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72020)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海明徐晓亮孙岳章梓茂范志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篇烧蚀
  • 3篇两相流
  • 2篇应力
  • 2篇余能
  • 2篇余能原理
  • 2篇绕流
  • 2篇激光
  • 2篇杆系
  • 2篇剥蚀
  • 2篇大变形
  • 1篇旋转方向
  • 1篇应力强度
  • 1篇应力强度因子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圆柱
  • 1篇圆柱绕流
  • 1篇烧蚀机理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碳复合材料

机构

  • 13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航天空气动力...

作者

  • 9篇黄海明
  • 5篇徐晓亮
  • 2篇范志会
  • 2篇孙岳
  • 2篇章梓茂
  • 1篇高小勤
  • 1篇刘敬辉
  • 1篇姜贵庆
  • 1篇习年生
  • 1篇端木正
  • 1篇黄海明
  • 1篇陈雷
  • 1篇高锁文
  • 1篇金明

传媒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Applie...
  • 1篇Scienc...
  • 1篇失效分析与预...
  • 1篇第十四届北方...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可压涡方法的旋涡合并研究
涡方法仅能够模拟不可压缩流动,而将可压流场看做涡量和胀量的耦合场后,就可以使用可压涡方法来模拟。本文以二维可压非定常流场中旋涡合并为例,计算中采用无限域无反射边界条件,并利用快速多极子展开法提高计算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对...
黄国刘宇黄海明
Discrimination for ablative control mechanism in solid-propellant rocket nozzle被引量:6
2009年
The ablation in solid-propellant rocket nozzle is a coupling process resulted by chemistry,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ased on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heory, the aero-thermo-dynamic, and thermo-chemical kinetics, the thermal-chemical ab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Simulations are completed on the heat flow field and chemical ablation in the nozzl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requency factors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H2.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H2 can provok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rol mechanism, whereas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frequency factor of H2 is feeble under a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combustion circumstance. The discrimination for ablative control mechanism is dependent on both concentration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H2.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in handling ablation and thermal protection problem in the design of solid-propellant rocket.
HUANG HaiMingXU XiaoLiangJIANG GuiQing
关键词:NOZZLEACTIVATION
高温两相流对碳/碳复合材料冲刷研究
航天飞行器中高温两相流引起的冲刷问题的解决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固体火箭喷管中的烧蚀、侵蚀耦合现象很严重。固体火箭喷管中燃气含有多种气体成分:CO、HO、H、CO、CH、N,燃气流过喉衬,在喉衬表面形成湍流边界层,燃气中氧化...
徐晓亮黄海明孟松鹤
关键词:两相流烧蚀混沌
文献传递
漩涡合并过程中颗粒运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0年
漩涡合并不仅影响着流场的演化,还制约着颗粒相的运动.基于涡团分裂合并机制,以一种改进的涡核扩散方法(CCSVM)计算了二相流中的漩涡合并与演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单颗粒轨道模型计算、分析了漩涡合并过程中的颗粒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漩涡合并过程中的颗粒轨迹是一条螺旋线,并且保持与漩涡相同的旋转方向,合并后的漩涡中心即为达到稳定状态后的环状颗粒群中心;合并时间与环量初始值、漩涡半径与涡心距比值的初始值有关;特定条件下,颗粒群中会生成一条拉伸的尾迹,尾迹的产生与黏度系数、颗粒与漩涡的相对位置、合并漩涡环量的不对称性有关.
黄海明徐晓亮
关键词:尾迹
烧蚀环境下的圆柱绕流计算模型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多学科理论建立了高温高压气流环境下圆柱烧蚀、剥蚀的数理模型。利用离散涡方法计算流场与圆柱表面压力分布;采用三方程烧蚀模型计算热化学控制机制下的烧蚀速率,并将其与扩散控制机制下的结果相比较以确定烧蚀量;引入颗粒轨道模型求解剥蚀颗粒的运动。基于该模型对高温高压燃烧室内圆柱形烧蚀试件的绕流场、烧蚀量以及剥蚀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编程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低雷诺数条件下烧蚀环境对绕流流场的影响不大,而较高雷诺数条件下烧蚀绕流流场与无烧蚀绕流流场的涡街分布存在显著差别;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流场对烧蚀速率的影响甚微,较高雷诺数条件下烧蚀速率略大于无流场烧蚀情况;涡量的存在决定着剥蚀颗粒的运动轨迹与分布,进而影响尾流热场与烧蚀速率。该模型可为热防护材料的烧蚀实验提供参考,并为烧蚀、剥蚀过程的非线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徐晓亮黄海明章梓茂
关键词:烧蚀剥蚀两相流离散涡方法
固体火箭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判别被引量:4
2009年
固体火箭喷管喉衬材料的烧蚀是化学反应与传热、传质相耦合的过程.基于气动热力学、热化学动力学和传热学,建立了热化学烧蚀模型;并对H2含量、频率因子、活化能引起喷管内热流场与化学烧蚀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燃烧环境下,H2频率因子与活化能的变化引起烧蚀机制的改变,但H2频率因子的变化影响并不明显;固体火箭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判别应由喷管内燃气中H2的含量与烧蚀环境下H2活化能来决定.该研究结果为固体火箭的热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黄海明徐晓亮姜贵庆
关键词:喷管烧蚀活化能
一个新的杆系大变形余能计算方法被引量:1
2006年
将杆系节点处的平衡条件作为约束条件,利用Lagrange乘子将约束条件引入到以“基面力”和位移对坐标导数表示的余能泛函中,从而将条件驻值问题转化为无条件驻值问题.应用该余能原理可直接计算出杆系在发生大变形时的内力和位移,算例说明余能原理用于杆系大变形的计算是可行的.
范志会金明
关键词:基面力余能原理大变形杆系
两相流方柱绕流的离散涡模拟被引量:2
2008年
运用离散涡方法对流体的方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涡团与颗粒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固两相绕流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不同初始位置处颗粒运动对尾流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尾流中聚积的颗粒主要来源于方柱两侧,来流中夹杂的颗粒多与方柱两侧涡团作用并在方柱两侧聚积.模拟方法将对航天领域中非线性剥蚀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徐晓亮黄海明章梓茂
关键词:两相流剥蚀
论平面应力状态被引量:2
2009年
平面应力状态是弹性理论中最经典的、最简单的二维问题,但教科书中阐述模糊,甚至有错误的结论。利用弹性理论详细分析了平面应力状态,对教科书中纯平面应力状态下轴向应变或二维的第一应力不变量为坐标x、y的线性函数给予纠正,易混淆的概念做进一步阐述。
黄海明
关键词:平面应力
840D车轮辐板孔边裂纹扩展机理分析
2007年
利用有限元法对840D货车车轮在长坡道制动工况下产生的温度场、热应力场进行分析,进而得到裂纹在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裂纹在穿透辐板厚度之前,裂纹的扩展以内侧周向扩展为主,并且稳定扩展;裂纹在穿透辐板厚度时,由于沿辐板厚度方向的裂纹尖端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存在突变,可能导致裂纹产生不稳定扩展突变;裂纹在穿透辐板厚度之后,由于内侧裂纹的Ⅱ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持续增加,外侧裂纹的Ⅱ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大于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但都小于内侧裂纹的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因而裂纹仍以辐板周向扩展为主,但裂纹扩展的方向稳定性变差,裂纹可能向轮辋扩展。
陈雷黄海明高小勤习年生刘敬辉
关键词:车轮热应力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货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