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1B01)

作品数:25 被引量:339H指数:11
相关作者:丁晖徐海根濮励杰吴军朱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物种
  • 4篇遗传资源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
  • 3篇群落
  • 3篇围垦
  • 3篇价值评估
  • 2篇社会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滩涂围垦
  • 2篇土地利用类型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群落特征
  • 2篇物种组成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2篇海岸
  • 2篇海岸带
  • 2篇丰富度
  • 2篇常绿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8篇国土资源部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环境保护部南...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国际电子...

作者

  • 10篇丁晖
  • 8篇徐海根
  • 8篇濮励杰
  • 6篇朱明
  • 6篇吴军
  • 5篇卢晓强
  • 5篇崔鹏
  • 5篇曹铭昌
  • 4篇雷军成
  • 3篇吴健
  • 3篇戴小清
  • 3篇许艳
  • 3篇方炎明
  • 3篇韩明芳
  • 3篇吴江月
  • 3篇陈炼
  • 2篇乐志芳
  • 2篇雍凡
  • 2篇关庆伟
  • 2篇张晶

传媒

  • 6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经济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论文利用2008年自然保护区数据,分析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信息,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重点从机会成本和保护资金的角度探求影响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经济因素。论文发现,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是既有政策下地方政府符合经济理性的选择,机会成本对自然保护区决策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在自然保护决策中不容忽视。目前的空间分布也揭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资金的困境,特别是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资金机制可能成为推动地方政府在自然保护中管理失效的制度根源。国家应该将自然保护区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并对不同压力状态下的自然保护区在资金机制上进行分类管理,以便获得更好的保护成效。
吴健刘昊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58
2015年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属;样地内有稀有种23种,偶见种46种,优势树种不明显。区系特征明显,科级与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较强。群落及重要值>3的12个植物种群径级结构呈倒"J"字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这12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大、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集聚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集聚度变小。
丁晖杨云方徐海根方炎明陈晓杨青伊贤贵徐辉温小荣徐鲜均
关键词: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江苏海岸带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研究——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被引量:45
2014年
滩涂围垦与开发是海岸带地区特有的土地利用模式,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滩涂已开发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能够为该地区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一个标尺。论文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指数两部分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围垦年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东县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从围垦时间序列来看,农用地占比在30 a围垦区最高,其变化呈现"S"型特征;建设用地呈现间歇性增长,周期为20 a,其中村庄用地在围垦10 a逐步出现;未利用地一直下降,在40 a围垦区保持稳定,主要类型为河流用地。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强度在30 a围垦区达到最高,呈现"S"型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在30 a围垦区达到最高值,呈现倒"U"型特征。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存在三个阶段。江苏省沿海滩涂淤长为滩涂围垦奠定了自然基础条件,围垦初期,受到盐分的限制,只有耐盐植物和改良作物能够在滩涂土壤上生存,随着土壤不断脱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多样化,在未来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开展滨海盐土的开发复垦工作,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可持续发展。
许艳濮励杰
关键词:海岸带
遗传资源社会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研究进展与评述被引量:1
2014年
借助文献数据库和相关数据共享网络,从完整的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体系角度,对遗传资源价值分类和评估方法等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对遗传资源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当前国内外物种层次的遗传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较少,与国外相比,我国遗传资源社会经济价值评估不够全面,评估对象大多是森林及森林公园,较少涉及其他层面。因而,如何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完整的计量和评价体系、更好地开展遗传资源保护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韩明芳濮励杰朱明戴小清吴江月
关键词:遗传资源价值评估体系
中国资源地理学学科地位与近期研究热点被引量:12
2015年
资源地理学是研究资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发展中资源问题的加剧、资源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和地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地理学在研究资源形成机理、动态演化、科学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已经形成很强的学科影响与学科独立性。本文介绍了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背景,评价了其学科地位,并对其进行了学科体系划分。通过研究2000-2013年期间国内5种重要学术期刊的文献,分析了中国资源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脉络,归纳了主要研究热点。研究指出,资源地理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资源科学和地理学中的地位牢固,目前已经具备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学科体系可概括为理论、实务、部门和分区等4个部分21个主要领域。从研究论文数量增长趋势看,中国资源地理学已经进入学科稳定发展期,土地、水、生物等领域的研究比较活跃,但各部门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就主要领域的研究热点看,土地资源地理研究以宏观研究和市域以上尺度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是城乡土地变化和土地资源区域影响等,水资源地理研究集中在主要水系流域,生物资源地理研究偏重森林和农业区,气候资源地理研究主要关注西部尘源区和东南季风区对全国区域性气候变迁的影响,自然旅游资源地理研究重点是特色旅游区的资源景观、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人力资源地理研究以三大都市圈及其周边城乡为主,聚焦劳动力转移和城市空间等。各领域的研究总体呈现方法、尺度、内容的日趋多元化。
