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XK201110)

作品数:15 被引量:267H指数:10
相关作者:伊文超吴玉霞侯红范亚蓓王彤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7篇偏瘫
  • 6篇偏瘫患者
  • 5篇上肢
  • 3篇上肢功能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经颅磁刺激
  • 3篇磁刺激
  • 2篇导向性
  • 2篇动功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卒中后
  • 2篇脱位
  • 2篇疗法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
  • 2篇肩关节

机构

  • 8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伊文超
  • 5篇侯红
  • 5篇吴玉霞
  • 4篇范亚蓓
  • 3篇蔡可书
  • 3篇王彤
  • 2篇戴文骏
  • 2篇王翔
  • 1篇励建安
  • 1篇朱奕
  • 1篇伍琦
  • 1篇王盛
  • 1篇许光旭
  • 1篇龚晨
  • 1篇曹寅慧
  • 1篇沈滢
  • 1篇茅矛
  • 1篇顾昭华
  • 1篇孟殿怀
  • 1篇单春雷

传媒

  • 7篇中国康复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患侧上肢负重压手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偏瘫上肢负重振动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伸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屈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半脱位程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重振动训练作为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
龚晨顾昭华郭川王盛王彤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非流畅性失语的疗效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CILT)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非流畅性失语的语言功能和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组)、常规治疗+CILT(CILT组)、常规治疗+1Hz rTMS(rTMS组)及常规治疗+CILT+1Hz rTMS(联合组)治疗10d,治疗前后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及命名前4项及日常生活交流活动检查(CADL)评定语言功能和交流能力。结果:治疗10d后,联合组WAB各项功能评分及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CILT组及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联合组WAB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和命名3项及CADL评分均较rTMS组明显提高(P<0.05),WAB评分复述项联合组与rTMS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MS组WAB各项功能评分及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提高更明显(P<0.05);CILT组WAB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和命名3项及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常规组WAB评分仅自发言语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CADL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制性诱导疗法和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非流畅型失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两者联合运用疗效更优。
周秋敏丛芳沈滢殷稚飞张文通叶芊陈文莉单春雷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0.5Hz组、1Hz组和2Hz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对健侧大脑皮质M1区进行不同频率(0.5Hz、1Hz、2Hz)的rTMS治疗,持续治疗20d,于治疗前、治疗第10天及第20天时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各组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①上肢功能变化:治疗后3组上肢功能均明显提高,治疗10d时,0.5Hz组上肢MI评分明显高于2Hz组(P<0.05),1Hz组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0d时,0.5Hz组各项评分均优于2Hz组(P<0.05),1Hz组上肢MI评分优于2Hz组(P<0.05),0.5Hz组与1Hz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后3组MEP皮质潜伏期及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治疗10d时,0.5Hz组CMCT明显短于2Hz组(P<0.05);1Hz组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0d时,0.5Hz组MEP皮质潜伏期明显短于2Hz组(P<0.05),CMCT明显短于1Hz组和2Hz组(P<0.05);1Hz组CMCT较2Hz组缩短明显(P<0.05)。结论:0.5Hz或1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脑梗死患者健侧半球均可明显提高患侧脑区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且0.5Hz的刺激频率对提高患侧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最有效。
沈滢单春雷殷稚飞孟殿怀侯红戴文骏励建安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上肢功能运动诱发电位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2年
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导致的运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不利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虽然近年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运动功能障碍仍然是康复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人们也一直在探索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新方法。
沈滢单春雷殷稚飞孟殿怀励建安
关键词:运动功能康复脑卒中后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技术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0
2015年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1次/天,6天/周;治疗组每天在20min传统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20min/次,1次/天,6天/周。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UE、FTHUE-HK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提高和传统的作业治疗一样有效。
侯红范亚蓓吴玉霞蔡可书戴文骏伊文超王彤
关键词:偏瘫上肢功能上肢康复机器人日常生活活动
新型手臂吊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纠正作用及对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新型手臂吊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纠正作用及对患者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0例屈肘肌张力不高(改良Ashworth分级小于2级)并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静态站立位下、10min坐站训练中及20min步行训练中采用3种方式(包括无任何承托及使用网袋式肩吊带或新型手臂吊带)处理偏瘫侧上肢,采用食指触诊法评估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并采用秒表测量上述2种吊带对患者5次坐站计时测试(FTSST)及站起走计时测试(TUG)结果的影响。结果在静态站立位下,网袋式肩吊带及新型手臂吊带的治疗效果一致,均能有效纠正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经10min坐站训练后,发现新型手臂吊带对肩关节半脱位的纠正作用明显优于网袋式肩吊带(P〈0.05),而网袋式肩吊带的纠正作用不显著(P〉0.05),患者容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经20min步行训练后,发现新型手臂吊带及网袋式肩吊带均能有效承托肩关节(P〈0.05),并且以新型手臂吊带的纠正作用更显著(P〈0.05)。与网袋式肩吊带比较,新型手臂吊带能有效减少坐站转移时间(P〈0.05),而2种肩吊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TUG计时结果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新型手臂吊带能有效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同时对患者转移/移动能力提高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王盛顾昭华龚晨罗予王彤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吊带
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非治疗时间内对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的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项目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MBI中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及MBI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常活动管理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该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吴玉霞范亚蓓蔡可书王翔侯红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脑卒中
矫形足垫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形足垫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以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的训练,并结合核心肌群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加用ICB矫形足垫进行患腿负重控制训练,并要求患者日常生活中穿戴矫形足垫步行。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测量2组患者的下肢立姿跟骨休息位角度(RCSP)、胫骨扭转角度(MP)和前足角度(FP),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以及10m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步行速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FP外,2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RCSP和MP分别为(1.78±0.32)°和(13.33±2.51)°,与对照组治疗后的(2.58±0.59)°和(12.45±3.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BBS和MAS评分以及MWS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B矫形足垫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负重时的控制能力,促进其平衡和步行运动能力恢复。
顾昭华王盛孟殿怀龚晨王翔罗予王彤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卧位功率性自行车训练对格林巴利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早期卧位功率性自行车训练对格林巴利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格林巴利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卧式功率性自行车踩踏训练。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B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下肢徒手肌力检查(MMT)、步行能力(10m步行时间,6min步行距离)及Holden步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MBI﹑肌力﹑BBS评分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位功率性功率性自行车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步行能力。
茅矛曹寅慧孙耀金万里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
运动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致帕金森综合症1例报道被引量:8
2015年
患者,男,31岁,因“行动迟缓伴言语不能两月余”入院,诊断:1.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言语功能障碍;2.帕金森综合征。给予以下治疗:①药物治疗:患者先后服用过美多巴、吡贝地尔缓释片、盐酸普拉克索片、金刚烷胺、巴氯芬、维生素B1、银杏叶等;②康复治疗:(以6周左右为一个周期)周期1,仰卧位颈部肌肉牵伸训练;仰卧位躯干旋转牵伸训练;立位双臂挂肋木胸廓及肋间肌牵伸训练;
王盛龚晨曹寅慧童烨清顾昭华
关键词:运动疗法帕金森综合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