨日数呈现出南方和北方两支型时,整个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大部分地区均呈现出偏冷的状态,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周放孙照渤许小峰施健
关键词:暴雨日数海温
青藏高原冬春雪深年代际变化与南亚高压可能联系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1978-2006年SSMR和SSM/I卫星遥感雪深反演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值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深度(下称雪深)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深的年代际变化与夏季南亚高压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深EOF分析第一模态呈现出全区冬春一致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1987(1988)年之前青藏高原冬(春)季大部分地区少雪,1987(1988)年之后则多雪。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深EOF分析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强度指数相关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原冬、春季积雪少(多)主要增强(减弱)了夏季高原南部对大气的加热作用,从而引起高原上空对流层的上升运动明显加强(减弱),有(不)利于热量向高空输送,致使高原对上空对流层加热作用增强(减弱),从而造成了南亚高压较强(弱),东脊点偏东(西)。
周利敏陈海山彭丽霞许蓓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深度
5月南亚高压与云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应用1961—2012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云南124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5月南亚高压与云南夏季降水的关系,发现高压脊线位置与降水有显著的相关。利用滤波处理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5月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变化及其异常与云南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5月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南)时,夏季云南降水偏多(少);5月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和云南夏季降水都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去除年代际变化影响之后两者之间的年际变化相关较为显著。5月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年,夏季南亚高压强度偏弱、范围偏小,500 hPa上西太平洋副高东移南压、强度减弱。低层700 hPa上副高西伸加强、云南上空出现明显的风场辐合,反之亦然。5月脊线位置偏北年,夏季南海和西太平洋向云南输送水汽,而脊线偏南年没有明显的水汽来源。
郭志荣江燕如彭丽霞董丽娜
关键词:降水
1961—2012年夏季南亚高压与中国云南地区降水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1961—2012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云南地区124个气象观测站月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夏季南亚高压与云南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夏季滇西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较显著的负相关,滇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面积呈较显著的负相关;6月滇西北和滇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和高压主中心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滇西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滇中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7月滇西南、滇西北的西南部和滇西的北部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滇西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强度呈较显著的负相关,滇中和滇东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较显著的负相关;8月滇西南、滇中、滇南和滇东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
郭志荣李慧敏赏益董丽娜彭丽霞
关键词: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