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4-01-06B)

作品数:8 被引量:128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林徐富贤熊洪朱永川郭晓艺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泸州市农业局泸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杂交
  • 7篇杂交中稻
  • 7篇中稻
  • 3篇氮肥
  • 3篇利用率
  • 3篇促芽
  • 3篇促芽肥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性状
  • 2篇源库
  • 2篇源库结构
  • 2篇再生力
  • 2篇植株
  • 2篇施用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高产
  • 1篇氮肥高效利用
  • 1篇氮肥农学利用...

机构

  • 8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泸州市农业局
  • 1篇泸县农业局

作者

  • 8篇朱永川
  • 8篇熊洪
  • 8篇徐富贤
  • 8篇张林
  • 7篇郭晓艺
  • 6篇刘茂
  • 5篇周兴兵
  • 1篇谢戎
  • 1篇杨大金

传媒

  • 2篇杂交水稻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被引量:90
2009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稻基因型、根系生长、物质积累、生理代谢、植株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水稻发根力强、根系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分蘖力强,齐穗期粒叶比大,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库容量大,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割指数高的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高;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高。总结了从氮肥种类与平衡施肥、施肥方法与肥水运筹、氮肥精准施用技术方面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提高水稻氮效率的研究重点,即建立水稻氮素效率间接评价的有效方法、突出水稻氮素效率的遗传规律与品种选育工作,协调氮素高效吸收与高效利用矛盾的栽培策略和深化以叶色为基础的高效定量施氮技术研究4个方面。
徐富贤熊洪谢戎张林朱永川郭晓艺杨大金周兴兵刘茂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基因型差异肥水管理
杂交中稻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组合间植株性状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两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组合间植株地上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16个杂交组合间的茎叶含氮量、籽粒含氮量、籽粒产量及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影响氮素利用率的植株性状不尽相同,其中收割指数、有效穗和成穗率3个性状,在两种施氮水平下对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在众多性状中,收割指数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相关程度最高,并在两种施氮水平下表现较稳定。收割指数可作为预测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鉴定指标。
徐富贤张林张乃周郭晓艺朱永川熊洪周兴兵刘茂
关键词:杂交中稻植株性状
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组合间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施氮处理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产正常施氮水平条件下,杂交中稻氮肥高效利用率组合要求最高苗数(x1)多,株高(x6)较高,倒3叶(x13)较窄,生物产量(x18)和结实率(x21)较高,上述性状与氮肥农学利用率(y)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5.8901+0.335 9x1+0.449 2x6-15.859 5x13+0.199 9x18+0.345 4x21,决定系数为89.53%。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杂交后代及组合鉴定时田间选择的参考指标。
徐富贤张林万绪奎朱永川熊洪郭晓艺周兴兵刘茂
关键词: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农艺性状
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与组合间源库结构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0粒的组合,每公顷施尿素应高于300kg,但其具体施用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需求量与头季稻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
关键词:杂交中稻源库结构再生力促芽肥
杂交中稻氮肥高效利用与高产组合的植株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肥利用率与组合间植株地上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的氮肥利用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氮吸收利用率和氮农学利用率是杂交水稻选择氮素高效利用与高产组合的重要指标。在22个形态因子中,同时对氮吸收利用率和氮农学利用率2项指标都起重要作用的性状有最高苗、粒叶比、倒3叶长度、倒3叶宽度和千粒重。在高产正常施氮水平条件下,杂交中稻氮高效利用与高产并重组合的植株主要形态特征是:分蘖力强,齐穗期粒叶比小,倒3叶长而窄,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割指数高,对氮吸收利用率和氮农学利用率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3.99%和95.82%。可作为杂交后代及组合鉴定时田间选择的参考指标。
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唐有才周兴兵郭晓艺刘茂
关键词:杂交中稻基因型氮肥利用率
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被引量:11
2009年
2005-2006年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Ⅱ优7号、冈优725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使施促芽肥时植株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究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头季稻基肥和分蘖肥施氮的农学利用率是促芽肥的1.31~3.35倍;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与库源结构关系密切;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建立了根据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再生稻促芽肥的高效施氮量(y)的回归方程(y=-25.733x+1212.4,r=-0.9534*)。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时期与剪穗、剪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组合间的再生力存在显著差异;施促芽肥无论早施还是迟施都会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而且早施比迟施的增产效果好,每穗着粒数越高的组合增产效果越好。其原因在于,头季稻杂交组合间每穗着粒数与齐穗期的叶粒比和茎粒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致头季稻每穗着粒数越多,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齐穗后15d再生芽的死亡也越多,施促芽肥补充营养的时期就应更早。每穗着粒数超过163粒的中、大穗型组合,促芽肥以头季稻齐穗期施用为佳;每穗着粒数少于163粒的小穗型组合,头季稻齐穗期至齐穗后15d均可以施促芽肥。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
关键词:杂交中稻源库结构再生力促芽肥施用时期
杂交中稻成穗率的限制因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及三角形施氮方式处理,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成穗率的限制因素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结果表明,最高苗期前后是影响水稻成穗率的环境敏感期,光照是该期影响成穗率的主导因素,增施氮肥对提高成穗率的作用不如改善光照条件的大,而且只有在群体基部光照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才会起到明显作用。采取"三角形栽培改善最高苗期的群体基部光照条件和N-n-2期施上林氮肥"的栽培途径,具有显著降低苗峰、壮苗以及提高成穗率和着粒数的作用而增产,但其增产程度与稻田土壤肥力有关。
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周兴兵
关键词:杂交中稻成穗率栽培途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