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7210231004)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河南省项目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调查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人群暴露于妊娠危险因素的状况,为完善和建立简便、经济、可行、真实可靠的筛查-评估工具和流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项目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2011人,对其可能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妇女中,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占8.22%,存在一定数量的近亲结婚情况;育龄妇女患急/慢性疾病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生殖道感染、贫血、乙型肝炎、高血压和精神疾患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8.09%,风疹疫苗接种率为17.38%;有不良职业环境暴露的妇女占总人数的17.98%(361/2008),有不良生活环境暴露的妇女占52.94%(1063/2008);部分被调查妇女感到生活或工作中有压力;小部分妇女有吸烟或饮酒习惯;计划妊娠妇女中,过去一个月内服用叶酸者占36.38%,每周服用5天以上者占73.99%。结论:项目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在遗传、环境、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应将暴露比例较高的因素纳入筛查-评估及计划生育问诊流程。
- 张军喜蒋丽芳马颖辉柴健
- 关键词:育龄妇女
- 河南省试点地区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了解河南省出生缺陷试点地区拟孕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为促进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和孕前优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已婚拟孕妇女2010例,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2010例对象中,参检率为83.68%(因经期和阴道用药未进行妇科检查328例)。其中各种异常占54.52%(917/1682),异常情况前三位排序依次是宫颈异常29.31%(493/1682)、分泌物异常18.79%(316/1682)、阴道异常2.68%(45/1682)。②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发现异常的9.63%(162/1682),其中细菌性感染5.41%(91/1682),滴虫感染2.20%(37/1682),念珠菌感染2.02%(34/1682)。结论 河南省出生缺陷试点地区拟孕妇女生殖器官疾病患病率较高,其中宫颈疾病、细菌性感染占第一位。应加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防治工作,切实帮助她们提高生殖健康质量。
- 马颖辉张军喜柴健蒋丽芳闫小芹行晓霞赵红瑜程花枝
- 关键词:生殖保健生殖道感染
- 1705例河南农村地区拟孕妇女生殖道感染及社会学因素效应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包括咨询和治疗在内的社会学因素等对河南省农村地区拟孕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705例研究对象,并进行临床诊断和问卷调查。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咨询、门诊诊治、年龄、地区职业等因素对RTI的影响。结果:农村拟孕妇女生RTI现患率为37.95%(95%CL:35.6416~40.2529);多因素分析表明:26~30年龄组RTI患病风险增高(OR=1.053),26岁以下年龄组最低(OR=0.748);有生殖道感染患病史者,发病风险明显增加(OR=2.342);随年收入增加发病风险有增高趋势;1年门诊治疗和咨询未能发现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结论:RTI是社会性的问题,对认识RTI的社会学效应整体上提高认识,可对降低RTI起到推动作用。
- 柴健张军喜蒋丽芳马颖辉董玮
-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现患率年龄
- 河南省拟孕妇女健康促进和卫生服务利用基线调查分析
- 2014年
- 目的了解"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前,河南省拟孕妇女接受健康促进和卫生服务利用的一般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4县区40个乡2 011名计划怀孕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拟孕妇女接受的健康咨询和卫生服务情况。结果 1年内,47.05%的调查对象接收生殖健康宣传资料,52.01%的调查对象到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做过各种与生育内容有关的咨询和卫生服务,各县区间差异明显,辉县和孟州孕前咨询具有优势。结论拟孕妇女接受健康促进和卫生服务利用的状况有待提高,"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将有效改善其现状。
- 柴健蒋丽芳张军喜马颖辉董玮
- 关键词:卫生服务利用
- 河南省出生缺陷干预项目11县市基线调查结果分析
- 2011年
- 目的了解焦作市11县市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11个县市区抽取38个项目点,对项目点所有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婴儿出生缺陷状况及产妇的一般情况、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员由项目组集中培训考核,被调查到的出生缺陷儿由县市区病残儿专家组进行再鉴定。结果各类出生缺陷总数为143例,占总出生数的1.44%(143/9963),排在前三位的出生缺陷病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0.22%)、脑积水(0.12%)和神经管畸形(0.11%);91.8%的妇女有优生的概念,优生优育知识主要从计划生育服务人员(37.33%),电视、广播和报纸(26.69%),宣传册(24.96%)等途径获得;孕前抽烟、饮酒的妇女分别占4.31%、5.20%,6.77%的妇女孕前有毒物接触史,4.62%的妇女半年前曾口服避孕药,4.13%的妇女孕早期服用保胎中药,3.03%的妇女服用保胎西药,0.26%的妇女服用镇静药,1.21%的妇女服用过抗生素;妊娠早期24.7%的妇女感染流感病毒,0.23%的妇女感染病毒性肝炎,0.19%的妇女感染风疹病毒。被调查的妇女中,仅有15.38%的妇女孕前服用叶酸或营养素,主要是叶酸片(34.6%)、福施福(16.6%)、孕宝(19.5%)和斯利安(10.9%),规范服用者仅占23.69%。结论11个县市出生缺陷的发生处于中等水平,影响育龄妇女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加强政府部门主导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力度。
- 柴健李玉锁马颖辉蒋丽芳张军喜冉新玲
- 关键词:基线调查
- 河南省焦作地区孕前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对河南省出生缺陷项目试点地区孕前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在焦作市11个县市区抽取38个项目点,采用宣传教育、免费发放叶酸和进行TORCH实验室筛查的方式对育龄妇女进行出生缺陷孕前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了9963名和8207名妇女进行相同的孕前出生缺陷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对象的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5.5%提高到82.3%(χ2=3958.40,P<0.01)。项目干预时主要宣传途径为宣传手册的发放,但干预对象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为知识讲座,群众满意度为96.11%;妇女吸烟(χ2=277.50,P=0.01)、饮酒者(χ2=204.00,P=0.01)所占比重较干预前下降,其丈夫吸烟的比重也降低(χ2=25.43,P=0.01)。孕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乱服药现象有所下降;86.73%的对象进行了孕前优生筛查(TORCH)。干预后服用叶酸或营养素类药物妇女的比例(86.22%)比干预前(15.38%)明显提高(χ2=8957.10,P<0.01),并且64.39%的对象能在孕前3个月连续正规服用。结论:孕前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但需重视其中薄弱环节。需继续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向育龄群众宣传孕前连续规范服用叶酸的重要性。
- 蒋丽芳王彦霞柴健马颖辉张军喜冉新玲
-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研究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