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508) 作品数:18 被引量:161 H指数:11 相关作者: 金森 邸雪颖 张恒 于宏洲 杨艳波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家林业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林火蔓延模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13年 随着计算机在火蔓延模拟方面广泛的应用,出现了很多计算机仿真模型。这些模型是在原有火蔓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各种蔓延算法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原始的火蔓延模型来说,这些模型的使用范围更加的广泛,模拟的结果更加的接近真实结果。近年来数学方法在火蔓延模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CA、渗透理论、突变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等,本研究在Andrew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数学方法在我国林火蔓延中的一些应用。重点分析了火蔓延的影响因子,我国对可燃物模型研究的较少,在模拟过程中多是借鉴国外模型或是应用简单的可燃物代替复杂的可燃物研究,本研究指出了建立可燃物模型、气象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王晓红 张吉利 金森关键词:林火蔓延 可燃物 昆明典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2014年 云南省是我国重点火险区,准确预测该省可燃物含水率对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十分必要。在2013年防火期,通过对昆明地区8个林分地表凋落物可燃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并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法、FWI法和两种方法混合建立了相应的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这些模型采用的预报因子都是现有常规气象站方便观测的气象要素,模型误差在同类研究的控制水平内,可以在该地区的森林火险预报中直接应用。对于〈35%的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采用混合模型的误差最小,考虑到计算的方便,实际中可以使用气象要素回归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2.1%~6.0%,平均3.6%;平均相对误差(MRE)11.4%~32.7%,平均21.3%。如果考虑降雨后的可燃物含水率,即全部范围的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三种模型没有显著差异,为计算方便,仍建议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模型,MAE 8.2%~14.2%,平均10.6%;MRE48.7%~91.3%,平均值61.4%。FWI指标与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有关,但不如气象要素那么紧密。 金森 周勇关键词:含水率 FIRE WEATHER 基于FWI湿度码的塔河林业局地表凋落物含水率预测 被引量:11 2014年 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标系统(FW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火险天气系统,其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方法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表凋落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凋落物含水率与FWI系统3个湿度码[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枯落物下层湿度码(DMC)、干旱码(D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研究地区8个样地单独取样的地表凋落物,用FWI系统的湿度码FFMC所建立的线性预测方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9%和70.7%,低于气象要素回归模型,说明采用FWI湿度码来预测地表凋落物含水率具有一定优势,可用于预测可燃物含水率,但这种优势是有限的.今后应加强对FWI系统在我国应用的修正工作,特别是雨后可燃物湿度码的修正. 张恒 金森 邸雪颖关键词:可燃物含水率 凋落物 4种草本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2012年 以4种草本可燃物为研究对象,用热重分析法对在空气气氛下其升温速率为10℃.min-1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TG-DTG曲线分析了它们的热解过程和热解特性参数的确定,并采用分阶段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Coats-Redfern法求得相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结果表明:草本可燃物热解过程均需经历4个阶段,其中综纤维素热解阶段和木质素热解阶段是主要的两个失重阶段。热解参数温度和失重量的定量研究,反映了不同阶段热解的难易程度。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4种草本可燃物热稳定性低,是一种较易燃的可燃物。 宋彦彦 金森 汪兆洋关键词:草本 可燃物 热重分析 热解特性 动力学特性 气象法预测盘古林场可燃物含水率的外推精度 被引量:11 2016年 在春防期和秋防期对东北地区大兴安岭盘古林场的3种典型林分: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进行长时间测定。得到其预测模型,使用模型对大兴安岭现有的4种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进行外推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外推时得到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是自建模型的1.6~7.2倍。以1.5倍左右作为可替代的标准,则这4个模型与自建模型应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即可用外来模型预测本地可燃物的含水率。春防期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秋防期。从外推精度的可用性来看,4个模型外推误差在绝对值上最小为3.6%,最大为17.5%。