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501)
- 作品数:64 被引量:348H指数:11
- 相关作者:张星耀吕全梁军刘振宇田呈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SA及H_2O_2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4
- 2013年
- 以毛白杨和北京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信号分子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2O2)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毛白杨接种后SA与H2O2含量显著上升,72h时内源游离SA含量达到峰值(191.41μg·g-1FW),并伴随H2O2含量的增加和CAT酶活性的降低;而北京杨接种后内源游离SA含量变化不显著(峰值仅为7.83μg·g-1FW),不伴随CAT活性的下降,且H2O2含量与毛白杨相比达到峰值的时间早,峰值低(分别为737.52和306.99nmol·g-1FW),说明不同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体系中SA与H2O2差异显著;同时,克隆获得编码毛白杨水杨酸结合蛋白PtSABP和北京杨PbSABP蛋白的2个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证明,PtSABP和PbSABP编码的氨基酸与烟草(NtSABP)氨基酸同一性为90%。RT-PCR分析表明:接种后毛白杨SABP基因的表达在6~24h时受到抑制,推测此时SA与SABP结合,抑制SABP的CAT活性,从而促使24h后H2O2含量的显著升高。本试验证明: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SA与H2O2变化差异显著,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与其体内SA与H2O2的积累情况有关。
- 马健刘振宇吕全梁军严东辉张星耀
-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菌水杨酸过氧化氢
- 2种生防菌株对杨树溃疡病原葡萄座腔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从生防菌株产生的拮抗作用酶及生防菌株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2方面研究黄绿木霉(YGF9)和木贼镰刀菌(LX6F2)对杨树溃疡病病菌葡萄座腔菌的抑菌机制,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防菌株在几丁质培养基、纤维素培养基、β-l,3-葡聚糖培养基和酪蛋白培养基上的反应和生长情况,判定生防菌株能否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通过显微镜观察2种生防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YGF9和LX6F2代谢过程中均能使β-1,3-葡聚糖培养基中的蓝色消失,说明2种菌株具有产β-1,3-葡聚糖酶的能力;2种菌株可以在酪蛋白培养基上形成水解圈,说明2种菌株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2种菌株在几丁质培养基和纤维素培养基上没有产生水解圈和透明圈,说明2种菌株可能没有产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菌株LX6F2的菌丝可以与病原菌菌丝平行生长、缠绕或穿插生长在病菌菌丝上,从而使得病原菌菌丝扭曲、变形、异常膨大;菌株YGF9的菌丝使得病原菌菌丝发生折叠、畸形、断裂,从而阻碍病原菌菌丝的生长;2种菌株的发酵产物均可导致杨树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的孢子皱缩畸形、孢子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病原菌孢子不能正常萌发;抑菌物质使病原菌芽管变短、扭曲畸形,从而芽管上长出的菌丝不能向前伸展,使孢子失去侵袭能力;生防菌株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4%以上。【结论】2种生防菌株可通过自身产生的拮抗作用酶和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来达到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中未发现2种生防菌株产生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在后续研究中需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此外,本文仅对生防菌株产生拮抗作用酶进行了定性研究,没有计算其产酶量,若今后需要分离提取这些拮抗作用酶,�
- 杨蕾周国英梁军
-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葡萄座腔菌生防菌株抑菌效果
- 宁夏灵武市沟眶象发生特点被引量:7
- 2012年
- 系统调查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在宁夏灵武市的发生情况和特点发现:沟眶象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结束后以成虫越冬的沟眶象出土出现第1个高峰期,以幼虫越冬的沟眶象经化蛹羽化出土出现第2个高峰期;幼虫危害臭椿根部形成的瘤状物可以作为鉴别沟眶象危害的特征;沟眶象幼虫在土壤中垂直分布范围集中在0~45 cm深土层,约占80%;成虫出土孔集中在距臭椿树干基部75 cm范围内,占88%。据此建议土壤施药化学防治沟眶象时,施药深度不宜低于45 cm,施药点距树干基部水平距离不得少于75 cm,且树周各个方向均需施药。每年10月末沟眶象开始"入土"、翌年4月末开始"出土",在沟眶象"入土"结束后但未冻土之前的11中旬和土壤解冻之后但尚未"出土"前的4月中旬,这两个时期土壤施药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沟眶象的同时,还应适时采取打孔注药、熏蒸等措施防治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树干内的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
- 于倩倩陈冲刘振凯孙耀武曹川健宝山温俊宝
- 关键词:沟眶象臭椿臭椿沟眶象
- 松材线虫CYP450基因与松树蒎烯类物质代谢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通过比较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和寄主萜烯类物质代谢的时间特异性,研究松材线虫解毒相关CYP450基因与寄主蒎烯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为该病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松材线虫接种5年生马尾松后,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和寄主萜烯合成酶基因表达模式,同时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寄主松树主要萜烯类物质代谢规律。【结果】松材线虫接种5年生马尾松后,松树蒎烯合成酶基因分别在第6天和第21天上调表达,而寄主松树体内α-蒎烯和β-蒎烯也具有2个峰值,分别在第9天和第27天时含量最高。松材线虫CYP-33C9基因在第12天和第15天大量表达,CYP-33C4基因在接种后第21天表达量最高。【结论】松材线虫的入侵引起松树蒎烯合成酶基因上调表达,生物合成大量蒎烯类物质,松材线虫CYP450基因响应松树蒎烯类物质的大量积累而上调表达。因此,根据松材线虫CYP450基因与松树蒎烯类物质代谢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推测CYP450基因可能参与了松材线虫蒎烯类物质代谢过程,可能是松材线虫致病相关基因之一。
