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9A628)

作品数:22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苏芳莉王铁良李海福陈佳琦芦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财政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湿地
  • 6篇造纸
  • 6篇造纸废水
  • 6篇芦苇
  • 6篇废水
  • 3篇水质
  • 3篇土壤
  • 3篇芦苇湿地
  • 3篇灌溉
  • 2篇造纸废水灌溉
  • 2篇生态浮岛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炭
  • 2篇微生物
  • 2篇小流域
  • 2篇胁迫
  • 2篇流域
  • 2篇流域治理
  • 2篇模糊综合评判
  • 2篇净化作用

机构

  • 2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沈阳市财政局

作者

  • 18篇苏芳莉
  • 15篇王铁良
  • 6篇李海福
  • 5篇陈佳琦
  • 4篇陈曦
  • 4篇芦晓峰
  • 3篇郭成久
  • 3篇卢佳
  • 2篇王誉闻
  • 2篇王娟
  • 2篇孙毅
  • 2篇李春云
  • 2篇刁一峰
  • 2篇时圣玉
  • 1篇高继平
  • 1篇陈发先
  • 1篇曹峥
  • 1篇李琳
  • 1篇孟军
  • 1篇李丽锋

传媒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节水灌溉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洁流域治理中水质的改良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对生态清洁流域的建设提供参考,选择沈阳市东陵区祝家青草沟小流域为研究区,以保护水源和净化水质为中心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以纵向多层次配置模式和水平环状结构配置模式相结合,每年6月和10月分别在流域上游和下游采集水样进行主要水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3年的治理,从建设期初到建设期末,东陵区祝家青草沟小流域水质pH值由弱酸性6.68逐渐接近7.0,氨氮含量由0.16mg/L下降到0.074mg/L,COD含量由12.21mg/L下降到5mg/L,BOD含量由3.15mg/L下降到2.3mg/L,TP含量由0.038mg/L下降到0.02mg/L,TN含量由0.36mg/L下降到0.26mg/L,水质富营养化等级为贫营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能够有效地净化流域内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满足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李海福王作涛张才厚苏芳莉
关键词:生态清洁水质净化小流域
生物炭净化造纸废水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以生物炭为代表的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确定生物炭对造纸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本研究采用自制装置进行试验,将供试基质材料置于同等大小且底部有孔的塑料花盆内,研究生物炭对造纸废水pH值、CODcr和Pb2+的去除效果,并运用正交矩阵分析所有有效变量。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不同浓度造纸废水pH值、CODcr和Pb2+含量。在整个试验周期内,生物炭条件下,浓度为50,175,300mg·L-1的造纸废水pH值依次减少0.89,0.86,1.29,生物炭可效降低造纸废水pH;生物炭对造纸废水CODcr去除率为91.88%,在50mg·L-1条件下,去除效果较为稳定,同时还表明,温度对造纸废水CODcr影响较大,CODcr随温度升高增大后减小;生物炭对造纸废水中Pb2+的吸收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质,表明生物炭对Pb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在pH值为6~8时,生物炭对Pb2+的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呈减小,说明生物炭可作为一种廉价高效吸附剂用于水体污染修,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苏芳莉王誉闻高继平孟军
关键词:生物炭造纸废水
不同浪高条件下生态浮岛稳定性模拟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以辽河干流实际水文资料为依据,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综合实验基地实验池,通过模拟不同浪高条件,研究不同固定方式生态浮岛的稳定性差异,确定适合于辽河生态浮岛建设的合适类型。结果表明,各位移指标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及均值比较分析,立桩式浮岛稳定性最优,索道式浮岛次之,沉坠式浮岛稳定性较差;绳索张力和沉坠位移指标经比较分析,索道式浮岛较立桩式浮岛稳定,沉坠式浮岛稳定性较差。综合考虑各项分析结果,本研究选择索道式和立桩式作为辽河生态浮岛野外段建设预实验的固定方式,经河流实际水文及其他条件检验后,选择一种最优的固定方式,指导大规模建设。
李海福王铁良时圣玉陈佳琦苏芳莉
关键词:生态浮岛
基于模糊数学的双台河口湿地水质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将模糊数学原理引入到湿地水质评价中,建立适合双台河口湿地的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2010年双台河口湿地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实验区、缓冲区到核心区,水体基本有逐渐转好的趋势,说明湿地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实际监测数据与评价结果基本吻合,说明采用方法较为适当,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客观地反应了湿地水质的情况。
