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1B02)

作品数:41 被引量:561H指数:15
相关作者:董世魁刘世梁苏旭坤邵新庆吴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草地
  • 9篇植物
  • 8篇高寒草地
  • 7篇青藏高原
  • 7篇草原
  • 6篇生物量
  • 6篇物种
  • 5篇栖息
  • 5篇栖息地
  • 5篇青藏
  • 5篇物种多样性
  • 5篇藏羚
  • 4篇土壤
  • 4篇群落
  • 4篇牦牛
  • 4篇物量
  • 4篇高寒草甸
  • 4篇草甸
  • 3篇畜牧
  • 3篇畜牧业

机构

  • 2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0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北京市园林科...
  • 2篇临夏州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22篇董世魁
  • 13篇刘世梁
  • 13篇苏旭坤
  • 11篇邵新庆
  • 10篇钟梦莹
  • 10篇吴娱
  • 9篇武瑞鑫
  • 8篇潘多
  • 8篇刘月华
  • 7篇李媛媛
  • 6篇张相锋
  • 6篇王学霞
  • 6篇石建斌
  • 5篇高清竹
  • 5篇干珠扎布
  • 5篇李晓文
  • 4篇万运帆
  • 4篇刘颖慧
  • 4篇刘全儒
  • 4篇温璐

