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60)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卢衍鹏张伯存更多>>
相关机构:枣庄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中国文学
  • 3篇文化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叙事
  • 2篇语境
  • 2篇小说
  • 1篇代文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秩序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多义
  • 1篇新写实
  • 1篇新写实小说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史
  • 1篇叙事策略
  • 1篇意识形态

机构

  • 8篇枣庄学院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卢衍鹏
  • 4篇张伯存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无疆界写作——重读张承志《心灵史》被引量:3
2010年
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是90年代文学的重要收获。①无论从丰厚的思想容量还是从跨文体写作的形式来看,它都是一部标志性的作品。90年代的评论家们解读该作关注的焦点往往是精神价值层面:信仰精神、理想主义、终极关怀、苦难意识等。
张伯存
关键词:哲合忍耶心灵史跨文体写作理想主义历史学
文化语境的嬗变与生产主体的选择——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延续并改造了80年代的文化逻辑,其文化语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意识形态辐射至文学生产领域,实用主义、功利意识取代精神启蒙和理想主义,市场法则取代晕轮效应,文学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文学生产主体包括以"单位"为代表的组织化生产和以"自由撰稿人"为代表的个体化生产,在博弈中相互交流、渗透、交叉,表征着写作者的分化与知识分子的选择,彰显出该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延展性。
卢衍鹏
关键词:文学生产机制文化语境20世纪90年代文学
论1990年代中国文学中欲望叙事的多义、异化与悖论——以朱文、韩东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整体性转换的历史背景下,1990年代中国文学的欲望叙事显示出多义、异化和悖论的特质。按照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延着八十年代关于"人"的追问,九十年代的基本主题就是欲望。对八十年代的基本认识是启蒙主题,启蒙主题又集中到一个焦点——"人"的主题,包括康德的思想、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俄国典型理论、存在主义、“意识流”
卢衍鹏
关键词:欲望叙事中国文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多义悖论异化
抵抗现代性的寓言——重读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被引量:3
2010年
韩少功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以其思想的深邃和形式的独特,在90年代甫一问世就引起文坛的高度关注、争议,随着时间流逝,毫无疑问,它业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①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多少受到西方哲学界“语言学转向”的启发,它探究、表现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如何介入人生、生活的。它的词典体、
张伯存
关键词:《马桥词典》20世纪中国文学重读寓言长篇小说
家庭伦理剧的类型融合与文化诉求——论电视剧《咱家那些事》的叙事策略
2012年
从《渴望》开始,中国家庭伦理剧从无类型意识,到有类型意识,再到类型成熟,是产业化、艺术化等多重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类型剧要处理好资本诉求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商业价值的同时追求类型突破,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对类型剧的审美疲劳已成事实,观众已经厌烦不断重复的故事结构、叙事技巧和人物配置等,向内寻求类型突破势在必行①。回顾近年热播的家庭伦理剧,如《孝子》、《咱爸咱妈》、《牵手》、《金婚》、《王贵与安娜》、等,都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百姓日常的家庭生活、情感世界和伦理道德等展开叙事创新,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原有类型束缚。
卢衍鹏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叙事策略文化诉求电视剧《渴望》
文化强国语境下文化立国的逻辑、现实与战略被引量:6
2012年
文化立国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构的战略基础和价值取向,文化立国的逻辑是现代性、全球化与超越性的文化自觉,文化立国的现实是从核心价值到道德秩序的重建,文化立国的战略是实现从中国形象到文化实力的转变。
卢衍鹏
关键词:文化立国文化自觉道德秩序文化实力
“日常生活”、意识形态与新写实小说被引量:1
2012年
文学的"日常生活"因素及其凸显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结果,文学对"日常生活"的呈现具有选择性、指向性和策略性。新写实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再生产性"、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推崇,对日常满足的平庸化、一般化叙事,确立了日常生活在新写实小说中的本体性地位。新写实小说中"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性,包括"日常生活"的现代性诉求、大众文化属性和"日常生活"的多元性,既要从下而上地参与不断变动的日常实践,也要从上而下地以理论建构"日常生活"的多维空间。
卢衍鹏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意识形态性日常生活审美化
1980年代“男子汉”文学及其话语的文化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从男性气概、男性主体的角度论述1980年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面向,能够看出"男子汉"文学及其话语如何表征了现代性意识形态和宏大叙事,通过发掘文学文本中的社会文化要素的文化分析方法以及文学文本与其他社会文本、场域的互证分析,能够发现它们的表征机制以及时代的生活经验、"情感结构"的支撑和运作。
张伯存
关键词:中国文学
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中的王朔现象
2011年
王朔现象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他勾连着革命文化、知识分子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复杂关系,他维系着文学与传媒、文学与市场的新型关系,表征了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心理、权力、市场、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文化再生产的新机制以及市场和消费主导的世俗欲望,他在市场意识形态的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
张伯存
关键词:王朔现象社会转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