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8DZ1203103)

作品数:9 被引量:176H指数:8
相关作者:王丽卿季高华范志锋赵风斌许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市水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农业“四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淀山湖
  • 4篇群落
  • 2篇植物
  • 2篇鲢鳙
  • 2篇围隔
  • 2篇苦草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浮游植物
  • 2篇沉水
  • 2篇沉水植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落结构
  • 1篇盐胁迫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规律

机构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水务局
  • 1篇上海中侨职业...

作者

  • 9篇王丽卿
  • 8篇季高华
  • 4篇范志锋
  • 4篇赵风斌
  • 3篇徐后涛
  • 3篇许莉
  • 2篇卢子园
  • 2篇张玮
  • 2篇张瑞雷
  • 2篇陈萍萍
  • 2篇施荣
  • 1篇王岩
  • 1篇李为星
  • 1篇程婧蕾
  • 1篇戴小杰
  • 1篇冯立辉
  • 1篇张宁
  • 1篇陈庆江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为研究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指示物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对上海市8区县河道的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酸碱度(pH)、温度(t)、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盐度(Sal)等8个常见的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并对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种类数、生物量开展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底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敏感型不同,8种环境因子中pH、溶解氧、总氮、盐度对底栖动物种类的影响较大,是影响河道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及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腮蚓(Branchiura sowerbyi)、巨毛水丝蚓(Limnodrilus grandisetosus Nomura)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相关性较大,是上海市河道水体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物种;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denticulata)、日本旋卷裸蠃蜚(Curup Hiurn volurutur)与水体溶解氧显著相关,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上海市河道水体轻度污染的指示物种;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是多因子影响的综合反应,不同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决定了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和生物量,因此,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对环境因子具有直观的反映作用。
赵风斌陈萍萍徐后涛张玮冯立辉王丽卿
关键词: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滤食性鱼类鲢放养量对淀山湖水质影响的围隔试验被引量:4
2012年
为研究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控制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时最佳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养量,于2009年夏季在淀山湖开展原位围隔试验。鲢放养密度设0、40、80、120 g/m3四个水平,每组设2个重复。每隔10天采样一次,分析水质。实验结果表明:(1)鲢密度为40 g/m3时可一定程度降低淀山湖围隔水体中有机物质(以高锰酸盐指数为代表);80 g/m3时对总氮的降低以及水体透明度的提高最有效;各放养密度对总磷的影响均不明显。(2)对于淀山湖水体而言,鲢的放养可以净化水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当放养密度为80 g/m3时,效果最好。
张宁季高华王丽卿
关键词:水质淀山湖
铜离子胁迫对苦草生长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设置0、1、2、4和6 mg.L-15个Cu2+浓度梯度,研究Cu2+胁迫对苦草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苦草的胁迫作用明显,当ρ(Cu2+)为2 mg.L-1时,苦草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变小,鲜质量下降,但仍能生存;当ρ(Cu2+)为4 mg.L-1时,出现明显受抑制现象,在持续胁迫30 d后,苦草外侧叶片出现腐烂变黑。微量的Cu2+有利于激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植株的抗逆性。CAT活性对逆境的响应早于MDA和H2O2含量,因此监测CAT活性的变化对苦草的抗逆生理研究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当ρ(Cu2+)为2 mg.L-1时,苦草生长受到抑制,高于此浓度的Cu2+污染水体不宜建植苦草沉水植被净化系统。
陈萍萍赵风斌王丽卿季高华
关键词:CU2+苦草生理指标
鲢鳙放养水平对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被引量:20
2011年
在淀山湖进行放养不同密度鲢、鳙的围隔实验(密度水平梯度设置为0、40、80和120 g/m3),探索鲢、鳙的现场控藻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后期(8—9月),鲢、鳙放养密度为80 g/m3和120 g/m3的围隔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显著(P<0.05);且放养密度为80 g/m3的围隔蓝藻比例降幅最明显。鲢、鳙对较大个体藻类以及大型浮游动物的滤食刺激了平裂藻(Merismopedia)和色球藻(Chroococcus)等小型藻类的大量生长。鲢、鳙放养3个月以后,蓝藻和隐藻共同组成围隔的优势藻类。单纯放养鲢、鳙的手段适于主要目标为控制蓝藻数量而非降低藻类总量的湖泊水体。
王丽卿许莉陈庆江季高华张瑞雷范志锋张玮赵风斌
关键词:生物操纵鲢鳙藻类控制围隔实验淀山湖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被引量:50
2011年
