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335)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艾庆辉麦康森马洪明于海瑞谭北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潍坊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篇稚鱼
  • 7篇黄鱼
  • 7篇大黄鱼
  • 6篇微颗粒饲料
  • 6篇颗粒饲料
  • 3篇稚鱼生长
  • 3篇消化酶
  • 3篇消化酶活力
  • 2篇需要量
  • 2篇营养生理
  • 2篇饲料
  • 2篇仔稚鱼
  • 2篇海水仔稚鱼
  • 2篇存活
  • 1篇蛋氨酸
  • 1篇电路
  • 1篇幼鱼
  • 1篇鱼类
  • 1篇鱼肉
  • 1篇脂肪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潍坊学院
  • 2篇教育部
  • 1篇滨州学院

作者

  • 7篇麦康森
  • 7篇艾庆辉
  • 5篇于海瑞
  • 5篇马洪明
  • 2篇徐玮
  • 2篇刘付志国
  • 2篇谭北平
  • 2篇段青源
  • 1篇卞丽
  • 1篇赵金柱
  • 1篇张文兵
  • 1篇李卫兵
  • 1篇张璐
  • 1篇齐爱学
  • 1篇张佳明
  • 1篇张春晓
  • 1篇李明珠
  • 1篇高进
  • 1篇刘峰

