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13004)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许惠英蔡志平徐斌王金章刘哲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激光
  • 4篇激光器
  • 3篇端面抽运
  • 3篇PR
  • 3篇抽运
  • 2篇蓝光激光
  • 2篇二极管抽运
  • 2篇YLF
  • 1篇熔锥
  • 1篇熔锥光纤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双波长
  • 1篇锁模
  • 1篇偏振
  • 1篇求导
  • 1篇求导法
  • 1篇微腔
  • 1篇微球
  • 1篇谐振模式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蔡志平
  • 5篇许惠英
  • 3篇徐斌
  • 2篇曾承航
  • 2篇王金章
  • 2篇黄舜林
  • 2篇刘哲
  • 2篇闫宇
  • 1篇罗正钱
  • 1篇杨晗
  • 1篇张成
  • 1篇程勇杰
  • 1篇顾国强
  • 1篇渠彪
  • 1篇王凤娟
  • 1篇周敏

传媒

  • 3篇中国激光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Pr:YLF绿光激光器被引量:8
2012年
报道了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的掺镨氟化钇锂(Pr:YLF)固体绿光激光器。采用长度5mm、掺杂离子数分数为0.5%的Pr:YLF晶体作为激光增益介质,在中心波长444nm的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下,获得波长522.4nm的连续绿光激光输出。应用不同透射率的输出耦合镜研究了激光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在吸收抽运光功率530mW,输出镜透射率为1.9%时获得最大输出功率为90.1mW,斜率效率达到65.3%。
黄舜林刘哲曾承航蔡志平许惠英
关键词:激光器绿光激光器端面抽运
蓝光LD抽运Pr^(3+):LiYF_4 604nm橙光激光器和红橙多波长激射被引量:2
2014年
使用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掺镨氟化钇锂(Pr:YLF)块状晶体,获得最大输出功率为166.6mW的σ偏振607.4nm连续橙光输出。通过在谐振腔中插入厚度为0.1mm的玻璃薄片,并适当调节角度,获得了π偏振604.6nm连续橙光输出,最大功率为60.6mW,斜效率达到13.6%。通过进一步调节玻璃薄片的插入角度,进而获得了607、604、640nm的多波长同时激射。
杨晗徐斌蔡志平钟一乐程勇杰渠彪许惠英
关键词:激光器端面抽运偏振
熔锥光纤倏逝场作用石墨烯双波长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被引量:15
2012年
报道了利用熔锥光纤石墨烯饱和吸收体实现1μm波段的双波长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YDFL)。利用光学诱导沉积法,将水溶液中的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在光倏逝场的作用下沉积至熔锥光纤的锥腰部位。该石墨烯熔锥光纤器件作为可饱和吸收锁模部件具有制作灵活、全光纤结构以及高损伤阈值等优点。基于该器件的可饱和吸收及腔内双折射滤波特性,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优化激光腔内偏振特性,实现了稳定的YDFL双波长锁模。该激光器的两个锁模波长分别为1034.77nm和1038.85nm,二次谐波锁模重复频率为1.09MHz,腔内单脉冲能量最大可达35nJ。
张成罗正钱王金章周敏许惠英蔡志平
关键词: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石墨烯熔锥光纤被动锁模
蓝光激光二极管抽运Pr^(3+):YLF红绿可见光激光器被引量:5
2013年
报道了蓝光激光二极管(LD)(中心波长约为444nm)单端纵向抽运掺镨氟化钇锂(Pr3+:YLF)的红光(640nm)和绿光(522nm)激光器。用单个棱镜作为抽运光束整形器,实验中红光最高输出功率为308.5mW,其相应的抽运阈值功率为46mW,斜率效率为47.5%;绿光这三个指标的值相应分别为193.4mW、162.3mW和37.1%。结果表明抽运光的整形提升了红、绿光的输出特性。
王凤娟刘哲徐斌曾承航黄舜林闫宇罗塞雨蔡志平许惠英
关键词: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端面抽运
光学微球腔谐振模式间隔参数的一种简便计算方法
2012年
从光学微球腔谐振模式的本征方程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求导法计算谐振模式间尺寸参数(x)间隔的有效方法。在Lam求得的尺寸参数计算公式基础上,依据谐振模式角量子数(l)必须为整数且远远大于1的性质,相邻模式(Δl=1)间的尺寸参数间隔可近似表示为相应尺寸参数的导数,从而可利用求导法计算谐振模式之间的尺寸参数间隔。研究表明,径向量子数i=1的谐振模式的尺寸参数间隔与Mie散射理论求得的精确数值解之间的相对误差在0.05%以内,并且与实验测量数据基本一致。求导法因不需要进行繁琐的级数展开,从而大大简化了计算程序,为光学微球腔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顾国强蔡志平许惠英王金章徐斌闫宇
关键词:光学微腔求导法微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