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DTDXM75003)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肖四新吴佩芬孙艳陈庆祝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荆楚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学史
  • 4篇外国文学
  • 4篇文学史
  • 4篇文学史编写
  • 4篇基督
  • 4篇基督教
  • 4篇国文
  • 4篇国文学
  • 3篇莎士比亚
  • 3篇外国文学史
  • 2篇莎士比亚戏剧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研究
  • 2篇救赎
  • 2篇汉语
  • 2篇比较文学
  • 1篇叙事
  • 1篇学科
  • 1篇学术界

机构

  • 14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作者

  • 13篇肖四新
  • 2篇吴佩芬
  • 1篇陈庆祝
  • 1篇孙艳

传媒

  • 2篇当代文坛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9篇2010
  • 6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基督教与悲剧的关系
2009年
关于基督教是否具有悲剧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本文认为,出现对立观念的根源在于没有看到基督教内在的差异性。基督教既有信仰体验的成分,也有宗教实践理性化的成分。如果是从前者而言,它就具有悲剧性。如果从后者而言,它就是一种神学的图式化,无悲剧性可言。在基督教与悲剧的关系上,任何绝对化的观念都是片面的。
肖四新
关键词:基督教悲剧神学
文学经典必备的品质被引量:3
2010年
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与认定机制有关,导致其所指滑动,无法对其品质作出明确界定。但既然经典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尺度、规范、标准等概念发生了关系,就说明它还是应该有相对稳定的内涵。从已有的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能被人们所接受,同时又是文学经典必须具备的品质:经典应该是民族文学与美学传统的承载者与推动者;经典应该是文化主体性的捍卫者;经典应该是民族语言与文体运用的典范。
肖四新
关键词:文学
论陈寅恪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被引量:1
2010年
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陈寅恪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从学科自觉高度提出比较文学定义的学者;第二,他用理论与实践活动丰富与发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范式与研究方法;第三,他在跨文化传播与接受方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肖四新
关键词:陈寅恪比较文学学科
外国文学史编写中的意识形态制控——以19世纪英国文学经典重构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外国文学史在编写过程中,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会对源语文学史中的经典进行重新选择与重新评价。文章以五部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史对19世纪英国文学经典的重构为例,探讨这种由意识形态的差异所带来的经典选择与评价上的变化,从中总结出:意识形态对跨文化经典的形成具有权力操控作用。
吴佩芬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意识形态
莎士比亚戏剧的生态批评
尽管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莎士比亚戏剧关注的焦点,但莎士比亚却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通感"关系。早期喜剧用丰饶和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世界表达人类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理想。这种"人化的自然"是作者预先设定的一种更美好生活的梦想,是作...
肖四新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生态批评
文献传递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被引量:6
2009年
在国内外人文学术界持续了30余年的文学经典论争,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论争,而是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推动下进行的一场关于审美领导权、教育权、话语权的争夺,其实质是一场文化主体性之争。作为文学经典论争重要组成部分的跨文化经典重构,是文化移入过程中,接受者为确保民族文化身份不被外来文化湮没而作的努力。本文在剖析文学经典论争实质的同时,从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学建构的角度,论证跨文化经典重构的必要性。
肖四新
关键词:外国文学
罪恶与救赎——论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理解之异同被引量:4
2009年
莎士比亚戏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教有一致之处:都视人为有罪的存在,都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与基督教有本质的差异:基督教认为救赎要依赖神恩,而莎士比亚戏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救赎观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它们对人的本质理解的差异。基督教从神学本体论出发,认为原罪是人的自由意志背离上帝的结果。而莎士比亚戏剧将罪恶看作是自由意志中的破坏力,尽管破坏力使人无法彻底自救,但自由意志中的内驱力可以使人在对自我有限性的触摸中,生发出对宇宙的敬畏感,获得人性的提升与精神超越。
肖四新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基督教原罪救赎
意味深长的“边界”之争
2009年
80年代中国的文化研究主流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高扬审美主义、强调艺术自律是文化研究和文艺学的共同追求。90年代随着文化研究的转向,文化研究与审美型文艺学分道扬镳,并在文艺学的学科现状、学科边界、对现实的描述和价值判断方面展开论争。通过对论争中涉及的文艺学、审美批评和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等概念的梳理,本文认为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并未对文艺学真正构成挑战,但这场所谓的"边界"之争也提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研究文本。
陈庆祝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化批评文艺学审美批评
“外国文学史”编写中的主观性问题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重构的目的与手段、文学史的"真实性"本质、"外国文学史"的性质三个方面的论证,为"外国文学史"编写中的主观性辩护。跨文化重构是一种借权力实现制控的再创造活动,主体性介入是其必然的文化逻辑,是确保重构目的实现的重要手段,文化逻辑中的内在冲突是可以克服的。文学史具有主观真实性,这为跨文化重构中的主体性介入提供了可能。作为跨文化重构形式之一的"外国文学史",尽管其观照的对象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但其实质是对多国文学所共有事实进行的总体文学研究,属于文学研究范畴。作为文学研究,它所产生的就不只是客体本身的知识,同时还包括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肖四新
关键词:主观性
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的基督教意识被引量:1
2010年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具有明显的基督教意识,主要体现为对天命的认可、受难意识的强调,以及宽恕、仁慈、和解等爱的品质的推崇。但莎士比亚绝不是简单地重构基督教圣经,向人们描绘一个神的国度,而只是借用基督教意象表达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孙艳肖四新
关键词:莎士比亚传奇剧基督教意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