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作品数:15,399 被引量:41,083H指数:45
相关作者:朱志红高俊吕洁华张宝生辛立秋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37篇期刊文章
  • 97篇会议论文
  • 19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84篇经济管理
  • 4,007篇文化科学
  • 1,563篇政治法律
  • 853篇语言文字
  • 839篇文学
  • 717篇哲学宗教
  • 703篇艺术
  • 494篇历史地理
  • 470篇社会学
  • 304篇医药卫生
  • 179篇农业科学
  • 16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5篇建筑科学
  • 10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7篇自然科学总论
  • 29篇天文地球
  • 29篇理学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48篇教育
  • 1,027篇文化
  • 763篇高校
  • 551篇教学
  • 509篇大学生
  • 476篇体育
  • 459篇主义
  • 430篇企业
  • 414篇政治
  • 404篇旅游
  • 380篇生态
  • 360篇社会
  • 326篇农村
  • 326篇农业
  • 318篇金融
  • 299篇视域
  • 288篇思想政治
  • 288篇城市
  • 272篇英语
  • 256篇民族

机构

  • 1,630篇哈尔滨师范大...
  • 1,543篇黑龙江大学
  • 1,526篇哈尔滨商业大...
  • 1,017篇东北农业大学
  • 887篇东北林业大学
  • 696篇哈尔滨工程大...
  • 651篇佳木斯大学
  • 590篇哈尔滨理工大...
  • 561篇齐齐哈尔大学
  • 524篇黑龙江科技大...
  • 48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36篇牡丹江师范学...
  • 425篇绥化学院
  • 389篇哈尔滨工业大...
  • 354篇黑河学院
  • 353篇黑龙江省社会...
  • 347篇大庆师范学院
  • 335篇哈尔滨金融学...
  • 296篇黑龙江八一农...
  • 291篇哈尔滨学院

作者

  • 44篇高俊
  • 44篇张宝生
  • 43篇吕洁华
  • 42篇朱志红
  • 39篇辛立秋
  • 31篇张良祥
  • 31篇范德成
  • 30篇徐建中
  • 30篇杨光
  • 30篇王维
  • 30篇王宏起
  • 29篇朱震锋
  • 29篇王飞
  • 29篇宋智梁
  • 25篇李爽
  • 25篇吴伟伟
  • 23篇荆珍
  • 22篇朱德贵
  • 22篇马海群
  • 18篇张庆普

传媒

  • 378篇边疆经济与文...
  • 373篇学术交流
  • 321篇商业经济
  • 199篇经济研究导刊
  • 176篇经济师
  • 160篇对外经贸
  • 158篇佳木斯大学社...
  • 153篇冰雪运动
  • 145篇北方经贸
  • 144篇绥化学院学报
  • 140篇黑龙江社会科...
  • 124篇齐齐哈尔大学...
  • 122篇牡丹江师范学...
  • 122篇黑龙江民族丛...
  • 12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20篇哈尔滨商业大...
  • 120篇黑河学院学报
  • 115篇黑龙江教育(...
  • 114篇学习与探索
  • 107篇大庆社会科学

年份

  • 693篇2023
  • 1,256篇2022
  • 1,407篇2021
  • 1,482篇2020
  • 1,544篇2019
  • 1,507篇2018
  • 1,295篇2017
  • 1,074篇2016
  • 936篇2015
  • 917篇2014
  • 843篇2013
  • 514篇2012
  • 285篇2011
  • 239篇2010
  • 188篇2009
  • 92篇2008
  • 125篇2007
  • 96篇2006
  • 19篇2005
  • 23篇2004
15,3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的培育需要从树立生态道德观念、培养生态道德情感和养成生态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入手,构成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这在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中'天人合一...
刘春元李明岩陆黎敏
关键词:天人合一仁民爱物生态道德教育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受到碳排放约束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对于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业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经济贡献、竞争力、就业规模、支撑要素六个维度,对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还存在服务产品交易成本较高,服务业社会化程度低、内部结构失衡,人才匮乏,居民消费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根据城市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市场机制对服务业发展的决定作用等对策建议。
姜鹏孙伟仁于珊珊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服务业
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土地流转市场系统动力学框架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以产业转移为背景,将土地流转市场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系统动力学中机构和系统之间的联系,分析土地流转市场环境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影响因素,分析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土地流转市场的系统动力学框架。
李栓
关键词:土地流转系统动力学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政策过程碎片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我国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好,核心原因在于政策过程的碎片化,表现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议程设定、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的不科学、相互掣肘,致使各环节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应该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政策过程协同。
向俊杰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污染
国家与社会:网络微观权力生成机制探析
2016年
网络微观权力是基于互联网的分散主体的公共决策影响力,它是"国家——社会"关系转型、"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结构转型和互联网政治应用的综合产物。作为特殊的社会权力,具有分散化和集群化并存、主体模糊化和可控性差以及直接相关利益者与无直接相关利益者并存等特点。虚拟社区是其技术载体,知识是其主要来源,互联网政治主体重构为网络微观权力形成提供了主体基础,而资源动员则是网络微观权力生成的核心机制。
梁美妍
关键词:虚拟社区资源动员公民社会
“还原越多,给予越多”——宁古塔满族“萨满鼓”宗教现象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在宁古塔满族人居住地,"萨满鼓"之韵律、节奏、节拍、敲击的态势和力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即孕育着"萨满鼓"之神圣中心的"老三点",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基本点,是各家各户"鼓"最原初的神显基质。"满族仪式"之所以从头到尾一直都贯穿着"萨满鼓"的敲击声而不间断,并在"西炕"这一圣地自显其身,就是为了能够让族人不断地感悟和体味那个神圣自显的原初意向,体会神显的连续性和永恒性特质。
关杰
关键词:宗教现象
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要素分析及模型构建被引量:4
2016年
资源型城市往往面临着在资源枯竭后不能持续发展的困境,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在界定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要素和创新环境要素构成。创新主体要素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科技中介机构,创新环境要素包括法制与政策环境、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程度。最后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模型。
朱志红邱书香徐平陈天鹏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对婚约制度法律化的若干建议——基于自然债权视角被引量:2
2017年
婚约作为民间习俗,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很多国家都通过不同形式的立法对其进行规制。当前,我国《民法通则》《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均没有体现婚约制度,但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多基于婚约产生的民事纠纷,将婚约纳入法律调整范畴十分必要且急迫。自然债权的不完全性契合了因婚约而发生的债的形式,有必要从自然债权角度出发分析与婚约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对婚约制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待能够运用法律调整婚约,使其更加规范,更能适应司法实践。
韩彧博
关键词:婚约制度财产返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诚信观解读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艰苦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诚信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继承了中华文化诚信思想的精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观,其核心是实事求是的认识论、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人民至上的价值论和舍己为人的道德论。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党的几届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诚信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诚信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苏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诚信观
融媒体时代下的青年亚文化营销传播——以“丧文化”的广告传播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丧文化"是一种以消极负面情绪为主要特征,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亚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图片、文字、声音或视频。从"葛优躺"到UCC咖啡,"丧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被广泛传播,并被应用于广告中,形成一股"丧营销"热潮。本文以"丧文化"为例,对青年亚文化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进行研究,并提出其在广告传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孙晓魅朱志勇
关键词:融媒体青年亚文化广告
共1,4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