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07ZCKFSH03200)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二琳韩瑞发范晓东杨雄王玉叶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hIFN-α-2B-BCG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构建hIFN-α-2B-BCG重组体,探讨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对重组BCG与常规BCG生长情况和形态学进行比较;生长10代后,ELISA法测定菌体内、外表达hIFN-α-2B量。重组BCG体外作用于膀胱肿瘤细胞EJ、MB49后行电镜和MTY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常规BCG与重组BCG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d为近似对数生长期,600nm处吸光度(A)值从0.1升到1.2左右,然后进入平台期。重组BCG和常规BCG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均保持相互连接的特点,但重组BCG稍大,余无明显异常。1ml重组BCG分泌IFN—α-2B为997.2pg,菌内含量为99.3pg。连续传10代的重组BCG分泌量为990.3pg,与第一代无明显差别,二者形态学也未见明显差异。重组BCG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性,核染色质溶解,细胞质坏死。重组BCG对两种细胞的抑制率都显著高于野生BCG(P〈0.05)。结论重组hIFN-α-2B-BCG的分泌性表达持续稳定,其生长和形态特征与野生型基本一致。重组BCG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杀伤作用强于野生BCG。
- 孙二琳刘春雨韩瑞发范晓东
- 关键词:卡介苗重组BCG
- 重组hIFN-α-2b—BCG对小鼠原位膀胱肿瘤免疫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重组hIFN-α-2bBCG对原位膀胱肿瘤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57BL/6原位膀胱肿瘤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小鼠膀胱灌注治疗后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并测定小鼠血清中mTNF-α和mlI,12的水平,了解小鼠全身免疫状况。肿瘤组织冰冻切片进行T细胞亚群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肿瘤Fas表达,了解膀胱局部免疫反应。结果重组BCG灌注治疗后小鼠外周血CD4+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8+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D4+/CD8+比例为2.63,与野生BCG组(2.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mTNF-α和mIL-12灌注治疗后比PBS对照组大幅提高,重组BCG组mTNF-α为806pg/ml,mIL-12为860pg/ml,与野生BCG组及野牛BCG联合I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BCG组瘤组织内CD2、CD3和CD8检测强阳性,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重组BCG组和野生BCG加IFN组瘤组织CD4+、重组BCG组CD8+检测值显著高于野生BCG组(P〈O.05)。BCG灌注后荷瘤小鼠膀胱肿瘤表达Fas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hIFN-α-2b—BCG具有在小鼠体内调节系统及局部免疫能力的作用,纠正荷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增强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具有增强Th1型细胞因子产生作用,上调荷瘤小鼠Fas的表达,诱导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免疫攻击。
- 孙二琳范晓东王玉叶韩瑞发
- 关键词:重组BCGIFN-Α-2B膀胱肿瘤淋巴细胞亚群
- 重组人干扰素-α-2b—BCG小鼠原位膀胱肿瘤灌注治疗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适合膀胱内灌注BCG的膀胱癌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重组hIFN-α-2b—BCG对其治疗效果。方法利用亚硝酸银化学损伤、MB49细胞移植改进方法,构建C57BL/6原位膀胱肿瘤小鼠模型,进行重组BCG和野生BCG灌注治疗,观察荷瘤小鼠生存率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结果p53在荷瘤小鼠膀胱肿瘤表达强阳性。重组BCG和野生BCG各组灌注治疗后各重要器官组织未见肿瘤和结核结节形成。重组BCG灌注治疗组的小鼠平均膀胱重量(140.8±33.2)mg显著低于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的251.6±38.4,与野生型BCG治疗组的150.1±42.1、野生BCG+IFN治疗组的144.6±3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组BCG治疗组的小鼠生存率高于野生型BCG治疗组。结论重组BCG小鼠原位膀胱肿瘤灌注治疗模型造模成功、肿瘤浸润迅速,恶性度高。重组hIFN-α-2b—BCG对小鼠体内膀胱肿瘤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影响肿瘤预后。
- 孙二琳韩瑞发范晓东
- 关键词:膀胱肿瘤BCGIFN-Α-2B
- 卡介苗对hPBMC的TLR4表达调节及其免疫活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卡介苗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TLR4的表达调节,以及BCG介导免疫细胞活化效应的新机制。方法:研究BCG对hPBMC的TLR4表达的调节,以及对表达TLR4的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效应,以(hPBMC+PBS)作为空白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TLR4进行检测,ELISA方法测定BCG刺激组与对照组的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经过BCG刺激后,TLR4表达大大增加(P<0.01),且随时间增加而增强,在72 h时,BCG组的TLR4表达率为(44.73±0.0066)%,而对照组的表达率仅为(1.02±0.0024)%。BCG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且这种增强作用也存在一定时间依赖性,在BCG与hPBMC共同孵育24 h、48h和72 h后,BCG组IFN-γ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种增强作用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BCG对hPBMC的TLR4表达有正调节作用,并加强表达TLR4的hPBMC的免疫活化作用。
- 孙蕊杨雄孙二琳韩瑞发
- 关键词:卡介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