因此,现在的这4种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的外推能力都不理想。模型外推误差与建模地区和外推地区的微环境差异有关,与距离不是完全成正比。 张恒 金森 张运林 于宏洲关键词:可燃物含水率 基于热重的南方7种典型乔木叶片热解特性和燃烧性分析 被引量:25 2015年 通过对南方7种典型乔木叶片在空气气氛条件下,升温速度为10℃·min^(-1)的热重分析,研究了其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特征,并基于热解参数对其燃烧性进行了四维评价。结果表明:(1)综纤维素开始分解的温度为140.54~158.67℃,结束温度为372.01~389.91℃。木素开始分解温度为372.01~389.91℃,结束温度为538.63~581.32℃。(2)综纤维素热解的活化能为34.059~48.531 k J·mol^(-1),指前因子为72.012~1 966.463 min^(-1)。木素热解的活化能为31.264~54.091 k J·mol^(-1),指前因子为31.755~1 909.015 min^(-1)。除麻栗和毛竹外,木素热解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都高于综纤维素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3)7种可燃物的四维燃烧性不完全一致。华山松四维燃烧性都高,麻栗都差。其他5个树种的四维燃烧性不一致。 金森 杨艳波关键词:热解动力学 热重分析 10种国内森林火险计算方法的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为研究不同火险预报方法之间的相似性,选取了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不同地区10种火险预报方法,根据2009~2010年10个地区的气象数据,分别用所选用的10种方法进行火险指标计算并计算不同地区和方法的指标相关性,进而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现象,每种方法至少与其它6种方法中度以上相似,2种方法与其它9种方法全部中度以上相似,只有2种方法不相似;方法间为相似度较高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各种方法选用的气象因子基本相同,另一个是每种方法中的主要火险因子相同。这对建立更普适的全国性火险天气预报方法提供了借鉴。 孙萍 李大伟关键词:森林火险预报 气象因子 基于锥形量热仪的一维和三维燃烧性评价比较:以南方7种树叶为例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以南方7种典型树种树叶为研究对象,比较一维燃烧性评价方法和多维可燃物燃烧性评价方法的相似程度,为燃烧性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7种典型树种的叶片为材料,利用锥形量热仪对其进行热分析,获取燃烧时能量释放速率、释放总量等参数,根据主成分综合排序方法对其进行一维燃烧性评价,根据文献中提出的多维可燃物燃烧性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三维燃烧性评价,分别计算2种燃烧性空间距离,根据距离进行排序,然后对2种方法的排序进行秩分析,以评价一维和三维燃烧性评价方法的相似程度。【结果】每个树种有2种评价方法共21个排序对,其中,只有2个树种的2种方法排序全部相同,2种排序秩只差1位的有3对,其余的秩对都相差很大,秩相关系数为0.078;2种方法秩不相关,说明对于7种可燃物而言,燃烧性的一维评价和三维评价结果不同且无显式关联。在7种可燃物的一维排序和三维排序的3个维度单独进行秩分析中,一维排序只有三维燃烧性中的持续性显著相关,而与点燃性和剧烈性不相关,说明一维评价更多体现了7种可燃物的燃烧持续性,而没有很好地反映出点燃性和剧烈程度。【结论】对于所研究的7种可燃物而言,无论从单个可燃物还是从7种可燃物整体上看,可燃物燃烧性的一维评价结果和三维评价结果都显著不同。一维评价只能反映三维中的持续性一维,三维燃烧性评价能够更多地反映7种可燃物的燃烧性特点。燃烧性三维评价能够反映燃烧性复杂内涵的多个方面,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使人们对于传统可燃物燃烧性的理解更深刻,更好地解释不同可燃物火行为之间的差异。燃烧性一维评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如何用好2种评价的结果,还需深入研究。 金森 杨艳波关键词:锥形量热仪 基于热重分析的南昌地区8种森林的可燃物三维燃烧性评价 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对南昌8种森林可燃物的热重分析,石开究了其热解特性,并根据热解参数对其燃烧性中的易燃性、剧烈性和持续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种森林可燃物可分为两大类厂类是香樟和油茶,易燃但燃烧相对不剧烈持,续时间短;另一类是鹅掌楸、银杏、雪松、桂花、楠竹、阴香,不易燃但燃烧相对剧烈和持续.燃烧性的3个维度的评价往往不相同,对于所研究的8种可燃物,一些可燃物易燃但不剧烈、不持续,另外一些可燃物不易点燃但燃烧剧烈或持续,说明了燃烧性内涵的复杂性和分维度评价燃烧性的必要性.3个维度的评价能够更完整地反映可燃物燃烧性的不同侧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森林可燃物的火行为. 金森 王舜娆关键词:可燃物 热重分析 易燃性 持续性 农林交错区典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 被引量:11 2014年 黑龙江省平原和山区交错带植被受长期的人为破坏,林相差,人为活动频繁,火险等级高,火灾频发。加强该区域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和预测研究,有利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以处于该交错区的黑龙江省庆安县典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水率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动态观测,分析了影响含水率的因子,并以气象要素、FWI指标及两者的混合为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可燃物不同含水率时,其影响因子不同,低含水率时,受湿度影响大;高含水率时,受降雨影响大。FWI指标,主要是FFMC与全范围的含水率相关,但与≥35%的含水率相关差。该指标可用于预测全范围的含水率,但误差大于气象要素回归法,不适合降雨后的含水率预测。FWI指标与气象要素混合建模对于绝大多数模型并没有提高精度。气象要素回归模型误差在〈35%时与FWI模型差异不显著,但对于全范围的含水率预测,其误差低于后者。对于该地区除红松林〈35%的含水率以外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应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模型,MAE为2.0%~7.8%,平均5.4%;MRE为10.6%~28.1%,平均15.8%。对〈35%的红松林含水率预测,加入FWI指标能够改进预测精度,采用混合模型最好。 金森 李建民关键词:可燃物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