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731903)

作品数:49 被引量:238H指数:8
相关作者:廖桂生邢孟道朱圣棋王伟伟许京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9篇雷达
  • 20篇合成孔径
  • 17篇孔径雷达
  • 17篇合成孔径雷达
  • 9篇压缩感知
  • 9篇感知
  • 7篇动目标
  • 7篇自适应
  • 7篇空时
  • 6篇动目标检测
  • 6篇杂波
  • 6篇逆合成孔径
  • 6篇自适应处理
  • 6篇目标检测
  • 6篇空时自适应
  • 6篇空时自适应处...
  • 5篇地面运动目标
  • 5篇地面运动目标...
  • 4篇信号
  • 4篇双通道

机构

  • 34篇西安电子科技...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19篇廖桂生
  • 16篇朱圣棋
  • 14篇邢孟道
  • 7篇许京伟
  • 7篇王伟伟
  • 7篇张磊
  • 6篇杨东
  • 6篇孙进平
  • 5篇张学攀
  • 3篇唐禹
  • 3篇臧博
  • 3篇孙光才
  • 3篇高永婵
  • 3篇梁毅
  • 3篇吴玉峰
  • 2篇张冰尘
  • 2篇段佳
  • 2篇保铮
  • 2篇张守宏
  • 2篇杨军

传媒

  • 14篇电子与信息学...
  • 7篇西安电子科技...
  • 6篇系统工程与电...
  • 5篇电子学报
  • 2篇宇航学报
  • 2篇信号处理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微波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信...