- 重组hIFN—α-2b—BCG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LR4通路的免疫活化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重组卡介苗(BCG)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T0u样受体4(TLR4)的表达调节及其介导免疫细胞活化效应的机制。方法比较重组BCG和野生BCG对hPBMC的TLR4表达的调节;应用TLR4功能阻断抗体对hPBMC的TLR4信号通路进行干预,然后用重组人干扰素(hIFN)-α-2b—BCG(重组BCG)、野生BCG、hIFN—α-2b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对照)对TLR4信号通路阻断和未阻断的hPBMC进行刺激,并运用ELISA方法比较阻断组和未阻断组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a、人白细胞介素(hIL)12、hIFN-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重组BCG和野生BCG对hPBMC的TLR4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正性调节作用(均P〈0.05)。TLR4功能未阻断时,hIFN-γ和hTNF-α的表达量在不同刺激组均为重组BCG组〉野生BCG组〉hIFN—α-2b组〉空白对照组,而hIL-12的表达量在不同刺激组为hIFN-α-2b组〉空白对照组〉重组BCG组〉野生BCG组(均P〈0.05)。TLR4功能阻断后48h,重组BCG组、野生BCG组、hIFN—α-2b组和空白对照组的hIFN-γ的表达量(27.3±1.2、20.6±0.9、20.3±0.8、18.4±0.7)均明显低于未阻断组(84.6±1.3、34.0±1.0、24.9±0.9、22.9±0.7)(均P〈0.05);hTNF-α的表达量(1431±28、1032±21、104±6、109±4)均明显低于未阻断组(1553±28、1065±31、343±6、299±4)(均P〈0.05);hIL-12的表达量(0.646±0.005、0.592±0.015、0.638±0.008、0.595±0.019)均明显低于未阻断组(1.120±0.012、0.946±0.015、1.254±0.011、1.112±0.024)(均P〈0.05)。结论重组BCG可通过TLR4信号通路对hPBMC分泌Th1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进行调节。
- 杨雄孙二琳史启铎韩瑞发
- 关键词:卡介苗干扰素Α-2B细胞因子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卡介苗(hIFN-α-2b-BCG)药物敏感性分析
- 2012年
- 通过BACTEC MGITTM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仪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卡介苗(hIFN-α-2b-BCG)菌株进行利福平等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以野生BCG作对照观察药物对重组BCG菌株活性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重组人干扰素α-2b-卡介苗在系统感染上对喹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在抗结核类药物中,除对吡嗪酰胺耐药外,对利福平等其他几种抗生素均敏感.因尿液回收率高,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对膀胱中的菌株有影响.
- 李娜牛瑞芳韩瑞发孙二琳
- 关键词:重组BCG人干扰素Α-2B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卡介苗对膀胱癌MB49细胞的体外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卡介苗(hIFN—α-2b—BCG)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直接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实验,将重组hIFN-α-2b—BCG直接作用于小鼠膀胱癌MB-49细胞,荧光染色后,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野生型BCG和重组hIFN—α-2b—BCG对MB49细胞的影响。结果重组hIFN-α-2b—BCG与MB49细胞共培养后,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变圆,增殖速度明显减缓,部分细胞脱壁,胞浆呈大量空泡和颗粒状。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细胞质坏死,大量空泡,细胞表面有出泡现象。吖啶橙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聚集成团状的细胞球体,胞突消失,凋亡小体出现。Hoechst33258染色后,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呈明亮的蓝色荧光。MTT测定结果显示,随共培养时间延长,重组hIFN—α-2b—BCG可不同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于野生BCG。FCM检测结果显示,24h后野生型BCG诱导凋亡率为10.8%,重组hIFN—α-2b—BCG诱导凋亡率为19.7%;48h后野生型BCG诱导凋亡率为20.9%,重组hIFN—α-2b—BCG诱导凋亡率为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hIFN-α-2b—BCG上调MB49细胞MHC—I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且上调比例明显高于野生型BCG(P〈0.01)。结论重组hIFN—α-2b—BCG成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更高的调节免疫原性、抗肿瘤作用和细胞毒性。
- 孙二琳范晓东韩瑞发牛远杰
- 关键词:膀胱肿瘤重组卡介苗人干扰素Α-2B
- 重组hIFN-α-2b-BCG的冻干制备及生物特性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重组hIFN-α-2b-BCG真空冷冻干燥的制备工艺,研究冻干后生物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重组BCG(rBCG),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平板计数法比较冷冻干前后的活菌数,计算存活率。比较冻干前后rBCG的抗酸染色特征与形态,连续测定OD值,绘制生长曲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IFN-α-2b表达水平。PCR和抗性培养分析冻干后的质粒稳定性。结果:冻干后重组BCG为(6.51±0.33)×106CFU/mL,冻干前为(1.02±0.11)×107CFU/mL,存活率约65%,达到BCG生物免疫治疗所需的活菌标准。冻干前后的菌落形态、生长曲线及抗酸染色特征无明显差异。质粒插入基因稳定率91.7%,丢失率为8.3%。冻干前后分泌IFN-α-2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重组hIFN-α-2bBCG冻干制剂,活菌数达到生物免疫治疗标准,其生物学特性和质粒稳定性均可耐受冷冻、低温与真空干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 孙二琳赵杰范晓东韩瑞发
- 重组IFN-α-2b-BCG对人PBMC的TLR4表达调节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重组卡介苗(BCG)和野生BCG对人外周单核细胞(hPBMC)上TLR的调节差异,揭示hIFN-α-2b对hPBMC上TLR4的表达是否具有协同增强效应,以及BCG介导免疫细胞活化效应的新机制。方法比较研究重组hIFN-α-2b-BCG和野生型BCG,及其上清和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的调节,以及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以淋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对TLR4进行检测,MTT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结果证实了重组BCG和野生BCG对hPBMC的TLR4的表达均有正调节及抗肿瘤效应;重组BCG对hPBMC的TLR4表达的调节优于野生BCG(P<0.05);重组BCG上清和外源性等量干扰素对TLR4表达皆有正调节作用,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重组BCG上清与野生BCG上清相比,对hPBMC诱导TLR4表达差别显著(P<0.05);与野生BCG组相比,重组BCG组表达TLR4的hPBMC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显著增强(P<0.05)。结论重组BCG的脂多糖和持续分泌的hIFN-α-2b对hPBMC的TLR4表达均有正调节作用,并加强表达TLR4淋巴细胞的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 孙二琳王玉叶韩瑞发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