传媒

  • 9篇草地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草原与草坪
  • 2篇草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基于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容量估测被引量:9
2015年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以野牦牛(Bos mutus)、藏野驴(Equus kiang)、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为代表的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但是近年来野生动物数量的快速增长引发了栖息地退化的问题,科学量化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各类栖息地对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的生态容量,并提出相应的野生动物管理措施,是实现保护区可持续管理的根本途径。本文应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保护区内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羊的栖息地需求,建立了植物生物量和NDVI的关系模型,结合三类野生动物的食性分析,估测了适宜栖息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为三类野生动物提供的可食植物量,推算了适宜栖息地和整个保护区可以承载三类野生动物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羊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1866.07、24035.51、24035.51 km^2,三类野生动物的适宜栖息地之间相互重叠,藏野驴和藏羚羊的适宜栖息地基本相同;全保护区内,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寒草甸分别提供了3944.91×10~4、3126.32×10~4、138.19×10~4、564.49×10~4kg可食植物量;结合三类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重叠程度及食物需求量分析,得出阿尔金山保护区的最大生态容量为野牦牛7951头/a、藏野驴6907头/a、藏羚羊27094只/a;结合三类野生动物对食物资源的占有率估计,得出阿尔金山三类野生动物的生态容量变幅为野牦牛3976—7156头/a,藏野驴3454—6216头/a、藏羚羊13547—24385只/a。根据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各类栖息地对三类野生动物的生态容量,提出适当控制藏野驴种群数量、增加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建议,以促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和栖息地的有效保护。
董世魁武晓宇刘世梁苏旭坤吴娱石建斌李晓文张翔许东华翁晋
关键词:生态容量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
藏族传统文化对草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现状浅析——以甘南夏河牧区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几千年来,传统藏族文化对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世纪由于外来文化迅速扩张,对藏文化的冲击给藏区生态系统保护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发挥传统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潘多刘月华钟梦莹武瑞鑫位晓婷邵新庆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以内蒙古半干旱山地草原天然混合牧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的乳酸菌添加剂进行青贮对比试验,探讨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乳酸菌添加剂。结果表明:5种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经过感官评定,乳酸菌添加剂青贮饲料优于对照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分析表明,在提高乳酸含量,降低氨态氮含量、pH值、酸性洗涤纤维等方面表现最佳的是中农1号乳酸菌,其次是中农3号,中农2号、4号和8号添加剂青贮效果改善不明显。
邵新庆刘月华刘庭玉王志学位晓婷钟梦莹武瑞鑫潘多
关键词:天然牧草青贮乳酸菌发酵品质
围栏封育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选取4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以围栏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草地作比较,调查草地围栏内外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分别测定各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围栏内植物群落的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均大于围栏外的植物群落(P<0.05);不同退化程度下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围栏内植物这3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围栏外植物(除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间的相关系数外)。围栏封育可以改变草地植物群落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退化草地植物的生物量积累和植被恢复。
李媛媛董世魁李小艳温璐
关键词:围栏封育光合速率生物量叶面积指数
牧业文明与草地健康:认识草地畜牧业自然生态——人文社会耦合系统被引量:13
2015年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现象严重威胁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草地退化、牧民贫困、文化断代等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全球草地畜牧业的存续。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地畜牧业危机,需要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多方位、多尺度、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和管理实践,构建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牧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一人文耦合系统模式,促进草地畜牧业的恢复力。
董世魁任继周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全球变化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测定的最小样地面积被引量:16
2013年
为科学设定青藏高原地区草地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样地面积,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本研究拟合研究了7种模型,分别筛选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3种草地类型的最优拟合模型,并基于种–面积曲线计算各类草地植物多样性估测的适宜样地面积。结果表明:(1)非饱和曲线模型较适宜拟合青藏高原地区的种–面积关系;(2)3类高寒草地健康样地的最小面积均大于退化样地;(3)对于高寒草甸,健康样地和退化样地的最小面积分别为108 m2和82 m2;对于高寒草原,健康样地和退化样地的最小面积分别为130 m2和81 m2;对于高寒荒漠,健康样地和退化样地的最小面积分别为60 m2和41 m2。
董世魁汤琳王学霞刘颖慧刘世梁刘全儒吴娱李媛媛苏旭坤赵晨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种-面积曲线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于GIS-生态位模型的野牦牛栖息地辨识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野牦牛的三大保护区之一,客观地划分保护区内不同适宜度的栖息地及其功能分区,是保护野牦牛种群数量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GIS的生态位模型,厘定野牦牛的适宜栖息地并划定相应的功能分区。结果表明:面积最大的高适宜性栖息地位于卡尔墩检查站周围区域,保护区北部沿阿尔金山存在着一条高适宜性廊道,面积较小的高适宜性栖息地零星分布在保护区西南部;高适宜性栖息地与中适宜性栖息地的面积总和为1.81×10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8%。在保护区功能区划上,应将所有的高适宜性栖息作为核心区;应将中适宜性栖息地及以高适宜性栖息地为中心周围5 km的缓冲地带作为缓冲区;保护区内的其他区域应作为实验区。
苏旭坤董世魁刘世梁刘颖慧石建斌吴娱张翔高峰许东华
关键词:野牦牛栖息地
披针叶黄华茎叶性状对不同草地管理措施的响应及其生长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以青藏高原东缘草地典型毒杂草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放牧、围封和综合措施(围封+施肥+划破+补播)3种不同的处理,比较披针叶黄华茎叶性状对不同草地管理措施的响应,茎与叶片间的生长关系及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综合措施显著降低了披针叶黄华的叶片性状指标;与综合措施相比,放牧显著增加了每株植物茎干重(P<0.05);不同管理措施处理下披针叶黄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比叶重与茎干重之间均呈简单的异速生长关系,总叶干重与茎干重之间呈等速生长关系,不同的草地管理措施能够通过影响生长曲线的斜率从而影响二者之间的生长关系。围封对退化草地上披针叶黄华茎和叶片的生长抑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同时结合施肥、划破、补播等综合管理措施才能使其得到有效的防控。
武瑞鑫邵新庆胡新振钟梦莹位晓婷潘多张德罡
关键词:异速生长
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藏羚适宜生境识别及其保护状况评估被引量:20
2014年
藏羚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濒危有蹄类动物的典型代表,其生境保护对于维持其种群存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食物、地形、水系等藏羚关键生境因子及道路、居民点等人为干扰因子,基于生境适宜性模型,对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藏羚的潜在及有效生境适宜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基于保护比例及单位面积对适宜生境的捕获效率,评估了研究区内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各功能分区的保护情况.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潜在和有效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84×105和2.08×105km2,人为干扰造成的生境退化达16.1%.其中,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保护区所覆盖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01×104、3.13×104和1.26×105km2;考虑道路、居民点等人为干扰因素,其有效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1.75×104、2.81×104和9.95×104km2,上述干扰因素导致的生境减损率分别为12.9%、10.2%和21.1%,表明羌塘道路、居民点等人为干扰相对较严重.尽管目前该区域3大保护区保护了藏羚2/3以上的适宜生境,体现了良好的保护效率,但仍存在一定游离于保护体系之外的保护空缺.在保护区功能区划水平上,除核心区外,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保护比例和保护效率也不容忽视.为强化对藏羚等濒危有蹄类的保护,有必要在保护区和功能分区水平上对现有保护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保护空缺、优化功能分区,提高保护体系对生境保护的有效性,并预先保护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在庇护所.
诸葛海锦李晓文张翔高峰许东华
关键词:藏羚生境适宜性青藏高原
甘肃临夏农牧交错区牦牛、犏牛易地育肥试验被引量:7
2015年
在甘肃临夏农牧交错区开展了牦牛、犏牛舍饲育肥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0∶10、2∶8、3∶7、4∶6)的日粮(Ⅰ组和Ⅱ组日粮)饲喂家畜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临夏地区2011年10月底至次年3月进行牦牛、犏牛易地育肥,家畜适应性强,育肥效果明显。饲喂Ⅰ组日粮的牦牛日增重比对照(传统精料配制方式饲喂)提高了32.43%,增重率提高了5.04%,增重效果显著(P<0.05);饲喂Ⅱ组日粮的牦牛日增重比对照提高了26.98%,增重率提高了3.81%,增重效果显著(P<0.05);饲喂Ⅰ组日粮的犏牛日增重比对照提高了29.26%,增重率提高了6.94%,增重效果显著(P<0.05);饲喂Ⅱ组日粮的犏牛日增重比对照提高了28.82%,增重率提高了6.21%,增重效果显著(P<0.05)。因此,在临夏地区推行农牧系统耦合、易地育肥牦牛和犏牛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耕区居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减轻草原牧区的载畜压力,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耦合。
杨志娟张相锋董世魁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农牧交错区易地育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