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S042)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同乐胡思瑶毕顺堂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主题

  • 2篇述论
  • 2篇抗日
  • 2篇抗战
  • 1篇代表会议制度
  • 1篇敌后
  • 1篇敌后抗日根据...
  • 1篇动员
  • 1篇信仰
  • 1篇羞感
  • 1篇选举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政权
  • 1篇政权建设
  • 1篇治蝗
  • 1篇上半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革
  • 1篇社会现代化
  • 1篇神庙

机构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张同乐
  • 1篇胡思瑶
  • 1篇毕顺堂

传媒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蝗灾救治述论被引量:4
2016年
1943年和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蝗灾频仍,边区民众生活困苦,乡村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党和边区政府实行了以民为本的社会动员,八路军和各级抗日干部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农民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治蝗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广泛组织动员民众治蝗,抗御了罕见的大面积蝗灾,保护了边区的粮食生产,支援了人民抗日战争。
张同乐
关键词:民众动员
20世纪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治蝗述论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面对空前的蝗灾,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军民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实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历史表明,蝗灾治理与社会动员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治蝗效果,甚至与民心向背、政权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同乐毕顺堂
关键词:晋冀鲁豫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治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蝗神庙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胡思瑶
关键词:祭祀民间信仰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革中 “羞”内涵之演变
2021年
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变,“羞”感的内涵发生了语义上的几次转移,这是当时观念与社会变化的折射。“羞”经历了由个体内心感觉逐渐转变为一种群体情感之“羞愧”,再由群体而及国家之情感的“羞耻”。当时“去羞化”的社会取向,是社会变革中职业化的需求,也是对生产力自身的关注及社会交往方式的要求。
宋子昕张同乐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集体主义
从村长制度到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的村政建设被引量:4
2015年
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改造旧村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村政权,经历了半政权性质的村"动委会",到民选抗日村长,再到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这样一个逐步改革的过程。打破了几千年的封建邻闾制,人民真正争得了当家作主人的权利和地位。历史证明,民主选举是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助推剂;边区村级政权"议行合一"的一元化体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不同于英美式民主的新民主主义新路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村政权改造和健全的关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依法施政,是村政权建设的发展方向;坚持用制度机制规范和约束权力,是确保村级政权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良好作风的根本方法。
张同乐
关键词:民主选举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