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07-0146HLJ)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相关作者:马世忠闫百泉王龙杨成文慧俭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剩余油
  • 2篇单砂体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学
  • 2篇油田
  • 2篇砂体
  • 2篇建筑
  • 2篇建筑结构
  • 2篇高分辨率
  • 2篇层序
  • 2篇层序地层
  • 2篇层序地层学
  • 1篇点坝
  • 1篇油层
  • 1篇萨尔图油田
  • 1篇剩余油挖潜
  • 1篇葡萄花油层
  • 1篇挖潜
  • 1篇微相
  • 1篇物理模拟

机构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王龙
  • 3篇马世忠
  • 3篇闫百泉
  • 1篇文慧俭
  • 1篇杨成
  • 1篇沈忠山
  • 1篇吴华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沉积模式研究——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葡萄花油层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区井距由开发初期的500—600 m,缩小到目前的一百米甚至几十米。加密的井网为恢复砂体原始的空间展布特征成为可能。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描述,利用密井网开发区的测井、录井及各种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认为松辽盆地萨尔图油田葡萄花油层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通过对1 000多口井的详细解剖,提出了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其它地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参考,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内剩余油挖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文慧俭杨成马世忠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剩余油挖潜
大庆油田杏6区葡Ⅰ3_3小层的可分性被引量:2
2009年
以杏6区块为研究区,在研究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动态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技术,从沉积学角度,系统论证该层的两分性,即该层为2个河流期沉积复合体.系统分析复合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特征,每期河道砂体内都具有各自的垂向水淹特征,即总体上底部高水淹,向上水淹程度逐渐变弱至未水淹.为该区的单砂体建筑结构研究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闫百泉沈忠山王龙吴华段银鹿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单砂体剩余油
单砂体内部流动单元评价被引量:9
2007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选择渗流因数、存储因数,对成因单砂体内部4级流动单元进行研究,并划分成4个级别.A(最好),B(好)类流动单元主要是河道主体成因控制的高效渗流场,C(中等),D(差)类流动单元主要是河道边部、废弃河道等微相控制的低效渗流场;A,B类流动单元储层具有较好的储存能力和高效的采出程度,C,D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容易富集部位.理论和实际研究表明,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是地下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对剩余油形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闫百泉马世忠王龙樊立新王桂华
关键词:单砂体建筑结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
曲流点坝内部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物理模拟被引量:47
2008年
建立了曲流点坝物理模型,模拟地下曲流点坝储层进行驱替实验。观察注入剂的运动规律,同时,在模型上布置了测量电极,以双电极法测量驱替过程中垂向电阻变化,反映注入剂波及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侧积泥岩夹层的建筑结构对注入剂在点坝砂体中的流动规律,以及对剩余油的形成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曲流点坝内部,侧积泥岩夹层对注入剂具有强烈的遮挡作用,受其影响形成侧积体差异型剩余油、重力型剩余油以及压力异常型剩余油三种类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点坝的中上部。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水平井钻遇点坝上部进行开采是主要的手段。
闫百泉马世忠王龙张全恒
关键词:物理模拟点坝建筑结构非均质性剩余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