- 王璇理永霞刘振宇吕全贾秀贞张星耀
- 关键词:松材线虫细胞色素P450致病机制
- 不同抗性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过氧化氢及其氧化酶的表达差异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探讨不同抗性杨树接种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后过氧化氢(H2O2)及相关酶与其抗性间的关系,对抗病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感病北京杨(P.×beijingensis)接种溃疡病菌后H2O2摩尔质量浓度、APX和POD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毛白杨在接种溃疡病菌后,H2O2摩尔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北京杨,在接种72 h时,H2O2摩尔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737.52 mol/g),此时对杨树韧皮部进行H2O2亚细胞化学定位,发现抗病毛白杨有大量H2O2-CeCl3沉淀颗粒,且增加的沉淀主要起源于细胞壁;两种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的APX和POD酶活性,毛白杨的变幅显著高于北京杨,且APX和POD的活性变化与寄主抗病性呈正相关;RT-PCR研究表明,溃疡病菌诱导了两种互作体系中杨树APX和POD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其体内H2O2、APX和POD表达差异与其抗性密切相关,H2O2摩尔质量浓度的积累程度对杨树抗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 马健刘振宇吕全梁军严东辉张星耀
-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菌过氧化氢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
- 金黄壳囊孢菌侵染杨树的病理学过程
- 杨树腐烂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枝干性病害,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都有分布,发病时枝干塌陷腐烂,形成环斑,甚至造成整株死亡。其病原真菌为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Pers....
- 张俊娥
- 关键词:杨树腐烂病分生孢子侵染过程
- 文献传递
- 杨树炭疽病菌内生拮抗细菌抑菌活性研究
- 杨树炭疽病(poplar anthracnose)是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杨树健康的枝和叶部病害,在我国南北广大的各种杨树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 黄华毅
- 关键词:胶孢炭疽菌内生细菌
- 文献传递
- 基于气象因子的马尾松毛虫发生率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为预测未来我国马尾松毛虫的潜在变化趋势,以2002—2012年全国范围内马尾松毛虫的地级逐年平均发生率作为预测指标,[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获得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与未来气象数据,得到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结果]表明:以筛选后的12个气象因子建立的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精度达到86.98%,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据此预测2020s,2050s,2080s的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并与2002—2012年的空间格局相比,结果显示:华东及华中地区虫害中度和重度发生面积均明显增加,有扩散的趋势;华东地区的轻度发生面积总体为缩减;而华南部分地区虫害轻度发生面积扩增。[结论]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所得的空间格局模型具有实际预测意义,可以预测我国未来马尾松毛虫平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 王庆毕猛杜婷廖怀建石雷
-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气象因子发生率偏最小二乘
- 松材线虫类甜蛋白(TLP-1)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结构预测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对松材线虫类甜蛋白(TLP-1)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类甜蛋白(TLP-1)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技术克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运用相关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及三维结构构建。【结果】该基因全长为441bp,编码146个氨基酸。NCBI比对发现该基因属于TLP超基因家族。PROCHECK分析显示蛋白结构建合理。【结论】该蛋白不论从序列分析以及蛋白构建结果显示,相对于动物源类甜蛋白,其与植物更为相似。
- 汪菊韩珊理永霞邓勋张星耀
- 关键词:松材线虫基因克隆
- 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黑松光谱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利用光谱学进行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是近年来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方法,研究了野外健康黑松不同发病阶段黑松松针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分析了多个光谱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绿光波段(500~560 nm)和近红外波段(750~900 nm)反射光谱曲线对松树发病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红边(680~780 nm)位置蓝移、绿峰(510~580 nm)反射高度及红谷(640~700 nm)吸收深度降低、红边斜率减小等光谱特征参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松树的感病情况。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 马跃吕全赵相涛何邦令刘会香张星耀
- 关键词:松材线虫黑松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