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103-356)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强汪林程亚涛王鹏龙雷海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空军后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免疫印迹
  • 1篇蛋白免疫印迹...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活性
  • 1篇衍生物
  • 1篇衍生物合成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致瘤机制
  • 1篇酮基
  • 1篇齐墩果
  • 1篇齐墩果酸
  • 1篇去氧胆酸
  • 1篇瘤株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印迹
  • 1篇免疫印迹法

机构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空军后勤部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作者

  • 1篇迟淑萍
  • 1篇孙杰
  • 1篇王艳慧
  • 1篇陈红鸽
  • 1篇徐士勋
  • 1篇蒋正杰
  • 1篇雷海民
  • 1篇王鹏龙
  • 1篇程云
  • 1篇程亚涛
  • 1篇汪林
  • 1篇李强
  • 1篇刘军
  • 1篇张诗龙
  • 1篇杜丽

传媒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S180瘤株对动物模型体内荷瘤的影响及致瘤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S180瘤株对小鼠荷瘤形成的影响,探讨S180肉瘤细胞的致瘤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将昆明系小鼠3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空白组:每日灌胃给予蒸馏水,0.2 mL/10 g体重;模型组: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制成小鼠实体瘤模型,其后每日口服灌胃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环磷酰胺组: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制成小鼠实体瘤模型后,注射0.02 g/(kg·d)环磷酰胺注射液。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计算平均重量;与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组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技术方法,检测抑癌基因P53、P21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S180肿瘤动物模型瘤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荷瘤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肿瘤,其瘤重为(1.513±0.790)g,环磷酰胺组瘤重为(0.248±0.253)g,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抑瘤率为83.63%。在被检瘤体中,三种蛋白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空白组与环磷酰胺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模型组P53、P21抗体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21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Bcl-2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 S180肉瘤细胞可能通过抑制P53与P21的表达而起到促进肿瘤形成的作用,该机制的研究可为筛选肿瘤治疗药物及肿瘤机制探讨等的肿瘤动物模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迟淑萍张诗龙陈红鸽刘军杜丽孙杰蒋正杰程云
关键词:S180蛋白免疫印迹法P21
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衍生物合成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合成齐墩果酸、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并评价2者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丙酮/K2CO3作为反应体系,利用溴代川芎嗪分别与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衍生物。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对其进行在体新生血管活性评价。结果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及IR确证为齐墩果酸乙酰甲酯和和去氧胆酸乙酰甲酯;二者作用于CAM模型后,新生血管的数目均比空白组减少。结论在丙酮/K2CO3/溴代川芎嗪反应体系中,得到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经CAM模型测试发现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对新生血管具有较好抑制活性。
王鹏龙程亚涛汪林徐士勋王艳慧李强雷海民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