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26)

作品数:12 被引量:122H指数:6
相关作者:韩玉刚姚韬叶雷张荣天王红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省际
  • 4篇省际边缘区
  • 4篇边缘区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欠发达
  • 2篇县域
  • 2篇县域经济
  • 2篇城市
  • 1篇等效性
  • 1篇迭代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规律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分析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实证性
  • 1篇实证性研究
  • 1篇市中心

机构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韩玉刚
  • 3篇姚韬
  • 2篇张荣天
  • 2篇叶雷
  • 1篇焦华富
  • 1篇佘元冠
  • 1篇李俊峰
  • 1篇许吉黎
  • 1篇曹贤忠
  • 1篇王文哲
  • 1篇王红
  • 1篇张化文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中国管理信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基于《华盛顿协议》的视角被引量:57
2014年
结合《华盛顿协议》认证的基础、原则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的高校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存在与高校生态化目标不合、本科教学评估区分度不够以及职业技术资格衔接不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现有专业认证工作的建议和未来的发展目标。
姚韬王红佘元冠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效性
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及优化路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同一行政主体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演进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多省份间的地域分工、产业协作、制度联合及跨省域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该文应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探索性分析,对2000-2011年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皖浙、皖苏南地区形成极化中心且极化效应不断增强,H-H型单元集中于皖浙和皖苏南地区,L-L型单元集中于皖豫和皖鄂地区;区域整体差异的主导因素由地区内差异向地区间差异转变。总结了转型期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为点状离散—单核极化—内同外异,结合多省域制度政策、相关理论和区域发展条件对未来的空间演进提出3条优化路径,包括跨区域分工协作与区域一体化、"多核驱动"与"极带延伸"以及边缘核心化与制度网络化。
许吉黎韩玉刚张化文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
基于马尔科夫概率跃迁矩阵的消费者偏好分析
2015年
采用马尔科夫概率跃迁矩阵工具对汽车消费者偏好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抽样调查获得消费者偏好转移的初始矩阵,再通过迭代求解的方法,提高原矩阵内部隐性数值的精确性,并构建动态概率跃迁矩阵,最后使用PPMCC法评价矩阵的稳定性。实例表明,2013-2014年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偏好比例最大为经济优先,比例最小为技术优先。预测2015-2018年,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奢侈优先的偏好比例逐年下降,而其他三项的偏好比例逐年上升。
姚韬
关键词:消费者偏好迭代
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治理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跨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府际合作对于跨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为关键。以安徽省重点发展区域——皖江城市带为案例地,探究了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深入分析了跨界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府际纵向和横向合作两个维度,提出跨界生态环境治理,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间应加强环境管制系统的顶层设计、理顺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以及整合合作治理的组织架构,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之间应加强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切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而实现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丁荣萍韩玉刚
关键词:府际合作生态环境皖江城市带
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重点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2013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对应的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创新研究,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典型区域发展研究。综述上述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深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就学科发展而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韩玉刚曹贤忠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
基于县域尺度的省际边缘区空间经济整合模式——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县域尺度,从理论层面概括了不同类型省际边缘区空间经济向心整合、邻域整合和离心整合三种一般模式。借助实地深度访谈、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模型,对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空间经济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不同发展阶段,主动的空间经济整合取向,是县(市)域内部向心整合模式、县(市)际邻域整合模式和县(市)域跨界离心整合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强弱非均衡型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离心整合模式的客观存在。
韩玉刚李俊峰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
转型期中国城镇发展效率测度、分异与优化被引量:2
2015年
运用修正DEA、ESDA、Malmqujst指数探讨2000-2012年中国省域城镇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异与优化路径,可以看出2000-2012年中国城镇发展效率不断提升,东部呈技术效率驱动模式,西部呈规模效率驱动模式;中国城镇发展效率全局表现空间自相关集聚分布模式,局部上效率热点区集聚在京津、长三角,冷点区形成"L"型西部集聚格局,区位差异、产业差异及市场化差异是效率分异的主要因素。
张荣天焦华富
关键词:分异
中国欠发达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选择与区域带动效应——以豫皖省际边缘区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中国省际边缘区由于边缘性区位条件、增长核心缺乏、发展政策缺位等因素综合影响,相对省域核心区而言一般较为落后。豫皖省际边缘区是中国较为典型的"弱弱型"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实力弱小、相互联系有限、空间经济结构松散,急需遴选核心城市,重构区域空间结构,以推进豫皖省际边缘区的快速发展。基于此种思考,从城市规模、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交通通讯4个维度构建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测度豫皖省际边缘区城市中心性,利用场强模型和GIS技术划分城市腹地。结果表明:在豫皖省际边缘区城市中,阜阳市中心性得分总分最高,在城市规模和交通通讯方面得分领先于其他城市,具有建设成豫皖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内部基础;阜阳市的腹地面积最大,直接腹地跨越了阜阳市市域、豫皖省界的范围,触及豫皖省际边缘区的所有城市,具有建设成为豫皖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外部环境。最后结合阜阳市内外发展条件,从跨界空间整合、内外交通组织、产业联动协同、经济社会示范4个方面,分析了其对豫皖省际边缘区的区域带动效应。
韩玉刚叶雷
关键词:城市中心性城市腹地
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量、能源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我国碳排放量大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我国目前而言,必须尽快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是积极发展能耗低且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向能源集约型的转变。
姚韬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增长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文章以江苏省65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PCA法、经济重心模型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1978-2012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采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呈上升的态势,且发展非均衡性较显著;县域经济发展重心在1200°.261′-120°.622′E、3l°.910′~31°.3277N波动,大致位于无锡市至苏州市范围之内;县域经济呈现以“苏锡常”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县域经济在东北-西南方向上差异较均衡,而东南-西北方向上差异最显著;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域发展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三大主要成因。
张荣天韩玉刚
关键词:县域经济差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