陈曦苏芳莉芦晓峰周欣王铁良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
地下水埋深与芦苇生长的响应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由于芦苇各生长阶段需水量不同,对芦苇湿地进行水位的管理会影响芦苇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通过为期2年的野外试验,利用桶栽方法,控制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饱和状态)、10、20、30、40 cm的试验条件,利用SPSS分析软件,得出不同地下水埋深与芦苇苗期各项生长指标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处理对芦苇的株高生长、茎粗生长和分蘖影响显著,其中10 cm是芦苇苗期生长和出苗的最佳地下水埋深。可见,控制芦苇不同时期生长的地下水埋深状况,能有效提高芦苇产量。
苏芳莉张潇予郭成久芦晓峰王铁良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芦苇
河流沉坠式人工生态浮岛固定方式试验被引量:1
2012年
以辽河实际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场内,模拟不同流速水流冲击作用下沉坠式生态浮岛固定方式的稳定特征。结果表明:制作合理的浮岛模型,要始终保持浮岛在水面漂浮,同时减低浮岛在水中的重心;根据不同水流情况,应适当调整浮岛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浮岛相互碰撞,水流速度越大,浮岛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研究结果对辽河生态浮岛的布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时圣玉李海福苏芳莉
关键词:生态浮岛
小流域治理中的土壤改良效果分析
2012年
为寻求改良土壤的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选择沈阳市东陵区祝家青草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在研究区布设土壤养分定位观测点,流域治理期间对流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在措施实施期的每年6月和10月,分别在布设的土壤定位监测点采集土样,对TN、TP、TK、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关键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实施的纵向多层次配置与水平近、中、远环状结构配置相结合的小流域措施配置体系,能够有效改善区域土壤养分状况,满足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在同类地区应用推广。
李海福刘猛陈德勇苏芳莉
关键词:土壤改良流域治理小流域
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不同生育期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场内构建小试装置模拟盘锦双台河口天然湿地,用50,175,300mg/L浓度的造纸废水进行灌溉,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为盐碱化湿地修复提供可参考的废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在3种浓度造纸废水灌溉下,0-40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呈"S"形变化趋势,造纸废水与清水相比能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在发芽期灌溉浓度为50mg/L废水时土壤硝态氮与初始值相比增加最大。在发芽期灌溉废水大大增加了收获芦苇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宜使用50mg/L浓度废水灌溉。
卢佳王铁良陈佳琦李春云苏芳莉
关键词:造纸废水灌溉方式硝态氮
基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去除造纸废水中N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建立模拟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的小试模型,并灌以造纸废水,分析模拟装置中水样、土样和植物样中氮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造纸废水的氮去除效果显著,且芦苇在不同生长期对同一浓度废水中N的去除效果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展叶期>发芽期。NH4+-N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NO3--N有淋洗的作用,在土壤底层积累;TN随深度增加有所减少。芦苇不同器官的含氮量为:叶片>茎秆>根须>根茎。
刁一峰苏芳莉芦晓峰王娟王铁良
关键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造纸废水
辽河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研究
2012年
在2010年5—10月份对辽河水中及土壤内氮素进行监测,并对不同区域净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区域对氮素的去除作用,研究了辽河湿地系统对水中和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湿地各分区内,水中氮素的污染以铵态氮为主,湿地对铵态氮的去除能力较强,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出现在6—8月份。水中铵态氮与全氮的相关性极显著。随着沿途湿地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以及水体自身的稀释,铵态氮不再是水中氮素的主要赋存形态。土壤中氮素的分布在时间上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规律性,呈不规则的"M"形的双峰曲线变化。
李琳王铁良李海福陈佳琦苏芳莉
关键词:湿地净化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