传媒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的锌需要量被引量:25
2008年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2.47—2.77)%·d^-1,P〈0.05],且在91.28mg·kg^-1锌饲料组达最大值(2.77%·d^-1),然而,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进一步增加,SGR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各处理组间体蛋白(14.0%-15.0%),体脂肪(5.4%-6.1%),灰分(3.7%-4.1%)及水分含量(76.1%-77.9%)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大黄鱼脊椎骨、全鱼和血清中锌的含量,而对肝脏锌含量无显著影响。以SGR与骨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59.6和84.6mg·kg^-1。
张佳明艾庆辉麦康森张璐张春晓刘付志国
关键词:大黄鱼锌需要量
大黄鱼稚鱼L-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了12—42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稚鱼蛋氨酸需要量。以白鱼粉、磷虾粉和乌贼粉作蛋白源,通过添加L-晶体氨基酸使饲料与大黄鱼卵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一致(蛋氨酸除外),制成6种等氮(8.8%)等能(16.65 kJ/g)的微黏合饲料。L-蛋氨酸梯度依次为饲料的1.19%、1.62%、2.18%、2.65%、3.13%和3.66%,或饲料蛋白的2.17%、2.95%、3.95%、4.81%、5.70%和6.65%。以生物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作对照组。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180 L)内随机放3500尾初始体重为(1.93±0.11)mg的12日龄大黄鱼稚鱼。实验为期30d。结果显示,稚鱼的成活率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18%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无显著变化。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18%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则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稚鱼的成活率和SGR最高,均显著高于蛋氨酸组(P<0.05)。各组间稚鱼体脂肪和灰分差异不显著,但体蛋白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65%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则稍微下降;对照组鱼体蛋白和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12—42日龄大黄鱼稚鱼的蛋氨酸需要量为饲料的2.58%或饲料蛋白的4.69%。
于海瑞艾庆辉麦康森José Luis Zambonino-InfanteChantal Louise Cahu
关键词:大黄鱼稚鱼蛋氨酸需要量微颗粒饲料
微颗粒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以初始体质量为(2.75±0.31)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稚鱼(15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60%、1.20%和1.80%的谷氨酰胺,并用甘氨酸调节总蛋白质水平一致,制作而成4种粗蛋白58%左右、粗脂肪16%左右的实验微颗粒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投喂大黄鱼稚鱼30 d,研究饲料谷氨酰胺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鱼稚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随饲料中谷氨酰胺含量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料中谷氨酰胺的添加未对大黄鱼稚鱼肠段、胰段胰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肠段氨基肽酶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未能对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产生显著的影响,可能与基础饲料中鱼粉、鱼肉水解蛋白等蛋白源所含有的谷氨酰胺已经达到或超过稚鱼吸收、利用谷氨酰胺的阈值,额外添加的谷氨酰胺不能被吸收利用而未能表现出促进效果。本实验条件下,大黄鱼稚鱼基础饲料中无需额外添加谷氨酰胺即可满足稚鱼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高进艾庆辉麦康森
关键词:谷氨酰胺存活消化酶活力
微颗粒饲料与冰冻桡足类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评估三种新开发的微颗粒饲料(Diet 1,Diet 2和Diet 3)、一种混合饲料(Diet 4:Diet 3和冰冻桡足类混合投喂)和冰冻桡足类(Diet 5)对25–60日龄大黄鱼稚鱼的饲喂效果。Diet 1组大黄鱼稚鱼的特定生长率(SGR,7.97%/d)和成活率(40.0%)最高,而Diet 5组稚鱼的SGR(4.15%/d)和成活率(20.4%)最低。Diet 4组稚鱼的成活率与Diet 1组差异不显著,但其SGR低于后者。从稚鱼的SGR和成活率看,三种微颗粒饲料中,Diet 1要优于Diet 2和Diet 3。各处理组中每桶稚鱼的生物量与SGR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各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体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低于Diet 4组,但高于Diet 5组。而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脂肪含量(10.6%–13.3%)均显著高于Diet 4组(7.6%)和Diet 5组(7.2%)。尽管冷冻桡足类中C20:4n–6(AA)的含量稍低于微颗粒饲料,但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AA含量均显著高于微颗粒饲料组。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C22:6n–3(DHA)分别高于其相应饲料中的含量。相反地,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C20:5n–3(EPA)低于微颗粒饲料中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Diet 4和Diet 5组稚鱼体内AA、DHA和EPA的沉积效率高于微颗粒饲料组。研究表明,大黄鱼稚鱼可用微颗粒饲料"断奶"。基于Diet 1优于Diet 2和Diet 3,可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配方。此外,有必要对各处理组大黄鱼稚鱼消化酶和消化道的变化进行研究以综合评估微颗粒饲料的效果。
于海瑞麦康森马洪明艾庆辉段青源Jose Luis Zambonino-InfanteChantal Louise Cahu
关键词:大黄鱼稚鱼微颗粒饲料体成分
基于记忆电阻的Chua混沌电路的实现及动态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利用磁通量控制的记忆电阻和1个负电导来替代典型蔡氏混沌电路的非线性电阻,并对改进后电路的理论推导、数值仿真、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等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可由马蹄混沌吸引子过渡为双涡卷混沌吸引子,混沌行为更为复杂。最后,利用FPGA技术实现了该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产生混沌吸引子。
齐爱学卞丽李卫兵
关键词:混沌吸引子FPGA电路
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关系与SGR的变化趋势类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其中50%、75%和100%替代水平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而鱼体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微粒饲料替代100%生物饵料时,其胰段和肠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而其余各处理组之间淀粉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各处理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黄鱼苗种生产中,在12日龄以后使用优质微粒饲料替代50%~75%的生物饵料是可行的。
赵金柱艾庆辉麦康森谭北平徐玮马洪明
关键词:大黄鱼稚鱼微粒饲料生物饵料
鱼肉水解蛋白对大黄鱼稚鱼存活、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以初始体重(1.6±0.18)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双酶水解制得鱼肉水解蛋白(FPH,粗蛋白72%),分别以鱼肉水解蛋白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微颗粒饲料,同时,以生物饵料(冷藏桡足类)为对照组,研究饲料中不同鱼肉水解蛋白对大黄鱼存活、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FPH替代25%的鱼粉蛋白时,其存活率(32.6%)显著高于其余的各替代水平(P〈0.05),但与生物饵料组(33.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FPH替代水平的升高,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逐渐下降,但当替代水平为25%时,其SGR(10.5%day^-1)与全鱼粉组(10.4%day^-1)和生物饵料组(10.3%day^-1)之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FPH替代水平的升高,鱼体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的趋势。脂肪酸的分析结果也表明随着饲料中FPH升高,鱼体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适宜水平的鱼肉水解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将显著提高大黄鱼稚鱼存活率,可能有利于其生长,而过高的替代水平则起到阻碍作用。在大黄鱼微颗粒饲料中FPH替代鱼粉蛋白在0%~25%之间是否能更有利于大黄鱼稚鱼的存活、生长和发育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刘峰麦康森艾庆辉段青源徐玮谭北平张文兵马洪明刘付志国
关键词:大黄鱼稚鱼
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能力被引量:7
2010年
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包括C20:4n-6(Arachidonic Acid,ARA)、C20:5n-3(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C22:6n-3(Docosahexaenoic Acid,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EFA的合成需要一系列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延长酶的共同作用。海水鱼类可以以C18:2n-6、C18:3n-3为底物在Δ6FAD、Δ5FAD和延长酶的作用下合成少量的ARA、EPA和DHA等EFA。Δ5FAD活性低是导致海水鱼类合成C20不饱和脂肪酸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延长酶对C22不饱和脂肪酸亲和力弱是造成EFA合成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海水鱼类EFA(ARA、EPA和DHA)合成能力较差的原因,以期为提高海水鱼类有效利用富含C18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的能力提供指导。
李明珠马洪明
关键词:海水鱼必需脂肪酸脂肪酸去饱和酶
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Ⅰ):微颗粒饲料的开发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海水仔稚鱼用微颗粒饲料开发的研究进展。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微颗粒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于海瑞
关键词:海水仔稚鱼微颗粒饲料
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Ⅱ):仔稚鱼营养生理
2012年
迄今,国内海水鱼仔稚鱼育苗使用的人工微颗粒饲料仍依赖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微颗粒饲料的开发需要仔稚鱼个体发育阶段消化特征的知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加快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和人工微颗粒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于海瑞
关键词: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微颗粒饲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