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SJD750004)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岳峰蔡宝玺陶春军孔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盐城师范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大众
  • 2篇大众文化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文化身份
  • 2篇化身
  • 2篇福斯特
  • 2篇E.M.福斯...
  • 1篇雅文化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印度之行
  • 1篇殖民
  • 1篇殖民时代
  • 1篇氏族
  • 1篇氏族社会
  • 1篇同源性
  • 1篇人化
  • 1篇尴尬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霸权

机构

  • 4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蔡宝玺
  • 2篇岳峰
  • 1篇孔建平

传媒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文学终结”与“人的文学”
2007年
当前对"文学终结"的反驳主要强调了文学作为写作—阅读活动的特殊审美价值,未曾提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基于"人的文学"的立场为文学的未来作出的有力辩护。"人的文学"从个人化角度出发来确定文学的自律及其独立审美价值,强调文学与其他公众性文化形式的区分,符合文学的历史常态,还与康德之后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发展以及作家们的创作信念相契合。
孔建平
关键词:个人化
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E.M.福斯特小说中“联结”的最终尴尬被引量:3
2009年
E.M.福斯特在小说中率先关注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主题,进而提出改变"逻辑"的"联结"。然而福斯特式的"联结"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融通中一次次地遭遇各种迷惘和尴尬,也造成了作品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的断裂。福斯特的四部代表性小说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有机整体,文化身份的嬗变使得福斯特式的"批判"和"联结"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本质上则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不"和谐"进行补救的方法,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
岳峰
关键词:文化身份
文化区分与社会区分具有同源性——透视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等级之分和撞击之因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采用渐进-逆溯法,追溯至人类初期,首先探寻文化区分与社会区分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同源何在;然后以文化区分与社会区分同源于价值观的观点渐进分析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等级之分和撞击原因。本文注重将问题放到源头:人类初期的文化产生之初、社会形成之初以及大众文化形成之初,从文化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蔡宝玺
关键词:文化区分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价值观氏族社会
殖民时代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E.M.福斯特《印度之行》的跨文化解读被引量:1
2007年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的《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属于殖民时代的旅行写作。在这部描写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小说中,福斯特以其深刻的社会良知和清醒的理智关注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主题,进而提出改变“逻辑”的“联结”。福斯特希冀通过不同语境下的“批判”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结”以拯救英国人冷漠自私、情感麻木的灵魂,但这种福斯特式的“批判”和“联结”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岳峰
关键词:文化身份
大众文化阶级意识形态宰制论视野三种投射及反思被引量:1
2007年
大众文化阶级意识形态宰制论是文化宰制论中历时最长、声音最响的一种论调。我们对在这一视野下的三种视角投射作比较性梳理;并从国际社会制度对立和阶级对立趋向边缘的角度反思当下的大众文化;同时提出重建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必要。
蔡宝玺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文化霸权意识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