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211190)

作品数:3 被引量:66H指数:3
相关作者:穆平李自超张洪亮刘立峰姜德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性状
  • 2篇水稻
  • 2篇旱稻
  • 2篇QTL
  • 1篇稻米
  • 1篇英文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条件
  • 1篇品质性状
  • 1篇连锁图
  • 1篇抗旱
  • 1篇抗旱系数
  • 1篇环境互作
  • 1篇分子连锁图
  • 1篇RFLP标记
  • 1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产量性状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李自超
  • 3篇穆平
  • 2篇刘立峰
  • 2篇张洪亮
  • 1篇曲延英
  • 1篇郭咏梅
  • 1篇王毅
  • 1篇刘家富
  • 1篇卢义宣
  • 1篇姜德峰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旱稻根基粗和抗旱系数QTL的标记辅助选择及验证(英文)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水、早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4个分离群体对RIL群体定位到的抗旱相关的根基粗、抗旱系数2个QTL进行了选择验证。结果表明,根基粗、抗旱系数QTL的两侧标记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遗传稳定。在旱田种植条件下,YIBC1、JIBC1和JIF2 3个分离群体携带有根基粗QTL brt4.1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未携带brt4.1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均值差为0.05~0.06mm,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AS效应为5.05%~6.12%;利用抗旱系数QTL idr6.1两侧标记进行选择时,入选个体的单株产量均值差为5.04~8.18g,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AS效应为34.89%~58.88%。用根基粗、抗旱系数2个QTL的两侧标记同时进行选择时,入选个体的根基粗、单株产量均值差分别为0.06~0.08mm、4.88~11.15g,同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AS效应分别高达6.06%~8.16%和39.91%~70.48%。旱田3个分离群体基于双标记、单标记选择结果表明,发生在brt4.1、idr6.1标记区间的单交换值分别为4.32%、10.27%,利用brt4.1、idr6.1单侧标记进行选择也获得了较好的选果。在水田种植条件下,YIBC1群体携带有根基粗、抗旱系数QTL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QTL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均值差异均不显著,表明brt4.1和idr6.1为旱田特异表达。4个分离群体的选择结果验证了QTL定位的真实性、可靠性。另外,还对QTL及其两侧标记的选择效应及水旱稻抗旱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
刘立峰穆平张洪亮王毅曲延英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旱稻抗旱系数QTL标记辅助选择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以旱稻品种IRAT109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的116个株系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郭咏梅穆平刘家富卢义宣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品质性状
利用水、旱稻DH系定位产量性状的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被引量:34
2005年
为研究水、旱栽培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QTL表达的影响,以粳型陆稻IRAT109和粳型水稻越富杂交的116个株系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已构建的水稻分子连锁图(其中94个RFLP标记和71个SSR标记),在水田、旱田栽培条件下,定位了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单株产量等性状的QTL。结果表明,水田条件共检测到11个加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旱田条件下检测到18个加性QTL和17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千粒重的2个加性QTL和1对上位性QTL及控制有效穗数的1个加性QTL在水田、旱田条件下都检测到。检测到11个控制产量性状QTL区域存在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其中3个区域也是控制根系性状QTL的热点区。发现8个加性QTL和8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贡献率(以下简称贡献率)大于10%(其中4个加性QTL和5对上位性QTL为旱田条件下检测到),这些高贡献率QTL特别是旱田条件下的高贡献率QTL对旱稻产量性状分子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穆平张洪亮姜德峰刘立峰李自超
关键词:旱稻产量性状环境互作产量性状QTL环境互作旱稻分子连锁图RFLP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