年份

  • 2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压缩感知的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新方法被引量:6
2010年
受限于激光调制技术,在较长的积累时间内,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发射脉冲之间的相干性难以保持,导致方位向散焦,影响成像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在较短相干积累时间内,利用较少回波数据实现同等分辨率的瞬时成像算法.此算法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将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成像问题转换为利用正交基压缩感知重构稀疏信号的问题,通过优化求解的方式对目标像优化重建,且在低信噪比时通过构造权矩阵,提高算法对目标像的恢复性能.室内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验证系统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臧博张磊唐禹邢孟道
关键词: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压缩感知
压缩感知合成孔径雷达射频干扰抑制处理被引量:2
2014年
对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射频干扰(RFI,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的存在会破坏场景稀疏的先验条件,造成成像质量恶化,使得后续的成像处理无法正确完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缩感知SAR的RFI抑制方法.首先基于RFI在频域的稀疏特征,采用贪婪算法结合最小描述长度(MDL,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估计出RFI分量稀疏度;然后对每个脉冲的回波信号,估计RFI信号分量并在时域直接滤除,再应用常规的压缩感知SAR重构算法实现成像处理.L波段SAR数据的仿真处理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麦超云孙进平崔如心张冰尘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射频干扰抑制压缩感知贪婪算法最小描述长度
扫描SAR全孔径成像处理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扫描SAR全孔径成像处理方法。首先根据谱分析(SPECAN)方法进行方位预滤波得到无模糊的二维频谱,在此基础上利用传统的非线性CS方法完成距离压缩及距离徙动校正,然后结合Dechirp思想将信号聚焦在频率域,最后通过Chirp-Z变换实现几何形变校正。该算法不需要插值操作和坐标转换,因此运算量小,效率高。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吴玉峰孙光才邢孟道保铮
关键词:谱分析
二维稀疏采样下的双通道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主瓣杂波抑制能力,但是其采样数据量过大的问题给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带来沉重负担。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二维稀疏采样下的双通道SAR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距离和方位两维域进行随机稀疏采样,然后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对双通道的SAR回波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构造变换矩阵将目标能量支撑区从所有场景散射点的能量支撑区中进行分离,采用基于加权的最小l1范数优化模型进行杂波抑制与运动目标成像。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原始数据量,在杂波散射点的空间分布稀疏性较差的情况下,仍可以较好地检测地面运动目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王伟伟廖桂生朱圣棋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高精度ISAR成像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贝叶斯估计原理,提出了一种贝叶斯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算法。基于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建立ISAR成像模型,利用回波数据进行统计参数估计,以实现ISAR成像的自适应表征,从而提高ISAR成像的精度。特别是运动误差相位估计和ISAR图像的重构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实现,而未考虑误差相位的具体形式,具有较高的鲁棒性。此外,本文方法在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条件下,可以取得良好的聚焦效果,具有较好的噪声抑制能力。最后,贝叶斯估计问题转换为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inversed 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IFFT)和矩阵对应点乘(Hadamard乘积)操作,有效提高该算法的效率。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徐刚包敏李亚超邢孟道
关键词:逆合成孔径雷达贝叶斯统计自聚焦噪声抑制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孔径SAR成像方法被引量:11
2012年
高分辨大场景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给数据存储和传输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针对条带式SAR成像,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稀疏孔径SAR成像方法.该方法沿方位向以部分子孔径采样的方式获取降采样的原始数据,然后在距离向采用传统匹配滤波方法实现脉冲压缩处理,在方位向则利用小波基作为场景散射系数的稀疏基,并通过求解最小l1范数优化问题重构方位向散射系数.该方法在存在多普勒参数误差情况下,能够有效实现多普勒参数估计,具有良好稳健性.仿真和实测数据成像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方位向严重降采样条件下仍能够实现无模糊的SAR成像,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王伟伟廖桂生张磊吴孙勇李彩彩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压缩感知优化算法
弹载俯冲非正侧阵雷达杂波特性与抑制方法被引量:9
2013年
相对于平飞运动雷达,俯冲运动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会引入额外的多普勒频率,对杂波的空时分布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弹载俯冲非正侧阵雷达,提出了一种俯冲运动空时信号模型,首先推导了多普勒频率与空间角度的耦合关系的一般表达式,并详细分析了在实际的阵面几何配置情况下,俯冲运动雷达杂波的空时分布特性,相应提出了适于俯冲运动的基于参数模型和配准补偿(parameter model and registration compensation,PM-RC)的杂波抑制方法。最后通过弹载雷达建模仿真分析了俯冲运动对杂波空时特性的具体影响,并验证了杂波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许京伟廖桂生朱圣棋王伟伟
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低信噪比稀疏多孔径成像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受目标非合作特性的影响,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ISAIL)回波存在缺失;同时受大气衰减和自然背景光等因素的影响,ISAIL回波信号信噪比较低,因此,常规的稀疏多孔径成像方法不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压缩感知(CS)和权矩阵的稀疏多孔径成像方法。首先,通过基于CS的稀疏多孔径成像方法对原始数据处理,得到目标像的支撑域;然后,据此建立权矩阵,优化采用CS重构时的代价函数,对稀疏多孔径ISAIL原始数据进行成像处理,利用不完整的回波信号获得高分辨目标像。此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采用室内ISAIL系统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臧博张磊唐禹邢孟道
关键词:权矩阵低信噪比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多普勒解模糊处理被引量:16
2011年
多目标的多普勒解模糊处理是低脉冲重复频率(PRF)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的多普勒解模糊处理方法,利用多重PRF方式下相参处理间隔内的时域欠采样特性及多普勒频谱的稀疏特性,构造了多普勒解模糊的CS模型,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直接估计出无模糊多普勒谱的幅度响应,可实现PRF分组参差方式下对多个目标的解多普勒模糊处理,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张玉玺孙进平张冰尘洪文
关键词:脉冲多普勒雷达压缩感知解模糊
Coordinated adaptive beamformer over distributed antenna network被引量:1
2013年
The spatial diversity of distributed network demands the individual filter to accommodate the topology of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 type of distributed adaptive beamformer is propose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over coordinated antenna arrays network.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formulated as 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er (GSC) structure to facilitate the convex combination of neighboring nodes' weights, and then it is solved by unconstrained least mean square (LMS) algorithm due to simplicity.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ustness and convergence rate of antenna arrays network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strong interference scenario. And they also clearly illustrate that mixing vector is optimized adaptively and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versity of the distributed nodes which are placed in different power of received signals 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environments.
Liu DeshengLu SongtaoSun JinpingWang Jun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