陈新建濮励杰
关键词:资源地理学学科地位
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再评估:基于Meta分析的启示被引量:3
2016年
国内外已经在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但已有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增加了评估结果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结果进行再分析,总结已有研究的特征和趋势,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评估价值类型、评估方法、评估时间、评估对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评估结果的发表类型等,都会显著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人均价值量评估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尺度以及文献来源对评估结果并无显著影响。建议在利用已有研究成果来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时,需要关注Meta分析所给出的评估结果差异性的来源;鉴于国内国际研究并无显著差异,在尚未开展独立价值评估的领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成果。
周景博吴健于泽
关键词:META分析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壤质量演变研究——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被引量:29
2016年
对江苏省如东县不同年限的滩涂围垦区和光滩土壤样品进行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垦区间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引入土壤质量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关键改良因子。结果表明:滩涂围垦60 a来,研究区土壤质量随围垦时间变化轨迹为"急剧提高—相对稳定—持续提高"。围垦前10 a土壤质量急剧提高,土壤质量指数(SQI)由0.19增至0.37,年均增长11.84%,垦区差异显著;围垦10-30 aSQI由0.37增至0.42,年均增长0.54%,围垦30-40 aSQI由0.42增至0.45,年均增长0.71%,垦区差异不明显,因此围垦30 a左右土壤质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围垦40-60 a土壤质量持续提升,SQI由0.45增至0.56,年均增长1.22%,垦区差异显著。土壤质量的障碍因子分析显示较低的TOC、TN和粒含量是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且与pH、盐分显著负相关,因此盐碱度降低是研究区土壤质量提升的根本原因,肥力提高以及土壤质地的改善是土壤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王琪琪濮励杰朱明李建国张濛
关键词:土壤质量评价围垦海岸带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指数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红色名录指数(Red List Index,RLI)是评估物种濒危状况变化趋势的最有效指标,已经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之一,在全球尺度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基于多来源的中国脊椎动物濒危等级评估数据,对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淡水鱼类的濒危状况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两栖类和爬行类由于在任意两个年度同时被评估的物种数量少,不符合计算RLI的条件,未进行指数计算。结果表明:1996–2008年,兽类的RLI下降;1998–2004年,淡水鱼类的RLI下降;1988–2012年,根据Equal-steps方法计算的鸟类RLI略有下降,但根据Extinction-risk方法计算的RLI先略有上升又呈下降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看来,3个类群的RLI变化幅度均较小,兽类和淡水鱼类的受威胁程度在加剧;鸟类整体上受威胁程度虽在加剧,但部分高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建议全面开展物种濒危状况评估工作,并根据濒危等级变化制定有效的保护计划。
崔鹏徐海根吴军丁晖曹铭昌卢晓强雍凡陈冰
关键词:脊椎动物濒危物种兽类鸟类淡水鱼类
遗传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以泰州市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遗传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社会经济贡献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低估,对遗传资源经济贡献的忽视造成了资源不断破坏和生态环境的退化。通过对遗传资源内涵及其价值的重新梳理,测算了2011年泰州市遗传资源的直接经济利用价值、研究与开发价值、保护价值,以及由遗传资源利用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各种经济贡献价值。研究表明,2011年泰州市遗传资源总经济价值为226.88亿元,相当于泰州地区生产总值的9.35%;2011年泰州市遗传资源的直接经济利用价值、研究与开发价值、遗传资源保护价值,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价值分别为143.50、14.26、60.13、8.99亿元,而遗传资源第一、二、三产业中四类价值的经济价值总和分别为141.39、56.06、29.43亿元。研究表明:生物遗传资源的四类价值在遗传资源三次产业中均具有重要的经济贡献,尤其在遗传资源第一和第三产业中的经济贡献分别占据了83.83%和34.99%;而对于整个泰州市三次产业来说,生物遗传资源在二、三产业中的经济贡献较小,分别为4%和3.15%,主要原因在于二、三产业中涉及遗传资源的产业不多,以致生物遗传资源在遗传资源产业层面和区域产业层面上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异。
戴小清濮励杰朱明韩明芳吴江月
关键词:遗传资源
三门湾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2013年5月的大面调查资料,对三门湾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253种,以硅藻为主,占总种数的71.5%,其次是甲藻,占总种数的16.6%,其余藻类所占比率较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2 227±3 883)×103个/m3,高值区分布在湾口东北部。优势种主要有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整齐圆筛藻Coscinodiscus concinn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弯菱形藻Nitzschia sigma。受水温和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在湾口、湾中和湾顶部形成区域分布差异。对比历史资料可知,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加,而硅藻占总种数百分比则呈下降趋势。
刘晶晶江志兵陈悦曾江宁黄伟彭玲骆鑫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