为探明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与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于2004-2006年对上海市最大天然淡水湖泊淀山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共采集到淀山湖浮游植物84属205种,主要由绿藻(种类数占50%)、硅藻(20%)、蓝藻(13%)、裸藻(13%)等组成。相邻两月之间种类相似性系数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趋势;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小席藻(Phormidium tenu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具缘微囊藻(M.marginata)、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netica)、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等。浮游植物群落细胞数量主要由蓝藻(42.73%)、绿藻(37.75%)、硅藻(12.67%)和隐藻(6.06%)组成;生物量主要由硅藻(36.75%)、蓝藻(16.78%)、绿藻(16.36%)和隐藻(13.53%)等组成。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模式不同于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型,其中蓝藻从春末开始大量出现,夏季大量繁殖,一直延续到秋初。综合文献资料看出,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已从1959年的硅藻-金藻型、1987-1988年的隐藻-硅藻型演变为2004-2006年的蓝藻-绿藻型;数量由1959年的103ind./L上升至2004-2006年的1.11×107cells/L。演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贫中营养型的金藻、甲藻比例下降,富营养型的蓝藻、隐藻和微型绿藻增加。浮游植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演变指示了淀山湖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王丽卿施荣季高华范志锋程婧蕾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
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5
2011年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测得的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以及水温、风力、透明度、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等环境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效防治淀山湖藻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相关分析表明,在已处于中-富营养及以上水平的淀山湖水体,浮游植物数量、蓝藻数量分别与水温(r=0.487、r=0.497)、pH(r=0.415、r=0.379)和高锰酸盐指数(r=0.460、r=0.436)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r=-0.382、r=-0.394)呈显著负相关;绿藻数量与磷酸盐(r=0.466)呈显著正相关;3 a内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总数量与蓝藻数量的消长趋势和最高峰值出现规律几乎一致.CCA排序表明,水温、溶解氧、透明度和磷酸盐是浮游植物数量消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淀山湖现有特定环境条件下,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相比营养盐更能影响藻类水华暴发及其程度.
王丽卿许莉卢子园施荣王岩季高华张瑞雷范志锋
关键词:环境因子淀山湖典范对应分析
盐胁迫对3种沉水植物生物学指标及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以沉水植物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盐度下3种沉水植物的生物学指标和生理状况,以期为沿海地区水系沉水植物构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0.05mol/L盐度下轮叶黑藻、苦草出现生长抑制,株高、鲜质量下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增加,单株叶片面积减小,而狐尾藻在0.05mol/L盐度下生长良好,0.08mol/L盐度下出现株高、鲜质量下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增高的现象。因此,推荐盐度在0.05mol/L以下的水体,可以建植苦草和轮叶黑藻,盐度不高于0.08mol/L的水体可以建植狐尾藻。盐胁迫下沉水植物会表现为一定的抗逆性,会通过单株叶片面积减小、增加根冠比、叶片肉质化等措施来减少水分流失和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超过一定的阀值,抗逆性会减弱,导致沉水植物出现生长抑制或者死亡现象。在有一定盐度的水体进行沉水植物建植恢复,该沉水植物能够耐受的盐度高于水体的盐度,是保证沉水植物成活的基本前提。
赵风斌王丽卿季高华李为星
关键词:盐胁迫沉水植物生物学指标丙二醛含量
淀山湖基于初级生产力的鲢鳙富营养化控制被引量:11
2010年
于2008年10月—2009年9月,采用黑白瓶测溶氧法对淀山湖湖南区和围隔区初级生产力进行逐月测定,依据测定的湖南区初级生产力估算鲢、鳙渔产潜力及合理放养量,讨论温度、透明度、营养盐、叶绿素a等理化因子与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分析鲢、鳙放养对淀山湖水体营养物质的定量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湖南区平均水柱日毛产量(PG)为4.02gO2.m-2,8月最高、1月最低,净产量(PN)为1.99gO2.m-2,年PN/PG=52%;2)0~0.5m水层对水柱初级生产力贡献最大,湖南区占32.3%、围隔区占32.2%;3)初级生产力与透明度、水温呈明显正相关,与其他理化因子相关性不明显;4)淀山湖浮游植物年生产量为28.18×104t,按鲢鳙3:1比例放养,鲢渔产潜力为1621.58t,鳙为1216.18t,鲢合理放养量为16.94t.km-2,鳙合理放养量为6.35t.km-2;5)以淀山湖每年渔产2837.76t计算,可以固定氮、磷分别为85.50t、7.63t,由此可使淀山湖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降低0.67和0.06mg.L-1。
卢子园王丽卿季高华戴小杰许莉范志锋徐后涛
关键词:淀山湖初级生产力
淀山湖沉水植物——苦草群落恢复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在淀山湖0.5、1.0、1.5、2.0 m水层进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现场生长实验,试图找出淀山湖苦草植被恢复的适宜环境条件。试验期间每天测量光照强度和水体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每隔10 d监测苦草的根长、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深对苦草的生长具较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溶氧分别和苦草日相对生长率具显著相关性;苦草的株高、叶片数、根长等生物学生长指标在0.5、1.0 m水层生长良好,1.5 m与2.0 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状况。光照强度与苦草日相对生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05),0.5、1.0 m水层的光照强度下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0.14和0.11,而1.5、2.0 m水层的光照强度下苦草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苦草成活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5)。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逐渐降低,苦草的成活率也逐渐下降。在2.0 m水层处,溶氧均值为2.76 mg.L-1,苦草的成活率为46.5%,在1.0 m水层处,溶氧为5.66 mg.L-1,苦草成活率为86.5%,因此,淀山湖苦草群落恢复宜先在1.0 m以浅的沿岸带开展。
赵风斌徐后涛王丽卿季高华
关键词:苦草淀山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